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10篇
  免费   4136篇
  国内免费   1884篇
耳鼻咽喉   344篇
儿科学   691篇
妇产科学   290篇
基础医学   2249篇
口腔科学   744篇
临床医学   4412篇
内科学   2908篇
皮肤病学   400篇
神经病学   892篇
特种医学   1468篇
外科学   2957篇
综合类   10338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341篇
眼科学   322篇
药学   4428篇
  61篇
中国医学   4065篇
肿瘤学   1713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550篇
  2023年   634篇
  2022年   1347篇
  2021年   1697篇
  2020年   1449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817篇
  2017年   1040篇
  2016年   797篇
  2015年   1439篇
  2014年   1965篇
  2013年   2289篇
  2012年   3312篇
  2011年   3516篇
  2010年   3103篇
  2009年   2770篇
  2008年   2829篇
  2007年   2707篇
  2006年   2396篇
  2005年   1969篇
  2004年   1278篇
  2003年   1068篇
  2002年   776篇
  2001年   748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8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0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快速诊断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扩增法,通过抗HCMV被膜磷蛋白65(pp65)单克隆抗体AAC10对外周血WBC中的HCMVpp65抗原进行标记识别,并与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检测的102例肾移植受者中,血浆HCMVDNA阳性66例,HCMVpp65抗原阳性56例,血浆HCMVDNA阴性患者中无pp65阳性,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90.2%,相关性好(r=0.831);HCMV病患者31例,两者均阳性;同时检测40名健康者,结果pp65抗原全为阴性。结论催化信号扩增法敏感、简便,能更准确地反映HCMV感染的活动状况,有助于肾移植术后HCMV病的早期诊断,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传代细胞株ECV304在不同间歇缺氧(IH)程度、频率、时段和恢复时段下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方法在自制细胞培养舱中程控产生预置的IH/ROX(再氧合)暴露环境,将ECV304细胞暴露于该环境共60次循环。暴露时按IH/ROX时段将细胞分为11组,每组样本数为12。A组:采用21%O215s/21%O2 3分钟45秒(即间歇正常氧)方案;B组:置于标准孵箱中不加暴露(标准孵育);C组:采用1.5%O2 15s/21%O2 3分钟45秒方案;D组:采用10%O2 15s/21%O2 3分钟45秒方案;以下固定IH方案为1.5%O2 15s和ROX程度21%O2不变,IH/ROX循环频率分别为12S/h(C组)、9S/h(E组)、6S/h(F组)、20S/h(G组)和40S/h(H组);I组:采用1.5%O2 30s/21%O23分钟45秒方案;C组完成暴露后放回标准孵箱中60min为J组,120min为K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细胞表面ELISA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总NF-κB水平和细胞表面ICAM-1浓度,并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C组NF-κB和ICAM-1水平分别为(0.82±0.28)、(1562±56)pg/ml,A组分别为(0.37±0.07)、(768±80)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为225.00、176.04,P分别〈0.01、〈0.05);D组分别为(0.66±0.22)、(1113±76)pg/ml,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00、0.00,P均〈0.01);I组分别为(0.45±0.16)、(1155±19)pg/ml,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7.00、0.00,P均〈0.01);同时C组的NF-κB和ICAM-1水平在C、E、F、G和H这5个不同IH频率组的比较亦是相对最高的(X^2分别为35.63、56.89,P均〈0.01);J组NF-κB水平[(0.6233±0.0534)]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36.00,P〉0.05),而K组NF-κB水平[(0.3050±0.0013)]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234.00,P〈0.01)。结论IH/ROX可对内皮细胞造成程度依赖的炎性损伤且不易恢复,中度频率的IH/ROX将选择性激活细胞炎性通道。而过高频率和过长时段的IH反而激活细胞适应性通道。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38例,UK组37例,r—SK组39例。分别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尿激酶150万U、链激酶150万U静脉输入。结果rt—PA组、UK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21%、51.35%、69.23%,三者之间疗效比较P〈0.05。3组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UK和r—SK,而r—SK的疗效优于UK。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64.
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分子机制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炯  冉志华  冯缨  邹健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3,8(3):132-138
背景:自主性细小病毒H—1在活体组织中具有肿瘤抑制活性,并且在细胞培养中能特异地干扰转化细胞或肿瘤细胞的生存,但其诱导转化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细小病毒H—1诱导人胃癌细胞株HGC—27死亡时HGC—27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为阐明细小病毒H—1的抗肿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四唑蓝(MTT)比色法分析HGC—27细胞在感染细小病毒H—1后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分别收集纯化细小病毒H—1感染前和感染48h后HGC—27细胞的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HGC—27细胞感染细小病毒H—1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HGC—27细胞从感染细小病毒H—1后的第3天开始,细胞存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感染细小病毒H—148h后,基因表达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达改变基因约占被检测基因的11.5%(920/8000),363对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557对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中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相关的部分基因表达改变与细小病毒H—1诱导的细胞死亡通路相关;而与DNA合成和修复、代谢以及蛋白质合成相关的部分基因表达改变可能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防御反应相关。结论:细小病毒H—1诱导人胃癌HGC—27细胞死亡的过程是以一种细胞依赖的方式进行的,并涉及细胞中多个促进死亡的信号传导通路。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以及胃癌细胞自身防御反应中所展示的基因表达差异谱,为研究细小病毒H—1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线索。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临床检测指标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劳动能力(运动贮量)的意义。方法:34例AMI后病人,住院期间进行了多种临床检测,出院前24~48小时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部分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最后作统计学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病人运动量相关的指标。结果:病人发病年龄,静息脉压与休息、运动峰值心率差(心率差)的乘积对运动贮量有负向影响(r分别为-0.5081,-0.7135);病人出院前的一般状况,心率差与运动贮量有正向影响(r分别为0.4973,0.6325);在研究的20项因素中,经逐步回归分析,有4项在a=0.05的水准上选入回归模型,所得到的方程为:y=418.67—7.88x1 119.39x6 7.85x10-1.07x12.结论:AMI病人住院时的上述4项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其出院时的劳动能力状况。  相似文献   
966.
吸毒人群尿液血液标本HIV-1抗体ELISA检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吸毒人群尿液标本中艾滋病病毒 1型 (HIV 1 )抗体 ,与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采集某市劳教所吸毒者尿液、血液标本 354例 ,HIV 1抗体阳性吸毒者复检尿液标本1 9例 ,共计 373例。应用ELISA初筛试剂检测尿液及血液标本中HIV 1抗体 ,阳性者取其血液标本进一步用Genelabs试剂做蛋白印迹 (WB)试验确认。结果 尿液、血液标本中检测HIV 1抗体的特异性为 99 72 % ,尿试剂的假阳性率为 0 2 8% ;血液标本HIV 1抗体阳性者 ,尿液标本检测也呈阳性 ,灵敏度为 1 0 0 %。结论 尿液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IV 1抗体与血液标本ELISA方法的检出率有高度的一致性。尿试剂适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尿液HIV 1抗体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967.
T-2毒素抗原的制备与ELISA法检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制备T-2毒素抗原,为建立检测T-2毒素的ELISA法奠定基础。方法 T-2毒素与琥珀酸酐在吡啶参与下于蒸汽浴中反应,生成T-2-半琥珀酸酐后,再与小牛血清白蛋白经碳二亚胺偶联结合生成T-2毒素抗原。结果 利用琥珀酸酐法成功制备T-2毒素抗原,即BSA-T-2HS。结论 T-2毒素抗原的制备为ELISA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获得旋毛虫成虫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及免疫特性分析。 方法 旋毛虫成虫Ts87基因片段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和电洗脱法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ELISA和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将纯化的表达产物人工免疫兔。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为分子量约为40kDa的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兔获得高滴度的抗血清。该基因重组蛋白可被感染旋毛虫的猪、兔血清及人工免疫兔血清所识别,与感染囊尾蚴、棘球蚴的患者血清或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不发生交叉免疫反应。 结论 获得一个新的旋毛虫成虫Ts87基因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测试用的培养基和抗疟药涂药板为材料,用实验室连续培养多年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及恶性疟现症病人含虫血进行测定,观察其各种影响因素。结果4℃保存,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和冰冻干燥培养基分别在2个月和1年内效果不变,超过上述时间,培养基支持疟原虫生长发育的能力将下降。氯喹板2年内、哌喹板6个月内效果稳定,咯萘啶板和青蒿琥酯板保存期超过3个月,效果将会变化。密封涂药板的胶带纸只可1次启封使用,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制作涂药板的塑料应选择对疟原虫生长发育无影响的原材料。4℃保存的药液超过2wk其浓度会发生变化。用于测定的疟原虫应为同步环状体阶段疟原虫,密度以1000~80000个/μl血为宜,含虫血室温保存不超过1h,4℃保存不超过48h。操作技术需熟练,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涂药板、培养基、密封胶带纸、疟原虫及操作技术等均可影响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为体外微量法所用材料及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5 6只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生理盐水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 ,腹腔注射降纤酶 8U kg ,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观察缺血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神经元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和积分光度值改变。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出血梗死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减轻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