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74篇 |
免费 | 7478篇 |
国内免费 | 44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6篇 |
儿科学 | 1146篇 |
妇产科学 | 615篇 |
基础医学 | 5049篇 |
口腔科学 | 1644篇 |
临床医学 | 8539篇 |
内科学 | 7022篇 |
皮肤病学 | 741篇 |
神经病学 | 2288篇 |
特种医学 | 26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6070篇 |
综合类 | 18161篇 |
现状与发展 | 17篇 |
一般理论 | 6篇 |
预防医学 | 7578篇 |
眼科学 | 1015篇 |
药学 | 8749篇 |
120篇 | |
中国医学 | 7287篇 |
肿瘤学 | 38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2篇 |
2023年 | 1159篇 |
2022年 | 3036篇 |
2021年 | 3860篇 |
2020年 | 3139篇 |
2019年 | 1951篇 |
2018年 | 1974篇 |
2017年 | 2337篇 |
2016年 | 1911篇 |
2015年 | 3119篇 |
2014年 | 4026篇 |
2013年 | 4595篇 |
2012年 | 6514篇 |
2011年 | 6885篇 |
2010年 | 5716篇 |
2009年 | 4967篇 |
2008年 | 5116篇 |
2007年 | 4797篇 |
2006年 | 4275篇 |
2005年 | 3481篇 |
2004年 | 2470篇 |
2003年 | 2000篇 |
2002年 | 1611篇 |
2001年 | 1309篇 |
2000年 | 918篇 |
1999年 | 495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1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0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13篇 |
1956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磷酸化Erk1/2(P-Erk1/2)和磷酸化Akt1(P-Akt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的表达及与勃起功能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HR与对照组WKY大鼠各8只,14周龄,体重250~300g。麻醉后颈动脉和海绵体内插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海绵体内压(ICP),利用电刺激海绵体神经,记录ICP/MAP比值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技术检测P-Erk1/2和P-Akt1在大鼠阴茎海绵体的表达。结果:3V和5V电刺激海绵体神经后SHR组ICP/MAP比值(0.26±0.06、0.28±0.04)均较WKY组(0.46±0.12、0.76±0.13)显著降低(P均<0.05),P-Erk1、P-Erk2mRNA和P-Erk1/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SHR组(0.81±0.05、0.91±0.06、54.22±10.05)较WKY组(0.42±0.04、0.68±0.14、7.05±1.45)显著升高(P均<0.05);P-Akt1mRNA和P-Ak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SHR组(0.90±0.05、11.17±2.21)与WKY组(0.92±0.06、10.91±1.86)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高血压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阴茎海绵体P-Erk1/2的过度表达有关,而与P-Akt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8月~2008年5月治疗的28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按AO分类:A1型7例,A2型9例,A3型3例,C1型4例,C2型2例,C3型3例.其中,CBP内固定9例,GSH固定19例.[结果]28例病人通过10~39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组内固定组的优良率分别是:股骨远端解剖钢板88.9%,逆行股骨远端骨折89.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适应证广,操作方便,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下床,而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对关节没有破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2种内固定都能起到较好疗效,应根据股骨远端骨折类型,选择相适应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应用爱惜康的各种缝线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9年5月,将运用爱惜康缝线环形缝扎髌骨骨折分为薇乔组、普迪思组、爱惜邦组,共计3组102例。[结果]3组10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以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别获得90.00%、96.97%、97.44%的优良率。[结论]爱惜康缝线环形缝扎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且以爱惜邦为佳。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经会阴补片修补加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对34例重度直肠前突伴耻骨直肠肌肥厚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经会阴补片植入修补直肠前突加经肛周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并对疗效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显示,痊愈30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结果表明,经会阴补片修补加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6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患者,在行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皮缺损。[结果]经术后6—60个月的随访,皮瓣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6例,再次吻合成功;伤口Ⅰ期愈合140例,Ⅱ期愈合13例,遗留窦道3例;骨髓炎复发2例。移植腓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修复。但是在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克隆Bcl-2相关凋亡基因Bad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Bad基因全长片段。通过基因定向克隆,构建Ba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结果:经酶切鉴定、PCR及DNA序列测定鉴定,Bad基因表达质粒pEGFP-C3载体成功构建。结论:成功克隆Bcl-2相关促凋亡基因Bad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Bad,为进一步研究Bad在人肿瘤细胞系中的促凋亡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外侧眉下垂与该区肌肉力学的关系,为眶周年轻化手术提供更加详实的解剖依据。方法:对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33侧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下垂眉形组的额肌宽度在内眦间连线头侧3.0cm水平为(53.04±3.85)mm,5.0cm水平为(59.71±3.82)mm,明显窄于非下垂眉形组相应水平的(56.14±4.29)mm和(63.23±5.40)m(mP<0.05)。下垂眉形组眼轮匝肌外侧束出现率为87.5%,明显大于非下垂组的52.9%(P<0.01)。结论:外侧眉缺少额肌的支持及眼轮匝肌外侧束的出现是外侧眉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