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80份大肠癌组织、20份正常大肠组织中PTTG mRNA、PTTG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TG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均〈0.01;PTTG mRNA及PTTG蛋白表达量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PTTG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PTTG表达可作为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鸡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小鼠血清中IL-21、IL-22、IL-23的动态变化。方法 36只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每时间点各6只)和模型组24只(每时间点各12只)。分别在CIA小鼠加强免疫7d及35d无菌摘眼球取血,常规分离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在加强免疫7d及35d血清中细胞因子IL-21、IL-22、IL-2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IL-21及IL-23在加强免疫7d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加强免疫35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2在病程进展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1和IL-23参与了CIA的发病,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在即刻种植修复牙龈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即刻种植修复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种植体-骨间隙内添加CG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比例为1:1,对照组种植体-骨间隙内单独添加Bio-oss骨粉,从术后牙龈愈合情况,牙间乳头指数及牙龈缘高度3个方面评价CGF对牙龈组织愈合的影响。结果:术后10天内,实验组牙龈组织愈合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为3度牙间乳头;实验组牙龈退缩为(0.35±0.15)mm,对照组牙龈退缩为(0.42±0.37)mm,两者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CGF)具有促进牙龈组织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并探讨其感染对JAK/STAT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220例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分析,作为感染组,以胃癌胃切除术后未感染老年患者为未感染组,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ELISA法检测3组受试人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JAK1/2及STAT3的水平变化。结果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5株占56.8%,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11.8%,革兰阴性菌95株占43.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占11.4%;感染患者血清中JAK1/2、STAT3及IL-1/6/9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胃切除术后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发生明显炎症反应,可其能与JAK/STAT蛋白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65.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异常增高。 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 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 3 mg/L)和微炎症组(≥ 3 mg/L)。 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 ≤ 0.001或P < 0.01或 P < 0.05)。③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κ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6.
过敏性紫癜皮损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AB-SA法对过敏性紫癜皮损及健康皮肤进行IgG、IgA、IgM及补体C3检测.结果 过敏性紫癜皮损IgG、IgA、IgM及补体C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91%、63.64%、90.91%、27.27%,IgG与补体C3、IgM与补体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健康皮肤均呈阴性.结论 免疫复合物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兔前交叉韧带(ACL)不同分束断裂对内侧半月板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CL前内侧束(AMB)断裂组、后外侧束(PLB)断裂组及未断裂组,每组12只。分别制备兔右后肢AMB断裂、PLB断裂及未断裂模型,取第4、6、8周为观测点,记录兔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取术侧半月板行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月板中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6、8周未断裂组兔术侧半月板胶原纤维、软骨细胞形态正常,无血管增生,无炎性细胞,胶原纤维束粗大,排列整齐;AMB断裂组及PLB断裂组兔术侧半月板表面逐渐出现不平整、组织疏松,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术后4、6、8周未断裂组兔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M断裂组和PLB断裂组兔术后6、8周的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4周时(P<0.05),8周的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6周时(P<0.05);同时间点比较,AMB断裂组和PLB断裂组兔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未断裂组显著降低(P<0.05);AMB断裂组与PLB断裂组同时间点比较术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断裂组兔术后第4、6、8周半月板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B断裂组、PLB断裂组兔术后6、8周的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4周时(P<0.05),8周的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6周时(P<0.05)。相同时间点AMB断裂组、PLB断裂组兔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未断裂组(P<0.05),相同时间点AMB断裂组兔MMP-13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PLB断裂组(P<0.05)。结论兔前交叉韧带不同分束断裂均可引起内侧半月板的退变,AMB断裂比PLB断裂更易引起内侧半月板退变。  相似文献   
68.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家兔体内可乐定血药浓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HPLC-MS测定家兔体内可乐定血药浓度,研究可乐定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色谱仪为Waters Alliance 2790,色谱柱为XTerra C18(150 mm×2.1 mm 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碳酸氢铵水溶液,梯度洗脱;质谱仪为Micromass ZQ-4000仪,电喷雾电离源,选择离子监测(SIM)质荷比(m/z)为230。结果本方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为1~80 μg·L-1,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μg·L-1。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tmax分别为(27±9) μg·L-1,(5 352±1 121) μg·L-1,(79±17) h。结论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透皮贴剂中的可乐定可以平稳地透过家兔皮肤,稳定地控释达7 d。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对33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引流时间3~7天。结果:33例患者经微创穿刺术后血肿均有效清除,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背景]明确多节套管针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脏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病例报告]采用 多节套管针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21例,其中单发脓肿18例,多发脓肿3例;右叶16例,左 叶2例,左右均有3例.结果,21例均痊愈,创伤小,并发症少[讨论]多节套管针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 术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治疗肝脓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