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口服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t)后检测胃溃疡愈合情况及局部和CD34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基因药物St-HGF对乙酸性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乙酸性胃溃疡大鼠77只,并随机选出5只,给予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st后观察GFP在大鼠胃壁中的分布,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St-HGF治疗组,St治疗组,NaHCO3对照组;增菌后各组动物于造模第2日起灌胃相应药物,隔日一次,分别于给药后7,14,21 d取胃溃疡组织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后7 d光镜下溃疡部位黏膜消失,局部有大量坏死组织,各组胃黏膜上皮爬行不明显;给药后14,21 d,St-HGF组黏膜上皮增生较另两组快(P<0.01);给药后7,14,21 d,CD34蛋白在St-HGF组的表达高于另两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HGF可促进实验性大鼠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青海高原地区胃癌组织中MICA基因在mRNA水平与其蛋白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1例高原地区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粘膜组织中MICA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CA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pearman相关关系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青海高原地区胃癌组织MICA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MICA蛋白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为(26.9%,11/41)与胃癌组织阳性率为87.8%(36/41),高分化组(75.0%,6/8),中分化组(83.3%,10/12),低分化组(95.2%,20/2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发生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CA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MICA的过度表达在青海高原地区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组织中MICA 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升高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①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足月妊娠胎盘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变化。②方法取IVF-ET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标本30例,并以30例相同孕周自然妊娠分娩的胎盘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通过Fromowitz综合计分法检测EGFR。③结果EGFR主要表达于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ST)的胞膜和胞浆中,染色强度以刷状缘最强,IVF-ET组胎盘EGFR染色强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胎盘重量和新生儿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盘重量呈高度相关性(r=0.709,P<0.01)。④结论IVF-ET组胎盘EGFR表达增强,可能与COH药物作用或黄体支持中母体体内超生理剂量孕酮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Ad-H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转染表达及增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d-H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的转染表达及增殖效应.方法:以不同转染强度(50,100,200 MOI)Ad-GFP转染原代培养大鼠ATⅡ细胞,感染后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以最佳感染强度Ad-HGF转染ATⅡ细胞,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48, 72 h上清中HGF的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表达产物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效应.结果:感染强度为100 MOI时,对ATⅡ细胞的转染效率已达89.61%,以100 MOI的Ad-HGF转染6×105细胞后48, 72 h上清中HGF的表达分别为(249.4±1.8) ng和(168.0±26.1)ng,且表达产物对ATⅡ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Ad-HGF可有效转染ATⅡ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对该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5.
生存素、MMP-2和nm23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和MMP-2阳性率呈增加趋势,nm23蛋白呈递减趋势;生存素、MMP-2及nm2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有无脉管侵犯、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生存素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01),生存素及MMP-2均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957,P<0.001).结论 生存素与MM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6.
目的:应用二维及频谱多普勒检测甲状腺肿瘤血管,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入选3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结甲21例,腺瘤14例)和21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二维及频谱多普勒检查,包括最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对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RI)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二维及频谱多普勒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研究急诊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无困难情况下实施即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对107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为无困难插管组(即时插管)54例和对照组为困难插管组(延时插管)53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时插管与延时插管的救治效果。【结果】即时插管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40.7%,存活率为18.5%;延时插管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11.3%,存活率为1.9%,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患者咽部无障碍的情况下即时气管插管可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8.
针对视频格式的医学超声图像序列,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空间域、灰度域和时间域的相关信息的三域滤波算法。首先对每一帧图像,充分利用空间域和灰度域的相关信息构建自适应邻域,接着进行空间域和灰度域加权滤波,最后利用相邻帧之间的时域相关性进行时域加权滤波。三个域的滤波均采用高斯核函数加权,从而减小了滤波结果对阈值选取的敏感度,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三域滤波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图像中的噪声,并保留边缘细节,有利于图像的特征提取、识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我市蒙古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笔者对通辽市2000和2004年蒙古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Two cases of acute leukaemia have developed in a group of 77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lorambucil (Chl) because of severe 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 The total follow-up from the beginning of Chl treatment in these patients was 560 years, indicating a highly increased risk of leukaemia. Despite favourable results,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amyloidosis, Chl should only be used in selected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