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78篇 |
免费 | 3345篇 |
国内免费 | 18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4篇 |
儿科学 | 730篇 |
妇产科学 | 195篇 |
基础医学 | 1851篇 |
口腔科学 | 525篇 |
临床医学 | 3708篇 |
内科学 | 2679篇 |
皮肤病学 | 340篇 |
神经病学 | 691篇 |
特种医学 | 1254篇 |
外科学 | 2476篇 |
综合类 | 9048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3608篇 |
眼科学 | 409篇 |
药学 | 4073篇 |
64篇 | |
中国医学 | 3721篇 |
肿瘤学 | 1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436篇 |
2022年 | 1123篇 |
2021年 | 1405篇 |
2020年 | 1284篇 |
2019年 | 692篇 |
2018年 | 711篇 |
2017年 | 968篇 |
2016年 | 641篇 |
2015年 | 1274篇 |
2014年 | 1625篇 |
2013年 | 2102篇 |
2012年 | 2969篇 |
2011年 | 3187篇 |
2010年 | 2852篇 |
2009年 | 2425篇 |
2008年 | 2506篇 |
2007年 | 2440篇 |
2006年 | 2125篇 |
2005年 | 1566篇 |
2004年 | 1110篇 |
2003年 | 906篇 |
2002年 | 710篇 |
2001年 | 619篇 |
2000年 | 454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28篇 |
1956年 | 25篇 |
1955年 | 15篇 |
1954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北京市2020年8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基地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线上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培制度建立的背景及重要性,住培相关政策介绍;基地评估的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住培工作重点)的具体评分标准,其中包括13项核心指标,是基地建设的关键,以及基地评审注意事项;住培招录相关文件政策简介,招录实施注意事项,招录工作中常见问题与解答,招录流程的规范要求;培训轮转安排的原则:依据培训细则的规定,尽量先安排必转科室的轮转,按照分层递进式轮转安排;住培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考核是重点,主要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简要介绍出科考核小组人员构成及考核流程等;以及住培医师入院入科教育、住院医师及住院师资日常管理等内容。通过培训,提升住培师资综合素质,为提高住培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单侧特发性声带麻痹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电刺激治疗后即刻对主观声音改变、声学参数以及动态喉镜观察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断为单侧特发性声带麻痹的患者,回顾性收集其行喉肌电图检查并同期行神经电刺激治疗前后的动态喉镜及嗓音分析检查结果,分析检查及治疗前后主观声音改变,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DSI、M...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语音播报提醒功能对早期药物临床试验中采血时间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自Sample Guide智能样本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无语音播报提醒功能条件下6 558个血液样本采集时间作为对照组;2019年12月—2021年2月启用语音播报提醒功能后12 768个血液样本采集时间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实际采血时间与计划采血时间的偏离程度、采血时间超窗发生率、采血时间记录异常发生率。结果 启用语音播报提醒功能后,实际采血时间与计划采血时间的偏离程度较小,差值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超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记录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音播报提醒功能可以缩短实际采血时间与计划时间的偏离程度,有效减少药物临床试验中采血时间超窗次数的发生,提高了早期药物临床试验中采血时间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喹硫平和碳酸锂单药治疗双相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为期8周的双盲随机平行可变剂量对照研究。对68例符合DSM-Ⅳ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与碳酸锂组,在基线和治疗期每周采用HAMD-17、HAMA、MADRS、YMRS、CGI-I和TESS进行评定。结果以MADRS评分,喹硫平组和碳酸锂组有效率分别为86.86%、82.45%,痊愈率分别为54.35%、52.48%,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在治疗终末HAMD-17、HAMA、MADRS、CGI-I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HAMA减分值比较,喹硫平组起效快于碳酸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喹硫平单药可有效治疗双相抑郁,尤其适用于伴焦虑的双相抑郁。 相似文献
105.
106.
臭氧治疗方兴未艾,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医学臭氧治疗很多疾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得到医生不同程度的认可,但是为何在我国迟迟未能真正推广呢?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医用臭氧治疗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质疑。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患者对臭氧治疗的接受程度,成为医用臭氧治疗推广应用的一个阻碍。本文对目前医用臭氧安全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医用臭氧的安全应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中的主要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1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病例,总结分析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根据分化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分化综合征组和非分化综合征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化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期。结果:4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与非分化综合征组比较,分化综合征组的维甲酸诱导后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蛋白都高于非分化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WBC)最高值(WBCmax)、血清铁蛋白、LDH和IL-6显著升高是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分化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高危组和低危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过程中可出现出血和分化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维甲酸诱导治疗后的WBC、LDH、血清铁蛋白和 IL-6 等炎症因子过度升高是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HepG2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LDL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细胞,不同浓度阿魏酸钠干预后,通过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LDLR mRNA的表达。结果阿魏酸钠100μg/ml可上调HepG2细胞LDLR mRNA表达26%,200μg/ml可上调46%。结论阿魏酸钠具有上调LDLR mRNA表达的作用,且呈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材质导尿管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导尿管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不同物理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生物膜的清除效应.方法体外用平板法,经过7d孵育在4种导尿管材质膜片上均培养出生物膜模型.采用乳胶镀膜、硅胶镀膜、纯硅胶和红橡胶等不同材质导尿管的膜片制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通过菌落计数法了解粘附于导尿管材生物膜内细菌菌落数量与材质的关系;用冲洗、冲洗 涡旋振荡、冲洗 超声振荡3种方法处理附有不同生长时期生物膜的导尿管,通过菌落计数法了解3种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生物膜的清除效应.结果以乳胶镀膜和硅胶镀膜所分离出的生物膜内细菌最多,分别为1.91×107CFU/cm3和1.20×107CFU/cm3;以纯硅胶上所分离的生物膜内细菌最少,菌落数为2.7×105CFU/m3,红橡胶上所分离的菌落数稍高于纯硅胶,为6.5×106CFU/cm3,四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2d),3种处理方法具有相同清除效应;但当生物膜趋于成熟后,单用冲洗方法难于将粘附细菌洗脱下来,3种方法的效应强弱顺序为:冲洗 超声>冲洗 涡旋振荡>冲洗.结论不同材质导尿管与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数量有一定关系,以纯硅胶和红橡胶尿管形成的生物膜数量较少,而乳胶镀膜和硅胶镀膜尿管形成生物膜数量较多.在生物膜形成初期,对导尿管一般冲洗能较彻底地清除粘附细菌. 相似文献
110.
XU Hai-feng MAO Yi-lei DU Shun-da CHI Tian-yi LU Xin YANG Zhi-ying SANG Xin-ting ZHONG Shou-xian HUANG Jie-fu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0,123(2):250-252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 (UESL) was first described by Stocker and Ishak in 1978. It is a rare tumor that most often presents in childhood between 6 to 10 years of age.2 The adult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UESL often show nonspecific symptoms with normal laboratory results. Ultrasonography, CT, or MRI often reveals a cystic mass.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plus pre- and/or post-operative systemic chemotherapy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a cure. 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UESL in an adult with no specific symptoms, tumor markers, or image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the case was based on the resulting pathology from surge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