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99篇
  免费   8383篇
  国内免费   5345篇
耳鼻咽喉   881篇
儿科学   1401篇
妇产科学   571篇
基础医学   6701篇
口腔科学   1520篇
临床医学   9061篇
内科学   9166篇
皮肤病学   802篇
神经病学   3084篇
特种医学   33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8375篇
综合类   20228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7712篇
眼科学   1382篇
药学   9186篇
  100篇
中国医学   6970篇
肿瘤学   4940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923篇
  2022年   2283篇
  2021年   3273篇
  2020年   2850篇
  2019年   1984篇
  2018年   2044篇
  2017年   2462篇
  2016年   2111篇
  2015年   3336篇
  2014年   4258篇
  2013年   4988篇
  2012年   7048篇
  2011年   7583篇
  2010年   6402篇
  2009年   5706篇
  2008年   6105篇
  2007年   5739篇
  2006年   5270篇
  2005年   4370篇
  2004年   3494篇
  2003年   3238篇
  2002年   2683篇
  2001年   2010篇
  2000年   1549篇
  1999年   836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196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受体1(IFNAR1)及检测诱导表达α干扰素(IFN-α)的方法,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利用病毒保护试验研究干扰素治疗前后患者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差异;IFN-α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答组患者(P<0.001);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1个月后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P<0.01),后者始终处于低下水平;IFN-α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的表达始终较低。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及IFNAR1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技术应用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mography,MRCP)是一种无创性的观察胆胰管系统解剖结构和病理形态的技术。最早于1986年开始应用[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磁共振设备的发展,MR胆胰管成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完善。MRCP成像方法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的2D厚层多角度斜冠位(简称2D厚层法)、3D薄层扫描MIP重建(简称3D-MIP法)、3D-B-TFE扫描MIP重建(简称B-TFE-MIP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一比较,以便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5年7月~2006年12月共132例患者,其中16例为正常MRCP图像,其…  相似文献   
103.
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12周,结果显示GSH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NF—κB活性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 The C2A domain of Synaptotagmin I is a molecular probe for the specific imaging of cell death. Here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uptake of 99mTc-C2A in the acute phase of an infar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dysfunction in follow-ups. METHODS: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was occluded in Sprague-Dawley rats for 0, 10, 20, and 30 min. 99mTc-C2A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at 2 h of reperfusion. Anterior planar images were acquired with one million counts on a gamma camera 3 h after injection. 99mTc-C2A uptake was calculated as the total counts in the left ventricle region minus blood pool signal. The in-vivo signal detected was correlated with wall motion score index at 1 and 3 weeks follow-ups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99mTc-C2A uptake was higher with increased ischemic time (2244+/-852, 4054+/-1223, and 6178+/-1451 for 10, 20, and 30 min ischemia, analysis of variance P<0.001).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99mTc-C2A uptake and wall motion score index at 1 week (R=0.800, P=0.0006) and 3 weeks (R=0.810, P=0.0008). CONCLUSION: In this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99mTc-C2A uptake in the acute phase wa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abnormality at 1 and 3 weeks. This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99mTc-C2A as a novel imaging agent.  相似文献   
105.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医学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更新,近年来医学基础研究呈现出飞跃式发展。人们利用不断发展开发的新技术,对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下就泌尿系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及我国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6.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6年来收治的胰岛素瘤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77例,女60例。137例均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B超,CT,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5.1%,67.9%,58.1%。12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02例(80.9%)行胰岛素瘤摘除术,4例(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12.7%)行胰体尾切除术,另外4例(3.2%)行开腹探查术。切除的122例肿瘤中,良性占96.7%,恶性3.3%;单发肿瘤98.4%,多发1.6%。86.9%肿瘤直径≤2.0cm。13.1%肿瘤位于胰头;位于胰体和胰尾者分别为46.7%和40.2%。结论Whipple三联症,结合IRI,IGR,C-肽,以及胰岛素原的检测水平,可作为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依据。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仍很困难,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治疗首选肿瘤摘除术,如果术中探查未能找到肿瘤,不宜盲目行胰体尾切除术,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低血糖症,同时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定位后,再考虑二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hBMP4)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对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骨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种子细胞。方法全骨髓法培养兔BMSCs,按感染复数(MOI)值不同设定为四组,分别转染兔BMSCs,观察病毒量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选取影响最小的MOI值,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兔BMSCs,MTT法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观察AAV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EGFP)为参照,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计算转染效率。AAV-hBMP4与对照病毒AAV-EGFP分别转染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及ALP含量测定,观察成骨活性。兔肌袋实验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MOI值为5×10~4 vg/cell时,AAV对细胞形态影响最小,以此值进行后续实验。AAV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良好,转染效率为55%~65%。AAV-hBMP4转染后,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成骨改变,ALP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均出现成骨的特征性改变,而AAV-EGFP组无上述改变。细胞上清ALP含量测定显示,实验组ALP含量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5,P<0.01)。兔肌袋实验术后4周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钙盐沉积,矿化结节形成。结论AAV-hBMP4转染效率高,对BMSCs的增殖活性影响小,AAV-hBMP4转染的BMSCs可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实验性内听动脉阻断与术后听力改变的关系及术中听觉监控的方法。方法 实验兔乙状窦后进路暴露小脑桥脑角,下压小脑暴露内听道及第Ⅷ神经复合体,分辨出内听动脉,予阻断不同时间,分别行蜗神经直接复合动作电位(DCAP)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记录(DPOAE)。结果对照组DCAPN1波潜伏期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s和30s组在压迫开始后3min,DCAPN1波潜伏期值均恢复为初始值。内耳血供阻断1min组在压迫开始后3h,DCAPN1波潜伏期值未恢复为初始值假手术组DPOAE幅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s、30s对DPOAE幅值无影响,内耳血供阻断1min使得DPOAE幅值下降结论兔内耳血供阻断1min可能造成兔听觉不可逆损伤。DCAP、DPOAE能有效、持续地监控内耳血供阻断,是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实用的听觉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血红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对照组、损伤组、血红素组。观察各组细胞在光、电镜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在光镜下,血红素组细胞的生长状态明显优于损伤组;在电镜下,损伤组细胞核固缩,而血红素组细胞核幼稚,核仁明显。结论 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红素对过氧化氢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