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0篇
  免费   3491篇
  国内免费   2042篇
耳鼻咽喉   453篇
儿科学   782篇
妇产科学   171篇
基础医学   2175篇
口腔科学   689篇
临床医学   3794篇
内科学   3011篇
皮肤病学   273篇
神经病学   816篇
特种医学   1438篇
外科学   3072篇
综合类   1002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962篇
眼科学   457篇
药学   4041篇
  55篇
中国医学   3367篇
肿瘤学   1394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1190篇
  2021年   1448篇
  2020年   1281篇
  2019年   677篇
  2018年   667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1743篇
  2013年   2218篇
  2012年   3225篇
  2011年   3284篇
  2010年   3038篇
  2009年   2783篇
  2008年   2864篇
  2007年   2621篇
  2006年   2367篇
  2005年   1877篇
  2004年   1347篇
  2003年   1120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717篇
  2000年   586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腹盆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显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多见脓肿壁呈厚壁分层强化及内部强化分隔。其他伴随的CT表现:子宫骶骨韧带增厚9例,直肠周围、骶前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例,显示输卵管扩张积脓或积液的管状结构影6例,宫腔积液4例。CT观察到脓肿与盆腔结构粘连包括:肿块与子宫粘连者9例,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者4例,与盆腔小肠肠管及盆壁结构广泛粘连3例;显示腹膜增厚伴腹水及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伴阑尾炎各2例。结论 CT除了能观察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还能显示相邻盆腔器官的受累粘连及盆底软组织或筋膜层的炎性浸润,能对附件脓肿做定性和定位诊断,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冰粒子为致孔剂,用粒子滤出—冷冻干燥复合工艺制备PHB多孔支架。方法本实验以氯仿为溶剂,将PHB溶液浇入预先排列好的冰微粒空隙中,采用真空渗流方法制备冰微料-PHB复合体,液氮冷却成型后,用粒子滤出—冷冻干燥复合工艺制备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研究该制备工艺对支架形貌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块状三维多孔支架孔径可调、孔隙结构良好、孔隙连通度高。结论本文工艺所制备的多孔支架无致孔剂残留,孔隙率高,孔隙连通度高,制备过程不会损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安全地用于组织工程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支架的制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 ladder carc inom a,UGC)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55例LC术中遇到的12例(1.26%)UGC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3~36个月,平均18个月。迄今全部存活。5例PT1、5例PT2、1例PT3(中转开腹)随访至今未发现癌复发及转移。1例PT2因拒绝根治术,现出现肝多发转移。1例PT4因腹腔种植转移,无法根治,故仅部分切除胆囊(胆囊粘连重),以解决急性胆囊炎问题,现有腹水、恶液质表现。所有病例均未见脐部戳孔处肿瘤种植转移。结论:LC术中应常规切开胆囊标本,必要时送术中冰冻。PT1单纯切除胆囊已足够;PT2要额外楔形切除肝组织及区域淋巴结;PT3中转开腹,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窦道是通达组织深部的盲管性创道,时发时愈,迁延日久.是临床工作者常见的问题,治疗十分困难;为探索窦道的新的治疗途径,开展了微波治疗窦道的临床研究.方法:微波组:采用微波热机局部照射 外科常规换药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分别选择直径为10cm或16cm的辐射器,辐射器距窦道口距离为3cm~5cm,隔1d或隔2d治疗1次,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微波治疗功率为70W,治疗结束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换药治疗.结果:微波组痊愈率98%,好转率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37.5%,有效率37.5%,无效率25%,总有效率75%;结论:微波治疗窦道不愈患者具有简单、安全、方便、疗效独特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管理电子邮件服务器是企业IT部门最头痛的工作之一。因此,微软选择升级Exchange作为发掘Windows Vista金矿的第一个步骤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看到Exchange Server 2007 Beta 2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电子邮件服务器管理工作的痛苦程度能够降低一些。  相似文献   
26.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运用软硬腭前移的手术方法扩大鼻咽下口,改善因鼻咽部狭小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暂停症状。方法:手术切除硬腭后份使其缩短、悬雍垂软腭成形并将软腭拉向前,扩大鼻咽下口。结果: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及客观评价疗效满意。结论:软硬腭前移鼻咽下口扩大显著改善鼻咽下口狭小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了探索一套适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提高社区护理管理效应。通过专家评定法以及全体护理人员讨论的方法,给予每项护理工作以适当的权重,以此建立社区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实施后,在社区护理工作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和效益。因此,可以认为在社区护理实施工作绩效量化评价体系,是值得推广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29.
经动脉逆行法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通常在右侧Koch三角沿三尖瓣环消融慢径,需在左侧间隔部消融者罕见。现报道1例经动脉逆行法于左侧中间隔部位消融慢径成功,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30.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