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80篇 |
免费 | 3211篇 |
国内免费 | 23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8篇 |
儿科学 | 595篇 |
妇产科学 | 192篇 |
基础医学 | 1959篇 |
口腔科学 | 721篇 |
临床医学 | 4131篇 |
内科学 | 2670篇 |
皮肤病学 | 259篇 |
神经病学 | 747篇 |
特种医学 | 1405篇 |
外科学 | 3457篇 |
综合类 | 9405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4001篇 |
眼科学 | 331篇 |
药学 | 4197篇 |
54篇 | |
中国医学 | 3360篇 |
肿瘤学 | 1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456篇 |
2022年 | 1049篇 |
2021年 | 1276篇 |
2020年 | 1183篇 |
2019年 | 595篇 |
2018年 | 645篇 |
2017年 | 910篇 |
2016年 | 771篇 |
2015年 | 1284篇 |
2014年 | 1624篇 |
2013年 | 2135篇 |
2012年 | 3003篇 |
2011年 | 3102篇 |
2010年 | 2781篇 |
2009年 | 2543篇 |
2008年 | 2577篇 |
2007年 | 2570篇 |
2006年 | 2377篇 |
2005年 | 1677篇 |
2004年 | 1510篇 |
2003年 | 1517篇 |
2002年 | 1146篇 |
2001年 | 1088篇 |
2000年 | 693篇 |
1999年 | 199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头孢克肟混悬剂与头孢克肟颗粒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确保临床用药质量。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1周清洗间歇的二阶段自身交叉对照试验法 ,1 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头孢克肟 2 0 0mg ,于服药 0、0 5、1、2、3、4、5、6、8、1 2、1 6和 2 4h采集血清样品 ,用RP HPLC法测定血清中头孢克肟的浓度 ,并拟合药动学参数 ,以双单侧t检验法比较头孢克肟两种制剂AUC、Cmax和Tmax间的差异。结果 头孢克肟混悬剂与头孢克肟颗粒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单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 :Tmax(实测值 )分别为 (3 2 1± 0 4 2 )和 (3 2 1± 0 4 2 )h ,Cmax(实测值 )分别为 (3 32± 0 4 1 )和 (3 1 2± 0 4 3) μg/ml,AUC0~ 2 4 分别为 (30 61± 4 0 5)和 (2 8 52± 3 1 3)h·mg/L。经配对双单侧t检验法比较 ,头孢克肟两种制剂各主要药动学参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头孢克肟混悬剂对头孢克肟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7 3 %。结论 头孢克肟两种制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具有相同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肿瘤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TC 114例(共122枚癌灶),所有癌灶大小先后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测量确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配对t 检验和Bland-Altman作图评价两种方法测量肿瘤大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Pearson相关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肿瘤最大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 =0.957,P =0.000)。配对t 检验显示肿瘤的超声最大径(8.24±5.06)mm与病理最大径(7.79±4.75)mm存在显著性差异。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肿瘤最大径的差值绝对值介于0~6.5 mm之间,平均(1.03±1.14)mm,差值的一致性界限(l imit s of agreement,LoA)为-2.41 mm~3.33 mm,LoA的95%置信区间为-2.87 mm~3.78 mm,LoA置信区间范围内差值的最大绝对值为2.9 mm。结论 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PTC的肿瘤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一致性欠佳,临床实践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与喉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BM和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起至时间从建库到2015年5月止,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与喉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并合并效应量OR值,并评价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癌组胃食管反流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68, 95%CI(1.94,3.70),P<0.000 01]。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是喉癌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但是,考虑到研究间的异质性,还需设计更好的研究来进一步证明本Meta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特点,并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阂值检查的结果加以对照,以探讨DPOAE在这类患儿听力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POAE检查63例(126耳),年龄2个月-42个月,平均11.83个月。其中单纯腭裂组(以下简称腭裂组)23例(46耳),腭裂并发唇裂及牙槽裂组(以下简称唇腭裂组)30例(60耳),单纯唇裂组(以下简称唇裂组)10例(20耳),每耳均检查8个频率,若2-5kHz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在上述患儿中,ABR阈值检查腭裂组17例(34耳),唇腭裂组10例(20耳),唇裂组6例(12耳),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结果DPOAE检查:腭裂组通过7耳,未通过39耳,通过率为15.22%;唇腭裂组通过6耳,未通过54耳,通过率为10.00%;唇裂组通过18耳,未通过2耳,通过率为90%。统计分析腭裂组与唇腭裂组无显著差异,而腭裂组与唇裂组,唇腭裂组与唇裂组均有显著差异。ABR阈值检查统计分析结果与DPOAE一致。将各组DPOAE通过率与ABR正常率进行比较,腭裂组及唇腭裂组中二者无差异(P〉0.05),虽然唇裂组中二者有差异(P〈0.05),但唇裂组ABR阈值反应的听力下降较轻(均≤50dB nHL)。从总体趋势上说,DPOAE与ABR阈值检查在检测的结果上是一致的。结论唇腭裂患儿DPOAE和ABR检测结果一致,与ABR相比,DPOAE具有快速、简便、易实施等特点,因此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BR及其他相关的听力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95.
健康成年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注吡喹酮溶液、吡喹酮纳米粒和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10 mg/kg).以地西泮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的吡喹酮.吡喹酮注射液和吡喹酮纳米粒的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的体内过程符合三房室模型,3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27±1.56)、(1.13±0.66)和(23.82±8.94)h,CL(5.29±0.78)、(2.38±1.00)和(1.16±0.16)L·h-1·kg-1,AUC0→t(1.48±0.2 7)、(3.52±1.79)和(4.93±1.27) mg·h·ml-1,MRT(0.44±0.30)、(0.41±0.10)和(16.12±1.38) h.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确定利用昆虫细胞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蛋白(HPV11 L1)的最适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确定在不同感染复数(MOI)、不同表达时间条件下目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结果 当sf9细胞密度为2.0×106/ml时,以MOI值为2.0的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悬浮表达96 h收获为最适表达条件.结论 确定了目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为进一步大量表达及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在诊断方法、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确定恶性肿瘤临床与尸检 诊断的不一致率。方法:对本院肿瘤科5年来(1994-1999年)所有尸检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尸检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64岁(29-84岁)。35例被尸解的尸体中共发现41个恶性肿瘤,其中10例、16个恶性肿瘤被误诊或漏诊。该10例中6例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在本研究中,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为39%。结论:恶性肿瘤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依然很高,本结果证实了尸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0.
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方法对60例各种原因行脑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依据使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加用速尿而分为半量甘露醇(0.5 g/kg)组(A组)、全量甘露醇(1.0 g/kg)组(B组)、半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C组)及全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D组),通过颅内压监测,观察各组降低颅内压的效率、血浆渗透压及肾功能改变。结果(1)在降低颅内压的有效率、颅内压反跳率、药效持续时间上,C、D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降压幅度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连续降颅压治疗第5 d及第7 d时,各组均出现血浆渗透压的升高,与C组相比,B、D组升高更明显(P<0.05~0.01)。(3)连续使用甘露醇第5 d、7 d,与C组相比,B、D组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半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颅内压增高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