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62篇
  免费   3065篇
  国内免费   2262篇
耳鼻咽喉   254篇
儿科学   577篇
妇产科学   178篇
基础医学   1796篇
口腔科学   679篇
临床医学   3954篇
内科学   2498篇
皮肤病学   238篇
神经病学   706篇
特种医学   1266篇
外科学   3084篇
综合类   856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543篇
眼科学   312篇
药学   4056篇
  52篇
中国医学   3165篇
肿瘤学   1254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1017篇
  2021年   1217篇
  2020年   1117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876篇
  2016年   727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570篇
  2013年   2046篇
  2012年   2952篇
  2011年   3072篇
  2010年   2732篇
  2009年   2488篇
  2008年   2529篇
  2007年   2459篇
  2006年   2219篇
  2005年   1594篇
  2004年   1192篇
  2003年   995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748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探讨螺旋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日间病房住院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日间手术。收集手术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3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良 Macnab评级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在手术当日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35.55±10.44)min,平均术毕至出院时间为(58.36±25.26) min,平均总住院时间为(453.91±27.18)min。术后1、3月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分别为86.13%、89.05%。所有患者均未有穿刺或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是可行的,其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日常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2.
段文江  陈勇  丁一  刘国印 《西部医学》2023,35(8):1152-1157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的有效性,以及对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60例切开组,60例关节镜组。切开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关节镜组行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同时间段两组疼痛评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①关节镜组膝关节恢复总优良率91.67%高于切开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4,P<0.001)。②手术结束当天,关节镜组疼痛评分为:(8.95±0.76),切开组(8.86±0.68),经过对比组间无差异(T=0.6835,P=0.4956);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第四周、十二周的关节镜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42±0.55)、(1.09±0.27),低于切开组的(6.03±0.58)、(2.40±0.55),组间存有差异(X2=15.0621,P<0.001;X2=16.5615,P<0.001)。③ 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3.20±0.30)月,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65±1.47)d,手术中出血量(79.06±6.65)ml,切口长度(7.20±2.98)cm均优于切开组(5.60±0.77)月,(7.20±2.29)d、(99.67±7.42)ml、(15.44±4.71)cm,组间具有差异(T=22.4961;P<0.001;T=10.1051;P<0.001;T=16.0223;P<0.001;T=11.4517;P<0.001)。④ 关节镜组出现的不良反应3.33%低于切开组25.00%,组间具有差异(X2=11.5820,P<0.001)。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背景下,2016年4月—2022年3月国内深圳市和济南市流感流行特点,了解我国南北方地区流感流行差异。 方法 使用深圳市和济南市国家级哨点医院2016—2022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ILI)和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流行特征和趋势。 结果 2016—2022监测年度深圳市和济南市国家级哨点医院的门急诊病例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分别为2.25%、3.45%。两地区ILI%最高的年份均为2021—2022监测年度。ILl年龄构成均以0~4岁为主(分别占40%、46%)。按月分析两地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与ILI%变化的相关性,两者趋势均存在正相关(r=0.238,P<0.05;r=0.425,P<0.001)。两地区不同监测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均不相同,呈交替变化,但每年流行的型别及高峰期的优势毒株型别基本一致。 结论 2020—2021监测年度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初期,深圳市和济南市流感活跃程度明显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且流行毒株型别单一,其余监测年度基本符合我国南、北方地区流感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85.
目的:设计并筛选能有效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结肠癌Caco2细胞、人胃癌SCG-7901细胞增殖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siRNA。方法:总结以往提出的siRNA 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4 条PCNA siRNA,体外转录合成PCNA siRNA;并作用于3 种肿瘤细胞,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siRNA序列;RT-PCR检测细胞PCNA 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CNA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 条PCNA siRNA中,有3 条序列(No.2、No.4、No.3)的siRNA能有效抑制3 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No.2、No.4作用效果最优,以50 nmol/L浓度作用48 h,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可达到62%以上,No.2、No.4 PCNA siRNA均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CNA的表达。结论:PCNA siRNA能在体外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Caco2细胞、SCG-7901细胞的增殖,其适宜作用浓度为50 nmol/L,适宜作用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了解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郑州市1910名12~15岁初中新生,采取问卷调查及专科体检的形式,根据量表、体检结果,了解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鼻窦炎患病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 抽样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的患病率为6.2%(119/1910);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群体与非患病群体中,轻、中度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27.7%(33/119)和31.2%(559/17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P>0.05);重度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13.4%(16/119)和8.0%(144/17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 结论 初中新生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重度鼻中隔偏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7.
目的调查华北地区汉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和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和五色荧光复合扩增的方法,检测597名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结果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所检测的15个STR遗传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杂合度均超过0.62,15个基因座的个体识别力在0.802~0.967之间,非父排除率在0.320~0·697之间,匹配概率在0.033~0.198之间。15个基因座的累积个体识别能力为0.999999以上,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99571,累积匹配概率为8.93×10-18。结论联合检测15个基因座可为亲缘鉴定和个体识别提供可靠的法医学证据,这15个STR基因座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法医物证学检验。  相似文献   
188.
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通过锁相放大技术测到人体不到1cm^2面积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的归一化处理后发现,不同人体和同一人体的不同穴位,尽管其红外辐射绝对光谱及强度相差很大,但归一化光谱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进一步将人体发射的平均归一化光谱与中医艾条灸、隔姜灸、隔蒜灸及隔附子饼灸点燃过程中的光谱比较发现,后面三种间隔灸与人体自发辐射的光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而艾条灸等的光谱却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89.
190.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对凋亡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重要蛋白Bcl-XL与蛋白质转导序列(PTD)的融合蛋白,并检测重组蛋白对重金属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用Bcl-XL特异引物从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Bcl-XL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体外表达的TAT-Bcl-XL融合蛋白经镍亲和层析介质纯化后,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转导293T细胞的能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经RT-PCR从MCF-7细胞总RNA中得到相应的TAT-Bcl-X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RT7/CT-TOPO载体中,重组质粒pTBTOPO转化大肠杆菌后,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结果中出现了与预期分子量相同的蛋白条带和阳性信号,纯化的TAT-Bcl-XL重组蛋白经免疫荧光检测,主要分布于细胞的细胞质中。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表达蛋白可以有效地抑制Zn2+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使细胞的存活率提高40%。结论:TAT-Bcl-XL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初步的功能性检测表明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