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56篇 |
免费 | 3522篇 |
国内免费 | 16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9篇 |
儿科学 | 582篇 |
妇产科学 | 217篇 |
基础医学 | 2271篇 |
口腔科学 | 750篇 |
临床医学 | 4660篇 |
内科学 | 2710篇 |
皮肤病学 | 491篇 |
神经病学 | 536篇 |
特种医学 | 1164篇 |
外科学 | 2647篇 |
综合类 | 10048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4348篇 |
眼科学 | 282篇 |
药学 | 4563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3465篇 |
肿瘤学 | 1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7篇 |
2023年 | 426篇 |
2022年 | 1076篇 |
2021年 | 1369篇 |
2020年 | 1231篇 |
2019年 | 675篇 |
2018年 | 655篇 |
2017年 | 973篇 |
2016年 | 763篇 |
2015年 | 1396篇 |
2014年 | 1812篇 |
2013年 | 2296篇 |
2012年 | 3272篇 |
2011年 | 3596篇 |
2010年 | 3071篇 |
2009年 | 2904篇 |
2008年 | 2860篇 |
2007年 | 2723篇 |
2006年 | 2434篇 |
2005年 | 1966篇 |
2004年 | 1358篇 |
2003年 | 971篇 |
2002年 | 694篇 |
2001年 | 587篇 |
2000年 | 483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81.
患者男性,47岁,无慢性肝炎病史,无长期大量饮酒史,近期无服用药物史。2005年11月13日与其他4人进食野蘑菇,10h后均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中毒症状。其中2人次日出现尿黄,并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第4天收治入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黄疸性肝炎。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TBil)28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1.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4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00U/L。电解质和肾功能均正常。经输液治疗,胃肠道症状好转出院。第6日出现头晕、嗜睡,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2005年11月20日收治入我科。 相似文献
982.
2005年四川省成人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人大骨节病病情。方法随机抽取6个大骨节病活跃病区县进行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每县调查一个乡,500个成人,并按要求填写调查登记表,统计并分析Ⅰ、Ⅱ、Ⅲ度患病率。结果(1)平均患病率32.10%,其中Ⅰ度患病率17.2%,Ⅱ度患病率10.2%,Ⅲ度患病率4.8%。(2)男性患病率30.2%,女性患病率33.9%。(3)各地区中若尔盖患病率最高,达50%,壤塘、色达、阿坝、旺苍、汉源患病率分别为41.0%,33.3%,30.4%,24.4%,15.8%。(4)青年组、中年组、壮年组、老年组患病率分别为2.9%,12.7%,48.6%,73.3%。结论所调查地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两个地区属于中等病区外,四个病区为重病区。 相似文献
983.
探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评价其可行性.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伴脱位患者,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暴露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进行内固定,观察有无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损伤,有无涎瘘发生,及观察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恢复情况.10例患者中,全部... 相似文献
984.
985.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其中30例采用改良VSD法进行供区植皮后处理,20例患者进行常规加压包扎法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VS... 相似文献
986.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鞘内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80例,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随机分六组,剂量分别为3.0μg、4.0μg、5.0μg、6.0μg、7.0μg、8.0μg(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A).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起效时间;鞘内给药后10、15、30、60、90 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和5分钟Apagr评分与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起效时间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以S3组最慢.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5~S8组差,60min时S4、S5组的镇痛效果与S6、S7相似,但明显弱于S8组(P<0.05);S3组、S4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S8组(P<0.05).S3组、S4组满意度明显差于S5~S8组(P<0.05).各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鞘内注射4.0~8.0 μg舒芬太尼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镇痛剂量以5.0~6.0μg更佳. 相似文献
987.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作用和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新生产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平均含有效氯118.7 mg/L、氧化还原电位1200 mV、pH2.29。用该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浸泡作用20 m in,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3.0。用该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经内镜清洗消毒机循环冲洗20 m in,对模拟塑料管道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清除对数值>4.0。医疗器械模拟消毒现场试验对止血钳齿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浸泡作用30 m in,杀灭对数值>3.0。结论,该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清洁条件下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效果较好,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88.
祛毒冲剂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祛毒冲剂对危重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61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祛毒冲剂组(30例)和思密达组(3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3和7 d分别观测、记录患者一般体征变化,清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浆内毒素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祛毒冲剂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思密达组,3 d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排便次数多于思密达组(P=0.000),并可较快地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清TNF水平(P均<0.01).结论:祛毒冲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清TNF水平,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89.
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和血浆乳酸浓度的影响。结果:内毒素注入后两组实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均显著升高(P均<0.05)。经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后,MAP、每搏量(SV)均明显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必净组的CI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呈进行性下降,并显著低于血必净组(P<0.05)。两组的CVP、MPAP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血浆乳酸浓度明显高于血必净组(P<0.05)。结论: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可成功制备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改善内毒素休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目的应用组织追踪和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CDCFI)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分析不同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对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以期为评估心肌存活性提供简便快捷的定量指标。方法健康杂种犬25条,随机分为顿抑组和梗死组。应用组织追踪和CDCFI技术观测顿抑组和梗死组缺血区(前间隔)于基础状态、再灌注30min以及再灌注90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二尖瓣环收缩期向心尖方向运动的最大位移(MVD)以及左前降支中远段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动态变化。结果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后,不同再灌注时间顿抑心肌和梗死心肌前间隔MVD的增加率(△D%)和左前降支的CFR值均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01,P〈0.05),顿抑组的△D%以及CFR值均明显高于梗死心肌(P〈0.001,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有逐渐好转趋势(P〈0.05,P〈0.05);而梗死心肌则无此变化趋势(P〉0.05,P〉0.05);CFR与二尖瓣环收缩期向心尖运动的最大位移变化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9,P〈0.05)。结论结合组织追踪技术和CDCFI技术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心肌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心肌收缩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提高判断存活心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