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0篇
  免费   2254篇
  国内免费   1271篇
耳鼻咽喉   317篇
儿科学   269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1304篇
口腔科学   252篇
临床医学   2704篇
内科学   1902篇
皮肤病学   179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878篇
外科学   1930篇
综合类   616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656篇
眼科学   264篇
药学   2687篇
  23篇
中国医学   2334篇
肿瘤学   1023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720篇
  2021年   878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162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945篇
  2011年   2053篇
  2010年   1972篇
  2009年   1768篇
  2008年   1783篇
  2007年   1757篇
  2006年   1535篇
  2005年   1114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对 2 5 9名初中生进行了观看暴力镜头的频次、对暴力的认同态度、观看暴力镜头的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倾向等五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青少年观看暴力镜头频次和兴奋水平程度越高 ,情绪宣泄越少 ,表现出攻击行为倾向越多 ;男生的攻击行为比女生多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工读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结论 :过多地观看电视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行为倾向增加 ,且攻击行为与观看电视暴力引起的情绪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是否能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降解。结果:L929细胞在40-160 μmol/L花生四烯酸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LDH释放率和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经160 μmol/L花生四烯酸处理后的L929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凋亡梯带。结论:高浓度花生四烯酸(80-160 μmol/L)能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可能与其促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3例活动期AS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TNF-α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S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5.7±30.4)ng/L比(45.7±10.4)ng/L,P<0.05)],并与TNF-α、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测量指数(BAS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63、0.48、0.58和0.48,P均<0.01)。治疗12周、24周后AS患者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323.6±85.8)和(220.1±15.1)n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24周后下降更明显。结论IL-18可能参与AS发病机制,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AS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4.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认知状况及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筛查后分为失眠症患者和无失眠症状者两组,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价分析.结果: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的DBA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无失眠症状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SCL-90各项目分与常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2.344~19.505,P=0.000),DBAS评分与焦虑和恐怖有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存在着大量与睡眠有关的错误认知;失眠症患者存在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恐惧、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多种心理障碍,由于多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加重了患者的错误认知.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动态观察我院收治的已治愈SARS病例和SARS死亡病例外周血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 ,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及预后中的作用。实验方法为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免疫细胞表面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T细胞表面标志组合为CD3 CD8 CD4 5 CD4。结果 :所有治愈的SARS病人的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下降 ,而所有的死亡病例有不可逆性显著下降 ,直至死亡。T细胞下降程度和维持的时间与病情密切相关。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4 + T淋巴细胞数为 30 5± 15 0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39± 6 9cells μl(P <0 .0 0 1) ,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8+ T淋巴细胞数为 2 2 3± 89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71± 92cells μl(P <0 .0 0 1)。所有普通型病例和大部分重型病例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个别重型病例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 ,恢复后普通型平均为 991± 2 86cells μl,重型平均为 5 4 5± 2 2 5cells μl。恢复时间有所不同 ,普通型平均为 17± 5天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血清和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8例肾病综合征(NS),36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和20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浓度,同时分析尿中t-PA和PAI-1的水平与血t-PA、PAI-1、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之间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疾病出现血清t-PA、PAI-1升高,尿液t-PA、PAI-1降低,其中尿液t-PA、PAI-1的改变独立于血清,不受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物质的异常,其中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可反应肾脏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在接种两剂已上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筛选入组360例已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3~4个月、6~8个月、11~13个月的18周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并接种1剂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研究用疫苗接种前、接种后14 d血样,用于体液免疫检测,收集研究用疫苗接种后1个月内的所有不良事件。 结果 本研究入组360例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间隔时间分3组(A组91~120 d,B组181~240 d,C组331~390 d),各组120例,无研究对象脱落。三组年龄均值分别为38.13、40.22和45.73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16,P<0.001),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 IgG GMC(几何平均浓度)免疫前分别为4.81、4.23、2.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4,P<0.001),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三组免疫后 IgG GMC 分别为106.69、124.05、80.04 A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28,P=0.133)。三组 IgG 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17%、87.50%、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1,P=0.214)。免疫前血清针对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不同组别的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2.18、1∶2.18、1∶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1,P=0.990);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2.09、1∶2.17、1∶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8,P=0.686)。免疫后血清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 GMT为1∶31.09、1∶34.90、1∶2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62,P=0.106);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61.46、1∶77.44、1∶4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05,P=0.123)。序贯加强免疫后血清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82.78%、83.33%。三组 SARS-CoV-2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67%、87.50%、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26),其中C组低于A组和B组;三组 SARS-CoV-2 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50%、84.17%、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83,P=0.075)。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为124人,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34.44%。各组发生率分别为35.83%、40.83%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64),所有研究对象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接种部位不良事件为主,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部位疼痛(23.89%);全身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6.94%),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SAEs。结论 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较长间隔期的免疫前IgG和免疫后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较低,不同间隔期的免疫后IgG 、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中和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基础免疫后6~8个月为最佳的接种间隔。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苏州市护理人员流动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市护理人员整体流动现状,识别护理人员流动网络中关键节点的作用和该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方法:对2016-2020年间护士执业地点变更数据进行整理,导入pajek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中,利用网络密度、点度、k-核等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该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护理人员在市属范围内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护理人员流动呈现较规律的有向流动关系,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识别人员流动最为频繁的具体机构,苏州市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有较强吸引力。结论:该地区护理人员队伍相对稳定,护理人员的有向流动总体符合人才发展的流动特点。针对部分医疗机构间频繁双向流动护理人员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进行重点监测,避免护理人员的不合理流动,保障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流动老人积极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受访者驱动抽样的方式在抽取流动老人446名,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老化测评问卷和老化态度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相关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检验。结果 ①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后,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积极老化(直接效应占比22.45%),还能通过自我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积极老化(中介效应占比77.55%);②流动原因在自我老化态度和积极老化之间起调节作用( β =0.20, t =6.80, P <0.01),自我老化态度对随迁老人的积极老化水平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β =0.95, t =20.39, P <0.01)。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自我老化态度影响流动老人的积极老化水平,流动原因调节了自我老化态度对积极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