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7篇
  免费   3322篇
  国内免费   1587篇
耳鼻咽喉   381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2007篇
口腔科学   388篇
临床医学   3890篇
内科学   2714篇
皮肤病学   268篇
神经病学   625篇
特种医学   1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54篇
综合类   7778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58篇
眼科学   388篇
药学   3766篇
  79篇
中国医学   3108篇
肿瘤学   1667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1270篇
  2021年   1613篇
  2020年   1331篇
  2019年   718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1022篇
  2016年   795篇
  2015年   1290篇
  2014年   1796篇
  2013年   1898篇
  2012年   2529篇
  2011年   2612篇
  2010年   2378篇
  2009年   2078篇
  2008年   2089篇
  2007年   2065篇
  2006年   1836篇
  2005年   1343篇
  2004年   944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638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6篇
  1964年   2篇
  1929年   2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士对“住院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循证实践项目”的循证实践准备度,促进证据成功转化。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基线调查表和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评估量表对44名护士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并采取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后再次评估准备度。结果 干预后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评估总量表和3个分量表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项目实施前进行准备度评估并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有利于循证项目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92.
戴国达  王培民  蔡建平  严松鹤  夏涵 《中国骨伤》2020,33(11):1085-1088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OA的发病过程中,软骨退行性病变是主要病因。在骨关节炎中有很多特异性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查阅2014年至2019年最新研究为基础,对lncRNA在骨关节炎中的差异性表达、lncRNA调控软骨细胞功能的机制、lncRNA对软骨基质代谢的机制予以总结,在OA进展的不同阶段识别出lncRNA的表达改变的事实表明lncRNA可以被开发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拟经阴道分娩足月妊娠初产妇141例,年龄22~35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阶梯式1组(S1组)和阶梯式2组(S2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L3-4椎间隙穿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C组在分娩全程脉冲剂量为6 ml/h;S1组在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6 ml/h,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8 ml/h;S2组在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6 ml/h,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10 ml/h。记录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开全、分娩即刻产妇VAS疼痛评分。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使用总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下肢运动功能(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胎儿脕出后,自全呼吸前,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时Apgar评分。
结果 宫口开6 cm及宫口开全时S1组、S2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且S2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1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1组、S2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S2组镇痛药使用总量明显少于C组,新生儿脐动脉Lac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且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10 ml/h镇痛效果更好,麻醉用药总量少,对母婴影响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0.375%罗哌卡因不同注射速度对超声引导下后入路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拟在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5~70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侧注射速度40 ml/min组(H组)和每侧注射速度20 ml/min组(L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H组和L组每侧分别以40 ml/min和20 ml/min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记录术后4、8、12、24 h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舒芬太尼用量、补救性镇痛例数。记录内脏损伤、局麻药中毒、穿刺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L组比较,H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P<0.05);术后4、8、12、24 h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性镇痛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均无内脏损伤、局麻药中毒、穿刺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引导下后入路腰方肌阻滞中,0.375%罗哌卡因注射速度40 ml/min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20 ml/min。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100例,年龄18~38岁,BMI 20~32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IEB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每组50例。两组镇痛药配方均为0.08%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PIEB组参数设置:脉冲频率每小时1次,剂量10 ml,注药速率400 ml/h,单次剂量10 ml,间隔20 min。CEI组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10 ml/h,单次剂量10 ml,间隔20 min。记录产妇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2、3、5 h、宫口开全和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产妇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总量、镇痛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达T4的例数、改良Bromage评分;以及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分娩镇痛后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EI组比较,PIEB组镇痛后2、3、5 h、宫口开全、分娩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1),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减少(P<0.01)。与CEI组比较,PIEB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感觉阻滞平面达T4的产妇比例明显升高(P<0.05)。两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IE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其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输注,产妇满意度高,且不影响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研究父母视力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其为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为有效防控学生视 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共252所农村小学5 236名学生 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认知水平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并采 用倾向匹配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从5 236个全样本学生看来,样本地区学生近视率高达 46.31%,其中74.54%的学生没有进行视力检查。在2 425个近视样本中,只有15.09%的学生配戴眼镜。 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全样本和近视样本中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都 较低。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视力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是否带子女进行视力检查和是否 给视力不良孩子配戴眼镜均存在显著影响:近视及其成因(OR=1.15,95%CI:1.00~1.33,P=0.043; OR=1.20,95%CI:1.03~1.41,P=0.023)、戴眼镜会使得视力越来越差(OR=1.23,95%CI:1.06~1.46, P=0.007)、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视力(OR=1.40,95%CI:1.15~1.69,P=0.001)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 镜(OR=1.05,95%CI:0.91~1.22,P<0.001)均对父母是否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具有显著的影响;父 母知道近视是看不清远处东西(OR=1.35,95%CI:1.04~1.76,P=0.024)、近视不戴眼镜会影响学习 (OR=1.54,95%CI:1.16~2.05,P=0.003)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OR=1.61,95%CI:1.23~2.10, P=0.001)均对孩子戴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在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视力不良已成为一个严 重的问题,且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作为孩子行为的决策者,父母对视力健康知 识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视力检查及配镜等视力健康寻求行为的决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再手术发生率、再手术时间以及发生原因等。结果 将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36例(42眼)患者纳入本研究。计划外再手术占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后发性白内障(54.76%,23/42)、继发性青光眼(21.43%,9/42)、瞳孔闭锁(14.29%,6/42);其他原因有人工晶状体异位(7.14%,3/42)、视网膜脱离(2.38%,1/42)。计划外再手术发生率在0~3个月龄组为13.29%,显著高于4~12个月龄组(3.82%)和>12个月龄组(1.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低月龄(≤3个月)白内障手术、一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瞳孔闭锁均高度相关(均为P<0.05)。结论 后发性白内障、瞳孔闭锁和继发性青光眼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低月龄(≤3个月)患者行白内障手术与计划外再手术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98.
郭莉莉  张阳  李丹  王智群  田磊  李纳 《眼科》2020,29(2):118-122
目的 研究圆锥角膜(KC)基底下神经与角膜形态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KC患者(KC组)74例74眼,KC顿挫期组25例25眼,正常对照组24例24眼。方法 通过眼部检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诊断KC、KC顿挫期及正常角膜。角膜形态参数采用Pentacam的角膜最大曲率值(Kmax)和角膜最薄厚度值(Minpachy)。应用ACCmetrics软件计算由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获得的基底下神经图片上六种基底下神经参数:角膜神经纤维密度(CNFD)、角膜神经分支密度(CNBD)、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总分支密度(CTBD)、角膜神经纤维面积(CNFA)、角膜神经纤维宽度(CNFW)。分析KC组角膜基底下神经与角膜形态的相关性,并比较各两组间角膜基底下神经参数的差异。主要指标 Kmax、Minpachy、CNFD、CNBD、CNFL、CTBD、CNFA、CNFW。结果 IVCM定性分析观察到KC组角膜基底下神经迂曲度增加、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偶可见神经呈束状排列。K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CNFD、CNBD、CNFL和CNF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C组和顿挫组比较,CNFL和CN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顿挫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CNFD和CN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C组CNFD、CNFL和CNFW分别与Kmax具有相关性(P=0.001、0.001和0.006), KC组的CNFD、CNBD、CNFL和CNFW分别与Minpachy具有相关性(P=0.01、0.01、0.004和0.02)。结论 KC患者角膜基底下神经的改变可能早于角膜形态的改变,基底下神经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变化。CNFD和CNFL可能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指标。(眼科, 2020, 29: 118-122)  相似文献   
999.
1000.
宫腔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腔超声造影技术是指向子宫腔内注入造影剂使宫腔扩张、内膜分离后,在经阴道超声下观察子宫内膜及宫腔内病变情况,该技术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病变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局灶性病变的位置和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宫腔超声造影的发展和操作过程及技术要领,重点讨论宫腔超声造影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该技术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