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50篇 |
免费 | 2232篇 |
国内免费 | 12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8篇 |
儿科学 | 270篇 |
妇产科学 | 130篇 |
基础医学 | 1323篇 |
口腔科学 | 266篇 |
临床医学 | 2742篇 |
内科学 | 1926篇 |
皮肤病学 | 183篇 |
神经病学 | 336篇 |
特种医学 | 8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950篇 |
综合类 | 6215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676篇 |
眼科学 | 264篇 |
药学 | 2738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2386篇 |
肿瘤学 | 10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732篇 |
2021年 | 895篇 |
2020年 | 777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460篇 |
2017年 | 629篇 |
2016年 | 508篇 |
2015年 | 824篇 |
2014年 | 1181篇 |
2013年 | 1426篇 |
2012年 | 1964篇 |
2011年 | 2062篇 |
2010年 | 1988篇 |
2009年 | 1776篇 |
2008年 | 1794篇 |
2007年 | 1779篇 |
2006年 | 1549篇 |
2005年 | 1119篇 |
2004年 | 799篇 |
2003年 | 729篇 |
2002年 | 521篇 |
2001年 | 510篇 |
2000年 | 398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豆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类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血脂、腹部脂肪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大剂量、小剂量及雌激素灌肠胃 6周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腹部脂肪及雌二醇 (E2 )、孕酮 (P)、睾酮 (T)、泌乳素 (PRL)、促卵泡生成素 (PSH)、促黄体生成素 (LH)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去卵巢 7周后血清TG( 3 94± 0 2 )、TC( 4 17± 0 2 5 )水平、腹部脂肪重量 ( 15 2 4± 3 95 )、体重指数 (BMI=体重 (g) 身长 (cm) 2 ) ( 0 6 77± 0 0 41)较假手术组增加 (P <0 0 5 )。雌激素 (E2 ) ( 1 2 6± 0 76 )、孕酮 (P) ( 2 8 13± 17)、睾酮 (T)( 0 2 6 7± 0 2 7)较假手术降低 (P <0 0 5 )。服用雌激素、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组、雌二醇 (E2 )增加 ,腹部脂肪重量下降 ,体重指数、血清TG、TC下降 (P <0 0 5 ) )。结论 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具有降低去卵巢大鼠腹部脂肪、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能使去卵巢大鼠血清E2 增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患者的心电活动、肌酸激酶(CK-MB)的变化,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0月入住我院的67例SAH患者出现ECG改变、CK-MB升高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有38例出现ECG改变,发生率为56.71%,其中复极异常28例(73.68%),传导异常4例(10.53%),节律异常14例(36.84%),病理性Q波2例(5.26%)。CK-MB升高的发生率为37.3l%,有ECG异常的SAH患者出现CK-MB升高的概率更高(P〈0.001)。GOS≤3分者EEG改变和CK-MB异常明显高于COS〉3分者。结论SAH后ECG改变以复极异常为主,预后差者ECG和CK-MB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43.
目的:开发口腔修复CAD/CAM系统中标准牙冠和桥体数据库原型系统,帮助口腔医生快速获得牙冠设计的数据模板,为高效地设计牙冠模型作准备。方法:首先,利用AtosⅡ激光测量设备,采集28颗标准冠/桥石膏模型(1:1)的三维数据;然后,采用细分曲面逼近的方法重构标准冠/桥的数据模型;最后,设计标准彤桥数据库的多层数据存储和管理结构,采用VC+4-6、0和Hoops图形库开发了标准冠/桥数据库系统原型。结果:标准冠/桥体数据库原型系统的构建符合设计要求,能够作为后续牙冠设计的数据模板。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冠/桥数据库高效、精确、可靠,可用于开发国产口腔修复CAD/CAM系统。 相似文献
44.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开始关注其发生机制.此文就HBV的S基因变异对隐匿性感染的发生和影响的若干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41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确诊的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7.3岁,其中29(70.7%)例尚未绝经.原发灶为胃癌者17例,大肠18例,小肠2例,肺1例,肾上腺 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4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该病90.24%(37/41)来源胃肠肿瘤,因此对于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注意胃肠检查. 相似文献
46.
刺梨提取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刺梨提取物(CL)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艾氏腹水癌(EAC)小鼠模型观察C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应用MTT法和绘制生长曲线了解CL的体外抗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用。测定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能力、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甲胎蛋白含量,了解CL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CL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L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CL能使EAC小鼠寿命延长、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增大。CL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CL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曲线随着CL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移。CL对SMMC-7721细胞的分化和凋亡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并使SMMC-7721细胞增殖阻止在G0/G1期。结论CL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体内抗肿瘤的机制之一;CL的体外抗SMMC-7721细胞机制与CL的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分化、促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7.
体外反搏对减轻高脂饲养猪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洪 伍贵富 张焰 陈小林 郑振声 詹澄扬 柳俊 何建桂 熊艳 方典秋 梁陆光 钱月桃 凌桂芳 戴刚 冯铭喆 王奎健 朱振宇 马虹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0):959-961,1000,F0002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减轻高脂饲养猪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雄性乳猪16头,用高脂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猪进行36h体外反搏治疗。对腹主动脉作苏丹Ⅲ染色,分析脂质浸润阳性率;用基因芯片分析猪的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腹主动脉苏丹Ⅲ染色图像定量分析阳性率,高脂组为6.49%±0.84%,高脂加反搏组为2.29%±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改变的基因:芯片1(反搏组Cy3/高脂组Cy5):整合素β10.06、CTGF0.28;芯片2(反搏组Cy3/高脂组Cy5):整合素β10.62、CTGF0.39。结论体外反搏可以下调内皮细胞整合素β1、CTGF基因的表达,降低血管內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既往发现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发病机制与桥粒芯糖蛋白1(desmoglein,Dsg1)和Dsg3抗体有关,目前在PV患者中发现大量非Dsg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桥粒胶蛋白1(desmocollin,Dsc1)和Dsc3、斑菲素蛋白1(plakophilin,PKP1)和PKP3、斑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的弥散变化,探讨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的继发性损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单侧纹状体梗死、非纹状体梗死、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各20例分别作试验组和临床对照组,募集健康志愿者20名作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均进行1次弥散张量成像(DTI),试验组与临床对照组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ol指数(BI)的评分,评估患者脑梗死的预后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部分有类似帕金森病症状的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Ⅲ分量表评价其严重程度.结果 DTI的参数分析显示:分别与临床对照及健康对照比较,试验组梗死灶同侧黑质的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on,MD)值分别升高30.86%(t=40.07,P=0.000)及31.42%(t=42.64,P=0.000),临床对照组梗死灶同侧黑质的MD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没有帕金森病样症状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中4例出现帕金森病样症状患者梗死灶同侧黑质的MD值升高22%(t=18.03,P=0.01),同时患侧黑质的MD值的上升与其帕金森病样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7,P=0.03).结论 纹状体梗死可以导致同侧黑质的继发性损害,而且这种继发性损害可能是部分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的伤情特点. 方法 长白猪14只,体重(34.3±5.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7只,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 g三角破片致伤,分别瞄准猪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和旁开2 cm射击.观察伤道入口和出口大小、长度,神经与伤道位置关系,伤后48 h观察神经大体及光电镜改变. 结果 破片在伤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原射入方向.A、B组分别有5只和1只坐骨神经位于原发伤道内,其中4例出现不间程度断裂;光镜下见神经严重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大量神经纤维、轴索断裂,髓鞘着色浅;电镜下见髓鞘严重溃变、轴索变形.A、B组分别有1只和5只位于震荡区内,距原发伤道(2.07±0.45)cm,光镜见神经轻度出血、充血,部分神经纤维、轴索断裂;电镜下可见髓鞘部分分层.A、B组各有1只位于挫伤区内,神经受损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结论 高速三角破片在组织内走行不稳定;其原发伤道内的猪坐骨神经断裂发牛率高,损伤严重,范围广,华勒变性早;位于原发伤道旁的神经亦发生形态学改变,其损害程度与神经和原发伤道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