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6篇 |
免费 | 666篇 |
国内免费 | 3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44篇 |
妇产科学 | 44篇 |
基础医学 | 504篇 |
口腔科学 | 293篇 |
临床医学 | 822篇 |
内科学 | 663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85篇 |
特种医学 | 256篇 |
外科学 | 377篇 |
综合类 | 1802篇 |
预防医学 | 828篇 |
眼科学 | 71篇 |
药学 | 787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99篇 |
肿瘤学 | 2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300篇 |
2013年 | 422篇 |
2012年 | 537篇 |
2011年 | 605篇 |
2010年 | 563篇 |
2009年 | 572篇 |
2008年 | 541篇 |
2007年 | 524篇 |
2006年 | 521篇 |
2005年 | 396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62年 | 5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是否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在手术中留取56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脑脊液标本,其中动静脉畸形(SCAVM)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9例,海绵状血管瘤(CM)14例;以我院12例蛛网膜下腔阻滞病人脑脊液作为对照组,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脊髓血管畸形脑脊液中VEGF含量。结果SCAVM脑脊液中VEGF浓度为(277±66)pg/ml、SDAVF为(318±54)pg/ml、CM为(146±32)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3±27)pg/ml。术前栓塞和出血均可导致脑脊液VEGF升高。结论VEGF与脊髓血管畸形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出血和栓塞均可影响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2.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利用螺钉-钛棒(板)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作者1年来行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技术内固定9例,其中齿突样骨引起的C1~C2不稳2例,手术后进行性颈椎后凸2例,颈椎管狭窄2例,C3-C4滑脱1例,C6~C7外伤滑脱2例。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C3~C5侧块螺钉、C2-T2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然后连接钛棒或钛板完成固定。9例病人共植入螺钉59枚。结果 所有病人在1周内带外支架进行活动,除1例因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病人在1个月及1年后复查均未见内固定物移位。结论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固定为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术后即刻获得牢固内固定,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观察。方法将5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水平。结果串联组治疗前血清甲状旁腺素为(325.85±218.65)ng/L,治疗后降至(153.80±248.65)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77.7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清甲状旁腺素为(392.85±248.65)ng/L,治疗后降至(348.79±231.65)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29.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血清甲状旁腺素,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全胃切除术的84例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和第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并于术前和术后第10天检测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百分数、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结果 3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Gln组和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PN组1例患者在术后6d发生吻合口漏,经引流、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等治疗后于术后54d痊愈出院。3组患者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各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时各项指标不同程度恢复,且Gln组和EN组患者术后10d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后2d(P<0.05);除转铁蛋白之外,Gln组与EN组患者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Gln组与E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Gln组患者CD4和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M和IgG水平均已基本恢复甚至略超过术前水平,且除IgM以外均明显高于EN组和PN组相应结果(P<0.05);术后第10天EN组和PN组各项指标除EN组IgG以外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在恢复和改善营养及免疫功能同时,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此类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常规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HSP47-siRNA组。RT-PCR检测HSP47、胶原Ⅳ、纤连蛋白(FN)、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HSP47、胶原Ⅳ、FN蛋白表达。ELISA检测PAI-1的蛋白量。 结果 HK-2细胞有HSP47表达。不同浓度TGF-β1(0、2.5、5、10 μg/L)干预不同时间(12、24、48 h)时,HSP47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高,10 μg/L TGF-β1干预HK-2细胞48 h时,HSP47 mRNA和蛋白表达最强。不同浓度 TGF-β1(0、5、10 μg/L)干预HK-2不同时间(12、24、48 h)时,胶原Ⅳ、FN 、PAI-1 mRNA和蛋白表达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高,10 μg/L TGF-β1作用48 h时,3者mRNA和蛋白表达最强。与TGF-β1组比较,HSP47-siRNA组的HSP47、胶原Ⅳ、FN、PAI-1 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下调。 结论 HSP47可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胶原Ⅳ、FN、PAI-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倒立排石床与常规排石法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160例,包括原位肾下盏结石50例和ESWL后残留肾下盏结石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接受倒立排石床和常规排石疗法的治疗,最长治疗时间为30d,观察结石排出肾下盏的排净率和排净时间。结果:倒立排石床治疗组80例中,56例ESWL后肾下盏残留结石全部排净,排净时间3-6d;24例原位下盏结石有12例排净,排净时间16-21d,12例治疗30d未能排出。常规排石治疗组80例中,54例ESWL肾下盏残留结石有28例排净,排净时间18-30d,26例治疗30d未能排净;26例原位肾盏结石有3例排净,排净时间16-30d,23例治疗30d未能排出。两组ESWL后肾下盏残留结石的排净率和排净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原位肾下盏结石排净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排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倒立排石床将倒立疗法器械化,能显著提高ESWL后残留肾下盏结石的排净率,缩短排净时间,从而减少ESWL后结石复发率,亦能提高原位肾下盏小结石的排净率。 相似文献
47.
颅内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制作与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动物模型的制作与其在栓塞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以中国实验小型猪(Chinese Experimental Mini-pigs,CEMPs)颅底微血管网(rete mirabile,ReM)为AVM的畸形团,经右颈动静脉吻合并结扎右颈外动脉等建立AVM动物模型,用a-氢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和Embosphere颗粒分别栓塞,模型建立和栓塞前后行血管造影,并取栓塞组织(ReM)、颈动静脉吻合口和脑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造影影像和组织病理学发现,探索模型的应用、颈动静脉吻合口的闭塞原因和模型改进方法。结果 在7只CEMPs中成功制作了AVM动物模型,该模型在血管结构、造影影像、栓塞表现和栓塞后病理改变上与人脑AVM的相似。4只动物颈动静脉吻合口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其余3只吻合口血管塌陷皱缩,腔内无血栓。死亡动物脑组织病理表现为缺血性梗塞。结论 尽管本方法对于建立颅内AVM动物模型更简单可行,适用于栓塞材料的栓塞研究和介入医师的培训,但该模型仍为急性期模型,其应用十分有限。如何防止模型动静脉吻合口的闭塞和让动物能够耐受栓塞,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直肠内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3D 1H-MRS)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采用高分辨MR T2WI和波谱扫描,由2名不知道患者临床和组织学资料的医师对扫描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前列腺癌MR T2WI和3D1H-MRS的特点。结果前列腺癌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平均值为1.98±1.13,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为0.61±0.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T2WI检出前列腺癌29例,准确率72.5%,3D 1H-MRS检出前列腺癌35例,准确率8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1H-MRS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高于MR,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可影响MRS测定的代谢物浓度或浓度比值。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对照的大样本研究将有利于MRS中胆碱十肌酸/枸橼酸盐阈值的确定、癌肿恶性程度和外侵趋势的评估。 相似文献
49.
术中超声辅助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术中加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6月起至200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PDVI的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A组(44例)行术中联合多普勒超声的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加曲张静脉剥脱术。B组采用传统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加曲张静脉剥脱术。以瓣膜返流持续时间评价即时效果,以癌胚抗原蛋白(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做随访评价疗效。结果A组病人戴戒前后术中超声检测显示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戴戒后较戴戒前明显缩短(P<0.01)。CEAP分组结果显示A组手术有效率达95.0%(38/40),B组有效率为76.7%(33/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采用术中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辅助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针对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0.
摘要:为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笔者对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示,11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48%。Ducks A,B期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C,D期组,腺癌组生存期明显长于黏液腺癌组和未分化癌组;根治术组生存期长于未切除组及姑息手术组;化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未化疗组。提示: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