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2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51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662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1086篇
内科学   1607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4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2178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2106篇
眼科学   767篇
药学   509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3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383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1525篇
  2003年   1265篇
  2002年   829篇
  2001年   628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3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53基因突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醛固定的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提取DNA,用PCR扩增p53基因片段,将扩增的p53基因片段亚克隆至SK载体内,对扩增后的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p53基因内第八外显子中第272位密码子的T变为C。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到斑块内有p53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增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纯度控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在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了两种不同的流动相系统(三乙胺-乙腈-四氢呋喃系统和磷酸氢二铵-甲醇系统),用梯度洗脱对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及其有关物质进行分离。结果:与中国药典方法相比,分离效果显著提高,两种方法在2.5~4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10ng。结论:改进后的RP-HPLC方法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去甲万古霉素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5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补骨脂中三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补骨脂中补骨脂甲素和补骨脂异黄酮的含量。色谱柱 :汉邦 Lichrosphore C1 8(2 5 0 mm× 4.6mm ,5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4∶6) ;流速 1.0 ml/ min;检测波长 :2 79nm(0~ 3 0 min) ,2 47nm (3 0~ 45 min) ;进样量 2 0μl。补骨脂查耳酮 :色谱柱 :汉邦 L ichrosphore C1 8(2 5 0 mm× 4.6mm,5 μm) ;流动相 :甲醇 -水 (85∶ 15 ) ;流速 1.0 ml/ min;检测波长 3 87nm ;进样量 2 0μl。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2 % ,RSD为 1.3 % ,0 .0 489~ 0 .3 91μg,r=0 .9999(n=7)。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测定补骨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的补骨脂中 3种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不同产地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对补骨脂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成为补骨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4.
The 8th World Congress on 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 was held in Berlin,Germany from October 31,2012 to November 2,2012,in which more than 571 delegates from 56 countries attended.This conference covered a variety of topics on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 from gastric, colorectal,and ovarian cancers,as well as pseudomyxoma peritonei,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and abdominal sarcoma.PC experts across the world presented the most upto -date results of their basic and translational studies as well as clinical trials.In particular,the following research interests were highlighted. Professor Paul H.Sugarbaker from the Washington Hospital Cancer Center,Washington DC,USA,systemically  相似文献   
55.
56.
肝癌组织辅助性T细胞-2细胞因子强势分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肝癌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 (Th1/Th2 )细胞因子表达模式。方法 收集我科手术切除肝癌组织标本 15例 ,肝良性疾病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手术患者肝组织标本 15例作为对照 ,β 肌动蛋白 (β actin)作为参照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联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人肝癌组织中γ 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mRNA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组织中IFN γmRNA表达 (相对数 :1.18± 0 .3 1)比对照组肝组织中IFN γmRNA表达弱 (相对数 :1.86±0 .5 0 ) ,而IL 4mRNA表达 (相对数 :1.73± 0 .5 1)比对照组强 (相对数 :0 .94± 0 .41,P <0 .0 5 )。结论 人肝癌组织中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弱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强 ,呈现Th2细胞因子表达模式 ,肝癌组织局部微环境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肿瘤细胞易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寻一种功能和外观满意,要后上唇不再遗留或减少手术瘢痕的唇裂术后畸形整复方法。方法 采用复唇沟、唇红缘等轮廓线切口入路,于皮下进行唇裂术后畸形功能性整复。结果 应用该法行手术15例,其中双侧唇裂术后畸形4例,单侧唇裂术后11例,经6个月至2年随访,功能、外观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法一改传统的唇裂术后畸形整复方法,彩和轮廓线切口入路,术后手术瘢痕不明显;皮下充分松解,使原手术瘢痕明显淡化、平整;口轮匝肌从其不正常的附着处分离,恢复肌肉正常走向和功能,重建口轮匝肌环;调整鼻翼软骨、重塑鼻翼软骨,使唇裂鼻恢复正常。从而使患者的诸多畸形在功能和外观上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介质介导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功能的调控作用 ,并探讨其在瘢痕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取 5例手术切除的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行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于传代培养至第 4代的成纤维细胞 (5× 10 4)中分组加入巨噬细胞介质、粉防己碱继续培养 ,然后分别用3 H TdR和3 H 脯氨酸脉冲标记 ,放射性核素液闪烁仪定量检测各组3 H TdR和3 H 脯氨酸掺入值。并采用三维培养方法测定体外模拟瘢痕样组织的收缩指数变化。结果 粉防己碱 3mg/L不抑制细胞DNA合成时 ,即可明显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 3 H 脯氨酸掺入值 ,由对照组的 94 5± 191减少至6 82± 2 0 5 (P <0 .0 5 ) ;并能显著降低巨噬细胞介质介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3 H TdR掺入值和3 H 脯氨酸掺入值 ,由单纯介质组的 2 75 6± 2 4 4、1384± 2 93分别降低至 194 8± 2 82、10 34± 14 2 (均P <0 .0 1)。粉防己碱 1mg/L即可降低体外瘢痕样组织的收缩指数 (P <0 .0 1)。结论 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介质介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及收缩三方面具有抑制效应 ,可望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切脾组 (11例 )和保脾组 (15例 ) ,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与血象改变。结果切脾组术后 14d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8 9± 1 6 )× 10 9/L、(310±32 )× 10 9/L ,明显高于保脾组 (3 7± 1 4 )× 10 9/L和 (10 4± 4 1)× 10 9/L(P <0 0 1)。术后第 7天切脾组血清总胆红素为 (2 4± 7) μmol/L ,低于不切脾组 (37± 13) μmol/L ,P <0 0 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0.
氯化镧对烫伤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烫伤鼠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烧伤对照组 (B)及烧伤治疗组 (C) ,每组 30只。采用PUC19质粒转染大肠杆菌示踪加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分析法 ,对肠道菌向肠系膜淋巴结 (MLN)及血液中的播散进行示踪及定量研究。 结果 阳性菌落经酶切图谱分析后 ,证实B、C组MLN匀浆及血液培养生长细菌与灌胃的细菌具有完全相同的酶切图谱 ;C组MLN菌量在伤后 3、5d低于B组 (P <0 .0 5 )。C组血细菌阳性率在伤后 3d低于B组 (P <0 .0 5 )。C组血ET、NO及NOS量在伤后 1、3、5d均低于B组 (P <0 0 1)。C组肠组织MDA量在伤后 1、3、5d低于B组 (P <0 .0 1) ,C组肠组织SOD量在伤后 1、3d高于B组 (P<0 .0 5 )。 结论 血和MLN培养出的细菌由肠道细菌移位而来 ;氯化镧能有效防治肠道细菌移位 ;氯化镧通过抗菌、降低血中的ET、抑制NOS的活性减少NO的生成、提高SOD的活性并使MDA的产生下降等途径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