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8篇
  免费   2799篇
  国内免费   1747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374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1689篇
口腔科学   273篇
临床医学   3152篇
内科学   2227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625篇
特种医学   1107篇
外科学   2226篇
综合类   798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296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3455篇
  46篇
中国医学   3219篇
肿瘤学   1260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31篇
  2022年   896篇
  2021年   1194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778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1102篇
  2014年   1480篇
  2013年   1872篇
  2012年   2546篇
  2011年   2753篇
  2010年   2526篇
  2009年   2214篇
  2008年   2288篇
  2007年   2112篇
  2006年   1850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976篇
  2003年   807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探讨595 nm与1064 nm双波长激光治疗溃疡性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患者进行治疗,包括臀部、肛周13例,阴唇7例,腹股沟、股内侧5例,阴囊4例,颈部3例,头皮2例,唇部2例,躯干、四肢4例.所有溃疡及非溃疡皮损第1次均选择595 nm染料激光治疗,以后依皮损厚度继续选择595 nm激光治疗或选择双波长模式脉冲组1或脉冲组2参数治疗,直至结束.治疗1~6次,间隔为4周.结果 39例(97.5%)患者经1次治疗后1~2周,平均9.5d溃疡面逐渐愈合;第1次治疗后4周溃疡面完全愈合,痊愈率97.5%.非溃疡皮损经过1~6次治疗后,痊愈13例(32.5%),显效19例(47.5%),有效率(痊愈十显效)80.0%.35例(87.5%)伴疼痛,患儿于第1次激光术后2~7 d,平均3.5d疼痛缓解,疼痛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875分下降为治疗后0.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治疗耐受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595 nm与1064 nm双波长激光治疗溃疡性婴儿血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42.
背景 不能气管插管不能氧合状态(“cannot intubate,cannot oxygenate”situation,CICO)是指气管插管失败的同时采用无创方法不能维持患者满意的氧合,是麻醉和急诊治疗中的紧急情况之一.在CICO状态时,为了避免缺氧性脑损害甚至死亡的发生,应立即实施紧急经皮气道. 目的 介绍与CICO状态有关的一些知识. 内容 重点阐述CICO的发生率和原因、具有CICO状态危险患者的麻醉管理、常用的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的并发症、再氧合后患者的处理和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的培训. 趋向 明确高危因素和制定合理的麻醉处理方案是降低CICO发生率和严重性的合理路径.为了挽救CICO患者的生命,除了所需的合适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经过良好培训的专业人员,其能够在患者发生不可逆性脑损伤或死亡前作出实施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的决定,并且能够迅速成功地实施紧急经皮气道技术.  相似文献   
943.
γδT细胞被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桥梁,与NK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共同构成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γδT细胞可以通过释放如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表达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分泌IFN-γ等方式发挥细胞免疫效应,也可以释放IL-2、IL-4、IL-5、IL-7、IL-22等细胞因子调节体液免疫.γδT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耐受等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及其主要功能在抗病毒免疫中所扮演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雌二醇氮芥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全部经手术去势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之后病情再进展,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17例伴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治疗方法: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使用,雌二醇氮芥为420mg/d,第1~5天使用,每21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5例患者的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PSA<4ng/L),12例PSA值下降超过50%,5例PSA值变化不明显。17例伴有骨转移灶疼痛的患者中有10例疼痛消失,7例疼痛患者按VRS分级分为Ⅰ级4例、Ⅱ级3例。随访时间为8~26个月,平均17.3个月。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7个月,平均疼痛缓解期为12.5个月;PSA值降低的稳定期平均为11.8个月。本组病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雌二醇氮芥加多西他赛全身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45.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复杂临床表现的认识水平.方法 选取2009-2012年在作者医院收治并经分子诊断确诊为DM1的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中27例有阳性家族史.首发症状以握拳后放松困难最常见(24/45).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95.56%、93.33%、75.56%,主要以头面诸肌、颈肌、肢体远端受累明显.除骨骼肌外,DM1还可累及眼睛(晶状体)、心脏(主要为传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颅骨、内分泌、呼吸系统等,临床表现多样.结论 典型的DM1为青中年隐袭起病,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肌强直以舌肌和大鱼际最敏感,叩击这两个部位有助于不典型肌强直症状的检出.骨骼肌以外,白内障发生率最高,对本病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男性早秃和斧头脸为本病突出的面部特征.对于怀疑DM1的患者,应及早开展遗传咨询.对于诊断DM1的患者,应全面评估并尽早处理多系统损害(尤其对于心脏和呼吸系统),同时进行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状态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家庭情感表达、受教育水平等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 2012年1月经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60分出院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统计半年后参加工作者37例,未参加工作者52例,对其进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PANSS量表、家庭情感表达量表、受教育水平、病程等评定.结果 已工作患者PANSS量表的阳性量表分与未工作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和家庭情感表达分、病程显著低于未工作者(P <0.01,P<0.05),而受教育水平与PSP总分显著高于未工作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性症状、家庭情感表达、病程与受教育水平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阴性症状及高家庭情感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影响较大,高教育水平、短病程对患者恢复工作有利,因此可从这些方面对其进行干预以利于工作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构建人CD147胞内结构域(CD147 intracellular domain,CD147ICD)融合蛋白质粒,表达、提取、纯化CD147ICD蛋白并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 将CD147ICD的cDNA片段插入pET-32a(+)质粒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Origami B(DE3)感受态细胞,大量培养后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蛋白表达,超声破碎法裂解细胞,采用Ni-Sepharose FF预装柱纯化TrxA-His6-CD147ICD融合蛋白,经凝血酶酶切、超滤后获得CD147ICD蛋白。结果 CD147ICD融合蛋白质粒经测序比对后表明构建成功;采用Ni-Sepharose FF预装柱纯化的TrxA-His6-CD147ICD融合蛋白纯度和浓度均较高,经凝血酶酶切、超滤后获得的CD147ICD蛋白纯度在95%以上,蛋白浓度为0.74 mg/mL。结论 纯化出了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D147ICD蛋白,为CD147ICD互作分子的鉴定及结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8.
高妍  崔芳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2019,30(6):493-495
 目的 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49.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几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并介绍近2年来能够在体内外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候选药物,为研发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和DDDs未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吡柔比星的使用金额逐年递增.表柔比星、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使用金额逐年递减.从排序来看,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使用金额连续3年排前3位.表柔比星与吡柔比星的DDDs排名持续居于前2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DDC及其排序相对稳定,多柔比星脂质体的DDC持续居于首位.大部分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B/A值接近于1.00.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