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17篇 |
免费 | 3785篇 |
国内免费 | 23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7篇 |
儿科学 | 628篇 |
妇产科学 | 280篇 |
基础医学 | 2215篇 |
口腔科学 | 683篇 |
临床医学 | 4749篇 |
内科学 | 3649篇 |
皮肤病学 | 388篇 |
神经病学 | 769篇 |
特种医学 | 1665篇 |
外科学 | 3308篇 |
综合类 | 10900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4504篇 |
眼科学 | 348篇 |
药学 | 4932篇 |
48篇 | |
中国医学 | 3998篇 |
肿瘤学 | 17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1篇 |
2023年 | 551篇 |
2022年 | 1277篇 |
2021年 | 1524篇 |
2020年 | 1352篇 |
2019年 | 730篇 |
2018年 | 803篇 |
2017年 | 1060篇 |
2016年 | 855篇 |
2015年 | 1501篇 |
2014年 | 1919篇 |
2013年 | 2431篇 |
2012年 | 3575篇 |
2011年 | 3621篇 |
2010年 | 3300篇 |
2009年 | 2978篇 |
2008年 | 3205篇 |
2007年 | 2995篇 |
2006年 | 2627篇 |
2005年 | 2167篇 |
2004年 | 1683篇 |
2003年 | 1345篇 |
2002年 | 971篇 |
2001年 | 934篇 |
2000年 | 712篇 |
1999年 | 298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65年 | 13篇 |
1964年 | 17篇 |
1963年 | 14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12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6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探讨MTHFR是否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05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合并组)、88名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91名健康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维生素B12、各种血脂。结果 合并组与糖尿病组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8,P〈0.05),合并组T等位基因的OR值为1.638(95% CI,1.082~2.479),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Х^2=5.4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 677携带T基因(CT+TT)的OR值为2.68(95% CI,1.233—5.824)。结论 MTHFR 677携带T基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检测MTHFR 677位点基因特点可能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覆盖义齿的基牙进行短期临床观察。方法:对30例覆盖义齿修复患者半年及1年后回访观察。结果:下颌基牙及非银汞充填覆盖基牙更易存积菌斑及结石,并出现牙龈问题。结论:对于能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患者,覆盖义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一种皮瓣转移修复青春期后膀胱外翻耻骨上腹壁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岛状股前外侧皮瓣,掀起皮瓣后经过皮下隧道将其转移至耻骨上腹壁缺损处.对2例青春期后膀胱外翻患者,均以此法进行治疗,转移皮瓣面积为(9 cm×11 cm)~(10 cm×15 cm).结果:临床治疗2例,转移皮瓣均成活良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青春期后膀胱外翻患者多经历数次手术修复,无局部及邻近组织可利用,岛状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耻骨上腹壁缺损的理想的远位皮瓣. 相似文献
64.
推拿掌振法对局部皮肤温度场红外热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分析确定振法的热效应及操作时间的客观化标准。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初学者、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师三组操作者采用的空置、掌振及空振法所得的相应红外热像数据,比较不同组别的温度差异。结果:三组操作者在空置后3min,心俞穴和大杼穴处温度均出现变化,且与操作前温度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置3min后,被操作者的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呈自然下降趋势;而在行掌振法时,被操作者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变化,不仅发生在3min后,而且可延续到振法停止后的1min到3min内,与操作前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振中,高年资医师的劳宫处和中冲处温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振法进行到90 s时,中冲处温度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而劳宫处的温度则是在120 s时,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推拿手法有一定的热传导作用,但振法产热不仅仅是热传导作用,还有可能是激发了受试者体内的某种产热机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空振试验模块推拿医师手部的升温现象分析,振法的持续操作时间至少应该达到90 s,最佳操作时间可能在3min以上。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研究多方式下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出院后健康素养、生活质量和复诊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94例CN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延续组和常规组,各47例,前者给予多方式下延续性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素养、生活质量以及复诊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素养分值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延续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延续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与常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延续组患者复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但再就诊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方式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CNAG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提高复诊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Bhmp-1在浆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载体稳定表达针对Blimp-1的siRNA,抑制骨髓瘤细胞J558L中Blim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Blimp-1抑制前后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XBP-1、J-chain、c-myc、BCMA的变化。结果Blimp-1抑制后,浆细胞表面标志CD138表达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免疫标志CD19表达增加。同时,与浆细胞功能及存活密切相关的XBP-1、J-chain、BCMA基因表达下降,而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发育的c-myc表达上升。结论浆细胞中Blimp-1被抑制后,浆细胞发育程序出现再编程,发生了去分化现象,返回到更早期的发育阶段,提示Blimp-1特异性shRNA有可能用于浆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蜡疗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我国广金钱草资源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广金钱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金钱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广金钱草技术不完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广金钱草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结论:应该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保护广金钱草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GAP基地,完善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广金钱草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0.
淡黄香茶菜地下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a地下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 树脂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从淡黄香茶菜地下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角鲨烯(1),豆甾-4-烯-3-酮(2),豆甾-4-烯-3,6-二酮(3),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4),1-油酸单甘油酯(5),2α-羟基-乌索酸(6),山楂酸(7),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8),豆甾醇(9),7α-羟基谷甾醇(10),β-谷甾醇(11). 结论: 除化合物7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认识香茶菜属植物地下部分的化学品质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