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724篇
  免费   29018篇
  国内免费   14151篇
耳鼻咽喉   2646篇
儿科学   4620篇
妇产科学   1573篇
基础医学   15646篇
口腔科学   5058篇
临床医学   33232篇
内科学   22700篇
皮肤病学   3190篇
神经病学   5106篇
特种医学   9482篇
外科学   23993篇
综合类   76898篇
现状与发展   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3744篇
眼科学   2930篇
药学   34053篇
  373篇
中国医学   27607篇
肿瘤学   10971篇
  2025年   39篇
  2024年   3768篇
  2023年   4148篇
  2022年   8778篇
  2021年   10771篇
  2020年   9720篇
  2019年   5293篇
  2018年   5238篇
  2017年   7448篇
  2016年   5636篇
  2015年   10048篇
  2014年   13558篇
  2013年   17236篇
  2012年   24708篇
  2011年   26095篇
  2010年   23770篇
  2009年   21628篇
  2008年   21975篇
  2007年   20926篇
  2006年   18627篇
  2005年   15040篇
  2004年   10336篇
  2003年   8324篇
  2002年   6319篇
  2001年   5862篇
  2000年   4524篇
  1999年   1564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gingipain K,Kgp)-caspase样亚基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揭示Kgp与青春期龈炎之间可能存在的致病关系。方法检测并记录36例14~17岁的青春期龈炎患者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取龈下菌斑进行Pg的分离培养,16SrRNA PCR法鉴定。将获得的10个Pg临床分离株复苏,在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测定其酶活性,并用Kgp-caspaae样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Kgp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与各牙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等级相关系数。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g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Kgp-caspase样亚基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与各牙周指数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Pg的Kgp十分复杂,存在表现为低相对分子质量形式的caapase样活性分子,这些细胞内功能蛋白分子将影响Pg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Kgp对青春期龈炎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42.
氢氧化钙根管内封药预防根管治疗期间的急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calcium hycroxide,CH)根管内封药对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的预防效果。方法:对使用不同药物根管内封药IAE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CMCP、PC、IPI、CH组IAE发生率分别是为22.0%、28.0%、26.0%和4.0%,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疼痛指数亦以CH组最优。结论:CH根管内封药,对IAE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多壁纳米碳管增强义齿基托树脂(MWCNTs/PMMA)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进行MWCNTs/PMMA复合材料制备,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相关标准,对MWCNTs/PMMA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内及体外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级别为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结论MWCNTs/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Heraenium S与TILITE P两种口腔镍铬合金在唾液pH值和成分变化时离子析出行为。方法 将两种合金试件在pH6墙正常唾液环境中浸泡一周,再用pH4的酸性及酸性加0.1%F^-的人工唾液处理两小时,之后回到正常唾液环境中浸泡一周,观察其在处理前、后镍离子的析出和表面理化状态的改变。结果 ①在正常唾液环境中HeraeniumS合金镍离子的析出量大于TILITEP合金;②pH降低和氟化物的加入增大了两种合金镍离子的析出量,其中TILITEP合金大于HeraeniumS合金;③在短暂的pH降低和加入氟化物后再回到正常唾液环境中,TILITEP合金的镍离子析出量大于HeraeniumS合金;并且在合金表面可以观察到形态学上的腐蚀破坏。结论 口腔镍铬合金的镍离子析出受到口腔环境动态变化的影响,TILITEP合金对环境改变的敏感性曼大。  相似文献   
45.
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兔髁突退行性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是否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方法 27只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渐进性咬合紊乱组(A组)、操作对照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动物以正畸用橡皮圈分别将一侧上颌和对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牵拉,以形成上下牙不吻合接触的咬合紊乱;B组作结扎钢丝操作对照,不牵拉。分别在6月龄、7月龄、8月龄时取材,各时间点每组取材3只实验动物,对双侧髁突作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 B、C两组髁突软骨表现无明显差异,A组有明显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的退行性变,表现为髁突前、中部软骨变薄,肥大层软骨不连续,局部组织纤维化;髁突后部软骨增厚,增殖层未成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46.
外胚层发育不全无汗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外胚层发育不全无汗综合征患者的EDA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外胚层发育不全无汗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EDA基因的第5、9外显子,直接将PCR产物送测序。结果:确证该患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外胚层发育不全无汗综合征,患者EDA基因的第5外显子存在突变位点:918位碱基C突变为A,致使226位线氨酸变为终止码,结论:该患者是X染色隐性遗传的外胚层发育不全无汗综合征,其EDA基因5外显子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47.
局部应用二磷酸盐对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Zoledronate溶液对鼠正畸牙齿移动距离与牙周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用42只雄性Wistar大鼠,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中分别将Zoledronate溶液及生理盐水注射入实验组(左侧)及对照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的粘骨膜下。注射于实验前3d开始,共进行9次,每3d一次。分别在加力0、3、7、14、21d后记录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组织HE染色后,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而根分叉区破牙骨质细胞数除加力14d外,2组差异无显著性。③实验过程中Zoledronate溶液对破骨细胞和破牙骨质细胞以外的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 Zoledronate能有效地抑制支抗牙移动,减少压力侧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数。  相似文献   
48.
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牙齿在口腔内的保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8~200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59名患儿的68颗延期再植恒牙进行1~15年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71%;根吸收最常发生在外伤后3~6个月;年龄越大,越早发生根吸收;钙离子导入能延长再植牙在口腔内的保留时间;延期再植牙的脱出时间对其在口腔内的保留时间长短影响较小。结论 延期再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在口腔内保留数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将不同时期固定桥连接成一体,共同受力,行使咀嚼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临床病例2例,在新桥体的末端设计成1个双重冠,覆盖相邻原有固定桥上已开窗的基牙,黏接固位,使不同时期固定桥连接成一复合桥体共同受力。结果应用双重冠连接不同时期固定桥,能形成一个新的稳固的复合固定桥,临床初期效果良好。结论以双重冠将松动牙与相邻固定桥连接的方法简便易行,有一定临床应用需求和价值。  相似文献   
50.
陈兵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2):543-544
目的探讨上颌斜面导板在加强下前牙支抗及治疗末期调整后牙尖窝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需下颌后牙前移而下前牙不能过多后移或治疗后期后牙尖窝关系不理想的患者62例,其中29例戴用上颌斜面导板加强下前牙支抗或治疗末期调整后牙尖窝关系,33例未戴用上颌斜面导板,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组内和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斜面导板能增强下前牙支抗,在关闭下前牙或下后牙间隙时,斜面导板阻挡下前牙,防止下前牙舌倾及后移,保证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颌斜面导板还可打开后牙咬合,使上下颌后牙脱离锁结,便于后牙前移及后牙尖窝关系的调整。结论上颌斜面导板能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