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59篇
  免费   4092篇
  国内免费   2330篇
耳鼻咽喉   269篇
儿科学   555篇
妇产科学   347篇
基础医学   2654篇
口腔科学   596篇
临床医学   4157篇
内科学   3592篇
皮肤病学   473篇
神经病学   1128篇
特种医学   11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822篇
综合类   8016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3480篇
眼科学   706篇
药学   3895篇
  40篇
中国医学   3136篇
肿瘤学   1896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639篇
  2022年   1431篇
  2021年   1841篇
  2020年   1540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1107篇
  2016年   935篇
  2015年   1474篇
  2014年   1894篇
  2013年   2039篇
  2012年   2717篇
  2011年   2941篇
  2010年   2260篇
  2009年   1897篇
  2008年   2064篇
  2007年   1951篇
  2006年   1790篇
  2005年   1421篇
  2004年   1109篇
  2003年   1194篇
  2002年   974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吗啡导致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吗啡对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方法 分析注射吗啡后猕猴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变化情况,并用数学方法加以验证。结果 在吗啡作用下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会发生转变,纳络酮可以逆转这种转变,共观察到种转变形式。为了研究这种转变的动力学机制,用数学模型模拟吗啡对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得到了与在体实验一致的结果。结论 在吗啡作用下海马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发生转变。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发现节律转变的原因是吗啡改变了膜上钠,钾,超极化电流等离子通道的功能所致,节律转变的过程存在着混沌规律。  相似文献   
102.
单一的稳定剂并不能解决甘蓝复合果蔬汁的稳定性问题,而多种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较好,为此挑选出较好的3种稳定剂,对其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观察一段时间的相对粘度及浊度变化,发现两种稳定剂的复配就能达到稳定的效果,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果胶0.07%,黄原胶0 03%.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黄单孢菌研究了在50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黄原胶的动力学,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 Pire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步发酵黄原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在200L相似结构的气升式发酵罐中的试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对发酵动力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某医院SARS疫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过程,为疫情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依照卫生部推荐的统一个案调查表和临床诊断标准,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以及发放防护用品的数量与病例数的关系。结果:某医院疫情暴发曲线由3个暴发高峰组成,前两个峰较大,后一个峰较小,呈散发。提示病例传染共形成“三代”流行。结论:采用严密的综合防护措施,能够彻底控制SARS疫情在医院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90只,雌雄不拘,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全肝缺血再灌注+氯喹组(C组),每组30只。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时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于缺血前即刻经股静脉注射氯喹10mg/kg,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20min、再灌注4h时每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抽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ETX)、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另外10只用于观察再灌注48h时大鼠生存率,并在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门静脉血D-乳酸、ETX、TNF-a浓度升高,大鼠生存率降低,肺组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氯喹可减弱全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上述改变。结论 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磷脂酶A2激活,降低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升高,降低肠黏膜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低强度红激光照射对大鼠脑主动脉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生成的影响,探讨激光照射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取24只大鼠的胸主动脉,将其制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置于含10%胎牛血清Krebs-Henseleit液6孔培养板,经95%O2-5%CO2、37℃孵育。设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对照组不照射激光,3个实验组分别以功率密度为3、6和12J/cm^2的632nm波长的激光照射。采用竞争性RT-PCR法测定胸主动脉内MT的mRNA水平变化,以^109Cd牛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MT的含量。结果:3个实验组MT1 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75%(P>0.05)、418.6%(P<0.05)和668.2%(P<0.01);MT2 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63.9(P>0.05)、615%、(P<0.01)和1087%(P<0.01);相应的MT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42.8%(P<0.05)、170.8%(P<0.05)和142.1%(P<0.05)。  相似文献   
107.
米非司酮作用于兔输卵管收缩活动与Ca^2+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合化学分离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Ca^2 含量测定和离体输卵管肌条收缩记录方法,研究米非司酮(Ru486)对增加假孕(4d)兔输卵管平滑肌收缩频率,而不改变其收缩张力和振幅时与Ca^2 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1)Ru486对输卵管分泌液和组织内Ca^2 的含量分布无明显影响;(2)Ru486具有降低细胞外液高Ca^2 浓度促Ca^2 内流,而使收缩增强的效应,且能协同Ca^2 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抑制细胞外Ca^2 内流,而致收缩减弱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8.
我院成本管理系统方案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希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44-44,50
医院成本管理,标志着医院的发展水平.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全面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院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系统特点等作一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工程骨修复SD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支架的关系。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取左侧腔、股骨骨髓,体外诱导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将已分化的成骨细胞与含孔磷酸钙陶瓷复合用于修复大鼠自体颅骨极量骨缺损;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仅置入无细胞的陶瓷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及28周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取材,制成脱钙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残余支架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动物颅骨修复12周前成骨细胞或成骨细胞样细胞毗邻新生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存在,16周后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并围绕血管被包埋于骨基质及胶原纤维中;陶瓷残余与新生骨间有一条明显的钙化沉积带,大量胶原纤维已伸入到陶瓷支架的纳米级结构中。对照组陶瓷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幼稚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依附关系。结论 新型含孔磷酸钙陶瓷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其间的纳米级结构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形成;未见来源于植骨床血管的内皮细胞衍变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比较CCl4 法和PS法两种肝纤维化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时效关系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CCl4 和PS法制作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观察在造模第 6、10、14、2 0周时肝脏组病学特征 ,Masson三色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CCl4 法于制模第 6周即可见肝脏假小叶形成 ,于第 10周始最为典型 ;随着假小叶的形成和造模方法停止 ,肝脏病理结构变化趋于稳定 ;肝细胞脂肪变性尤为突出 ,与模型制作进程相平行。PS法于造模第 10周即造模结束时方见纤维间隔形成 ,造模虽已停止但肝纤维化进程加速完成 ,肝组织分隔严重 ,假小叶形成较多并进展到第 2 0周 ;制模自始至终 ,肝细胞未见明显脂肪变性。结论 CCl4 和PS两种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时效关系和病理特征有所不同 ,提示两种制模方法在形成肝纤维化机制方面有所不同。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研究肝纤维化更为合理 ;以抗肝纤维化干预因子进行干预研究时 ,干预因子的持续时间宜延长至肝纤维化形成之高峰期或之后 ,持续时间至少 14周 ;预防和治疗用药干预研究时 ,其起始时间宜分别以造模开始前 4周和造模停止前 4周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