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19篇
  免费   3202篇
  国内免费   2021篇
耳鼻咽喉   295篇
儿科学   532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856篇
口腔科学   455篇
临床医学   3895篇
内科学   2626篇
皮肤病学   357篇
神经病学   662篇
特种医学   1046篇
外科学   3460篇
综合类   9700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4053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4055篇
  35篇
中国医学   3517篇
肿瘤学   1554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995篇
  2021年   1313篇
  2020年   1147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635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1679篇
  2013年   2138篇
  2012年   3177篇
  2011年   3208篇
  2010年   3044篇
  2009年   2631篇
  2008年   2744篇
  2007年   2648篇
  2006年   2380篇
  2005年   1897篇
  2004年   1316篇
  2003年   1061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校94名1-2年级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7)。实验组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10周。结果:①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GSES总分、SAQ总分及因子分无显著差异;②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后测时GSES总分,SAQ总分及自我评价因子分差异显著;③实验组干预前后GSES总分、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分差异显著。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实验观察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诱导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凋亡的过程.方法 建立小鼠树突状细胞(DC2.4株)与创伤弧菌(Vv1.1758株)混合培养模型,DAPI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DNA Ladder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片段化水平分析,Annexin V FITC/PI染色分析DC2.4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caspase-8活性,JC-1荧光标记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结果 Vv1.1758株与DC2.4细胞混合培养4h时DAPI荧光染色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染色质浓缩及边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条带;2、4、6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8±9.8)%、(54.3±12.7)%和(68.2±14.6)%;1、2、4h线粒体膜电位(△ψm)分别下降了7.1%、16.1%与46.7%;caspase-8活性在1.5h增高,2h达高峰(2.48±0.19) U/μg,而caspase-3活性于3h开始增高,4h达高峰(1.91±0.16) U/μg.结论 创伤弧菌诱导树突状细胞可通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激活caspase-8启动子两条途径,最终活化效应因子caspase-3,促使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临床分离株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2011年3-8月我院分离到17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MRCoNS,包括10株头状葡萄球菌、4株科氏葡萄球菌、2株溶血葡萄球菌和1株松鼠葡萄球菌.用E-test法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研究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9株利奈唑胺MIC值为>256 μg/ml的头状葡萄球菌为同一克隆株,MIC值为4μg/ml的另1株头状葡萄球菌为密切相关菌株.4株利奈唑胺MIC值为>256 μg/ml的科氏葡萄球菌为同一克隆株.松鼠葡萄球菌利奈唑胺MIC值为64 μg/ml,2株溶血葡萄球菌分别为4 μg/ml和6μ/ml.对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和cfr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发现,9株利奈唑胺MIC值为>256 μg/ml的头状葡萄球菌的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存在常见G2576T突变和一个未报道过的C2104T突变;松鼠葡萄球菌存在G2576T突变;除松鼠葡萄球菌外,其余16株菌株均携带cfr基因.结论 首次报道在国内分离到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临床菌株.MRCoNS对利奈唑胺耐药与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碱基突变和携带cfr基因相关.利奈唑胺耐药MRCoNS在我院有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围产期母血与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核酸DNA载量的关联性,探索脐血乙肝五项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关系,用于评估新生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性.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选择住院分娩产妇612例作为乙肝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乙肝五项不同模式共分为五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产妇血清、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妇血清和脐血新鲜血清HBV-DNA载量,探讨围产期母血与脐血间HBV-DNA载量的关联性.结果 年龄在18 ~ 44岁围产期妇女,A组传染性强的乙肝“大三阳”或1,3阳性者149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9.33%和32.21%;B组260例乙肝“小三阳”,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3.08%;C组乙肝1、5阳性者58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5.52%和12.07%;D组乙肝病毒第5阳性者59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3.56%和1.69%;E组对照组:乙肝五项全阴性86例,产妇血清和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6%和0.A组与B组间脐血HBV-DNA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4.09,P<0.01).乙肝产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率高达82.55%,脐血HBsAg的阳性率为32.89%,A组即HBsAg HBeAg阳性的产妇经胎盘传播乙肝病毒的概率(32.21%)明显高于B组“小三阳”产妇的脐血HBV-DNA感染率(3.02%),A组是B组的10.67倍;传染性强的A组母血是脐血HBV-DNA平均载量的6345倍.结论 ①新生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阳性率与围产期母体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②乙肝产妇生产的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率是HBsAg的2.51倍,要研制复合型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即增加高效价HBeAb成分可结合HBeAg,原有的HBsAb也可结合相应的HBsAg,增强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作用;③我国应加强乙肝知识的宣教工作,完善围产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995.
王萍  王维莉  赵凯  蔡聪波 《解剖学报》2012,43(5):647-653
目的 探讨缝隙接蛋白(Cx)在钙离子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不影响细胞生长的缝隙连接蛋白阻断剂,辛醇100μmol/L处理高转移MDA-MB-231细胞和低转移MCF-7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Cx43的位置、微丝纤维的排列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划痕和侵袭实验观察细胞的转移情况. 结果 辛醇处理细胞后,细胞的生长状态由大面积片状生长转变为单个或少数几个团状的独立生长;Cx43蛋白的形成和表达位置虽无改变,但相邻细胞间微丝纤维排列的平行同向性显著性降低;MDA-MB-231细胞穿过基底膜成胶和Transwell小室基底面的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强度显著性降低,钙离子螯合剂(EGTA)处理显著性加剧辛醇对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但是,上述现象在低转移MCF-7细胞中效果不明显.结论 缝隙连接蛋白阻断剂在干扰乳腺癌细胞Cx功能活性,而不影响Cx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性抑制高转移乳腺癌的恶性进展和侵袭转移,此机制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PLCE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细胞T24株,观察其对T24细胞转移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PLCE基因mRNA的寡核苷酸序列,插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中,构建重组载体pGenesil-PLCε。重组载体转染T24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CE基因和蛋白表达;以侵袭小室、明胶酶谱分析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PLCE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两个阳性重组质粒P1和P2转染膀胱癌细胞T24,P1和P2组目的基因/内参照吸光度比值较空载HK-A组明显降低(P<0.01);P1和P2组目的蛋白/内参照吸光度比值较空载HK-A组明显降低(P<0.01)。细胞侵袭实验中阳性质粒P1和P2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质粒HK-A转染组(P<0.01);转染P1、P2均使细胞分泌MMP-2、MMP-9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HK-A转染组(P<0.01)。结论阻断PLCE基因能有效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系中PLCE基因和蛋白表达,并对T24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测肾蒂的解剖结构,为肾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丰富体质与形态学数据。方法解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66例,分离解剖肾蒂内结构,对相关结构进行观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蒂长度左侧(4.70±1.31)cm,右侧(3.15±1.17)cm;肾动脉长度左侧(4.70±1.31)cm,右侧(6.22±1.44)cm;肾动脉管径左侧(0.77±0.48)cm,右侧(0.74±0.18)cm;肾静脉长度左侧(6.88±1.34)cm,右侧(3.15±1.17)cm;47侧出现副肾动脉,占35.6%;肾静脉管径左侧(1.76±0.38)cm,右侧(1.34±0.31)cm;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角度左侧(77.9°±16.3°),右侧(66.8°±22.9°);肾蒂内结构的位置关系,由前向后为静脉、动脉、肾盂者占59.8%,肾动脉位于最前面占40.2%。结论肾蒂内动脉分支、静脉属支、各结构位置关系类型复杂,变异多样,临床手术中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23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18例保留内固定装置,5例更换外固定支架。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在术后获得10~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全部感染获得控制,其中20例无复发,骨折最终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约6.5个月,无一例出现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脑死亡供体肺病理改变,探讨临床移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脑死亡供体肺进行了病理活检,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PASM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气管、支气管及肺泡结构尚完整,仅见局灶肺泡上皮细胞及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脱落,未见肺透明膜形成;肺泡间隔未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易见,血管内皮细胞未见明显改变,未见纤维化表现。电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质轻微水肿,但结构尚完整;内质网扩张,基底膜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严格限定纳入标准,脑死亡供肺可以实施移植。  相似文献   
1000.
观察不同头颈直径比股骨假体全髋置换中,髋关节假体安装参数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并探讨杯与颈前倾角优化组合。建立全髋关节假体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计算满足两组不同髋关节活动度下,髋臼外展角每变化5°时相应的髋臼前倾角安装角度,并在以髋臼外展角为横坐标,髋臼前倾角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上描点、连线画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显示,颈干角135°,髋关节一般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颈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728X1+40.916,Y2=-0.7384 X2+46.456;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OImin)和头颈直径比(GR)的关系分别为OImin’1=254.27GR 1-3.172,OImin’2=230.58GR 2-2.519。髋关节活动度和髋臼安装角度安全范围随着头颈直径比增大而增大;髋关节活动度要求越高,髋臼安装角度安全范围越小。可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随着头颈直径比的增大而变小。髋臼前倾角与股骨颈前倾角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