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68篇 |
免费 | 2939篇 |
国内免费 | 15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2篇 |
儿科学 | 435篇 |
妇产科学 | 106篇 |
基础医学 | 1624篇 |
口腔科学 | 402篇 |
临床医学 | 3226篇 |
内科学 | 2151篇 |
皮肤病学 | 287篇 |
神经病学 | 564篇 |
特种医学 | 892篇 |
外科学 | 2852篇 |
综合类 | 8004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3371篇 |
眼科学 | 232篇 |
药学 | 3322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3005篇 |
肿瘤学 | 12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87篇 |
2023年 | 399篇 |
2022年 | 866篇 |
2021年 | 1107篇 |
2020年 | 954篇 |
2019年 | 539篇 |
2018年 | 540篇 |
2017年 | 696篇 |
2016年 | 554篇 |
2015年 | 982篇 |
2014年 | 1353篇 |
2013年 | 1764篇 |
2012年 | 2621篇 |
2011年 | 2607篇 |
2010年 | 2513篇 |
2009年 | 2123篇 |
2008年 | 2269篇 |
2007年 | 2149篇 |
2006年 | 1953篇 |
2005年 | 1546篇 |
2004年 | 1071篇 |
2003年 | 878篇 |
2002年 | 631篇 |
2001年 | 606篇 |
2000年 | 471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和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14例慢性鼻及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鼻黏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和Foxp3+Treg细胞的浸润情况,并与糠酸莫米松喷鼻1个月后的鼻息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鼻黏膜组织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中Foxp3+细胞数分别为(125±35)、(41±15.4)、(144±33)个/mm2(P<0.05);Foxp3+CD4+细胞数分别为(115±22)、(37±11)、(133±17)个/mm(P<0.05);Foxp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15、0.25±0.11、0.67±0.24(P<0.05)。结论Foxp3+Treg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数量减少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鼻内糖皮质激素可显著增加鼻息肉中的Foxp3+Treg细胞。 相似文献
64.
硫糖铝与抑酸剂联用与单用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系统评价硫糖铝与抑酸剂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1年第4期)、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1年11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检出11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硫糖铝与抑酸剂联用与单药相比,临床症状有效率[OR 1.6,95%CI(0.87,2.93),P=0.13]、胃镜治愈率[OR 1.36,95%CI(0.87,2.12),P=0.17]、不良反应发生率[OR 1.36,95%CI(0.64,2.90),P=0.42],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硫糖铝与抑酸剂联用与单药相比,未能显著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不优于两者单用。 相似文献
65.
磷脂酶Cε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ε(phospholipase Cε,PLCε)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2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对照组中PLCε mRNA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PLCε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PLCε的表达和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有关(P<0.05)而与分级无关(P>0.05).结论 PLCε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是未来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一种新的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同时也可能成为膀胱肿瘤生物学治疗中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6.
2020年初,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肆虐,防控情势严峻,全国大部分省市及地区相继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当前,如何在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规范高效地对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进行管理,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一般情况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驻院CRC管理为基础,对比一级响应下对驻院CRC的管理差异,提出管理要点,以期为特殊时期药物临床试验平稳有序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予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予生长抑素十四肽、生长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蛋白、细菌培养、二重感染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治疗7 d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为(26.0±1.5)g/L,与治疗前(24.0±1.3)g/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1.0±2.1)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6.0±1.1)g/L(P<0.05)。生长抑素治疗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的60.7%(P<0.05),以腹水或引流液较易有阳性结果;两组菌种鉴定主要以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主。生长抑素治疗组二重感染发生率为57.1%(16/28),与联合治疗组50.0%(14/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中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4例患者中,有真菌感染临床症状或体征者仅9例,而生长抑素治疗组中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6例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联合治疗组的CD4~ /CD8~ 比值呈上升趋势,但与生长抑素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联合治疗SAP能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同时促进机体合成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各34例,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QDR45000W中轴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恶性肿瘤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1.76%(21/34),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9.41%(10/34),肿瘤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恶性肿瘤本身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持续低氧致体外培养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c-jun、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取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90%N2、5%O2、5%CO2混合气体培养箱中培养2,6,12,24h后,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缺氧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所占比例由(23.79±3.43)%上升至(74.36±5.58)%;c-jun、c-fos蛋白在缺氧2 h时表达增高,6 h时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24 h时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结论持续低氧可引起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c-jun、c-fos蛋白表达升高,这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