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8篇 |
免费 | 630篇 |
国内免费 | 5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篇 |
儿科学 | 47篇 |
妇产科学 | 58篇 |
基础医学 | 803篇 |
口腔科学 | 102篇 |
临床医学 | 908篇 |
内科学 | 933篇 |
皮肤病学 | 72篇 |
神经病学 | 404篇 |
特种医学 | 2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692篇 |
综合类 | 1174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479篇 |
眼科学 | 273篇 |
药学 | 78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31篇 |
肿瘤学 | 5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359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35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306篇 |
2014年 | 392篇 |
2013年 | 328篇 |
2012年 | 507篇 |
2011年 | 547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276篇 |
2008年 | 332篇 |
2007年 | 408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324篇 |
2004年 | 238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210篇 |
2000年 | 212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7篇 |
1973年 | 7篇 |
1972年 | 11篇 |
1971年 | 7篇 |
1970年 | 9篇 |
196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探讨IL-1β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滤纸条浸润法采集正常成年人及成年人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GCF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CF中IL-1β含量变化,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牙周炎治疗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水平较牙周炎组显著降低(P<0.01),龈沟液中IL-1β水平分别与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β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GCF中IL-1β可作为检查牙周病活动情况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来自政治家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三种组织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胸腺嘧啶掺入及^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等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后两者之间有一定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面神经颅外段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颌面部外科手术、整形及美容手术提供面神经颅外段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50具新生儿、1-6岁儿童尸体的139例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颅外段的根、干、支、丛等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结果:(1)面神经出颅以后以一根型为主,共为138侧,占99.28%。(2)面神经干以二干为主,共122例,占87.77%。(3)上干的分支以颞支(T)、颧支(Z)、颊支(B)为主,即TZB型113侧,占89.68%。下干分支以颊支(B)、下颌缘支(M)、颈支(C)即(BMC)为主85侧,占77.98%;(4)分支形成的神经丛以TZB型最多见为87侧,占55.41%。颊支以2支为主共77例,占55.40%。结论:根据颌面部手术及整形、美容术的不同要求,对面神经加以保护和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05.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CV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及其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136名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了抗-HCV检测,抗-HCV阳性者进一步应用PCR检测其HCV-RNA并收集其婴儿脐血进行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孕妇的抗-HCV阳性率为1.59%(34/2136),抗-HCV阳性母亲的HCV-RNA阳性率为47.06%(16/34),母亲HCV-RNA阳性者发生垂直传播率为53.3%。结论 :应用抗-HCV评价母婴传播并不合和达,只有通过检测HCV-RNA方能证实感染的存在。HCV确实存在母婴传播,但在人群HCV流行中并非主要传播途径。母新肝功能异常是影响HCV母婴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调查护士标准预防认知和行为依从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培训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46名采血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标准预防认知、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影响采血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原因.结果 采血护士标准预防认知平均得分为96.22±14.82,得分率为68.73%;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平均得分为77.20±19.57,得分率为77.20%;采血护士的认知得分、职业暴露史、每日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频率、工作繁忙、操作不方便是影响采血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血液中心采血护士标准预防认知和行为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标准预防方面培训及增加相应设施和人力资源,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抗核抗体独特型多肽免疫治疗狼疮肾炎小鼠,观察其对狼疮肾炎模型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5只雌性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C57BL/10×DBA/2)F1分为3组,肾炎模型对照组(10只),口服多肽实验组(10只),皮下注射多肽实验组(15只)。3组小鼠均于24周龄处死,观察3组小鼠体质量、尿蛋白、肾脏组织学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给予多肽12周时,皮下注射组和口服多肽组小鼠肾脏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血清IL-6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给予多肽10周时,皮下注射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12周时口服组体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多肽4周时,皮下注射组小鼠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8周时口服组尿蛋白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独特型多肽对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肾脏同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广东省伤寒沙门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肢(PFGE)电泳研究广东省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fiscV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来自广东省6个地区的51株伤寒沙门菌,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可分为45个PFGE型别,菌株间的相似值在38.27%-100.00%,6个地区间没有同源的菌株,同一个地区不同年份也没有同源的菌株,而同一地区同一年份可出现同源的菌株。结论 PFGE是一种敏感的研究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简称S-L)及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感染伤口和溃疡的疗效。方法:用随机方法将72例感染伤口和溃疡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为治疗组:在消炎、伤口换药基础上加用S-L、红外线治疗仪照射伤口和溃疡7d;B组为对照组:单纯消炎、伤口换药。结果:A组治愈28例,显效8例,有效率为100%;B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2%,统计学处理χ2=15.47,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L、红外线治疗仪辅助照射感染伤口和溃疡,能明显促进伤口或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eicao Capsule (威草胶囊, WCC) on gout. Methods: Two hundred gout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The treat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CC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ngfengding Capsule (痛风定胶囊).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espective treatments orally 3 times a day, 2 capsules each time with 2 weeks as one course and all patients received 2 successive courses of treatment. Changes of blood β2- microglobulin (13 2-M), hemoglobin (Hb), 24 h urinary protein (24 h UP), pH value of urine and blood uric acid (BUA) as well as kidney fun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level of β 2-M got lowered significantly, Hb and 24 h UP, blood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and the clearance rate of creatinine, as well as blood lipids all improved obviously in the treated group (all P〈0.01), while these parameters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H value of urine wa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showing an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BUA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with a decrease to a larger extent in the treated group (P〈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 in the treated group, which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2%, P〈0.05). Conclusion: WCC has a favorable therapeutic effect on gout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and reducing urinary protein could be related with the lowering of blood β 2-M, BUA and lipi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