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3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86篇 |
内科学 | 33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296篇 |
预防医学 | 90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2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58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清开灵组分配伍干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四组分配伍后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后再灌注前大鼠尾静脉给药,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组织病理学等技术,综合判断其功效作用。结果清开灵组分配伍能够提高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MRI表现为病灶中心区ADC值,周边区DCavg值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组分配伍治疗组具有脑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清开灵注射液原方药物组成,研究其药效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2.
基因芯片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因芯片可同时对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根据其主要用途,该文将其作为医药研究中的筛选器和成像器加以叙述。作为筛选器,多数研究都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实验样本以及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治疗后的组织或细胞作为标本,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成像器,基因表达谱可用来区分不同组织生理及病理状态的特征,以利于疾病诊断,为其海量实验数据走向应用提供了借鉴。对于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前仍以非监督的逐级聚类、k-m eans、自组织映射等聚类分析方法作为常用分析手段,通过不同算法辅助芯片实验结果对未知功能基因作出推测,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指标和治疗靶标作出判断。总之,基因芯片不只是纯粹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从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时代进入了以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时代,为科学研究从实验的还原分析走向系统生物学的整体层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93.
骨膜细胞联合BMP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骨膜细胞联合BMP协同成骨作用及其效果,探索骨缺损后骨再生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自体骨膜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传代,观察兔骨膜细胞活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兔24只随机分四组,切除双侧连同骨膜桡骨1cm,分别置入骨膜细胞+BMP、骨膜细胞、BMP、空白对照,术后定期进行X线拍片、组织学检查。结果 兔骨膜培养活细胞形态分三期:细胞分裂期、细胞发展期、细胞功能期,细胞传代进化后,其结构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大量增殖,其细胞悬液自体移植至骨缺损区能形成骨组织;修复骨缺损能力骨膜细胞+BMP〉BMP〉骨膜细胞,骨膜细胞移植后表现为在骨缺损端形成骨样组织。类似膜内化骨形成新骨,BMP类似软骨内化骨形成新骨,骨膜细胞+BMP表现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两种机制,以前者明显。结论 骨膜细胞或BMP两者均有修复骨缺损的能力,骨膜细胞联合BMP有协同成骨作用,为修复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尼妥珠单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接受尼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后4周的RECIST 1.1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前和疗效评价时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和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cell carcinoma-related antigen,SCC-Ag)水平。结果 160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33.13%(53/160),靶向治疗前CR+PR患者血清TK1、CYFRA21-1高于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P<0.05),SCC-Ag基线水平低于SD、PD患者;靶向治疗后CR+PR患者TK1、CYFRA21-1水平降低,PD患者TK1、CYFRA21-1水平升高,SD患者TK1水平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TK1、CYFRA21-1、SCC-Ag变化率与影像学评效一致性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265,0.357,0.39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683,0.66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K1较治疗前升高≤26.5%的患者PFS长于升高>26.5%的患者[22.524个月vs 18.793个月,P=0.002],CYFRA21-1较治疗前升高≤35.7%的患者中位PFS长于升高>35.7%的患者[22.381个月vs 20.130个月,P=0.030],SCC-Ag较治疗前升高≤39.3%与升高>39.3%的患者中位PFS比较无显著差异[20.773个月vs 18.947个月,P=0.078]。结论 TK1、CYFRA21-1、SCC-Ag水平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尼妥珠单抗治疗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逆向混合搅拌法制备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溶解度、溶出度;以蛇床子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经显微镜观察、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证明包合物确已形成,包合物的溶解度约是原药的34倍,120min时包合物的累积溶出量约是原药的2.5倍。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蛇床子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蛇床子素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包合物能显著改善蛇床子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蛇床子素混合物。 相似文献
96.
目的:调查我院创伤外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创伤外科2011年8—12月出院患者病历共294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评价。结果:294例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为158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病历99例、Ⅱ类切口手术病历42例、非手术病历1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7%。在应用抗菌药物的158份病历中,其中送检病例为19例,送检率为12%。294例病历中,手术病历为27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35例、Ⅱ类切口手术病历42例)、非手术病历为17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3 d。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第2、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结论:我院创伤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用药时间长、手术预防用药选用档次高及病原学检查不够重视是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7.
98.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期32例行传统剖腹手术治疗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留置导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复发率发生率和症状缓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少、症状缓解明显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9.
100.
pH梯度法制备抗癌复方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同时包结硫酸长春新碱(VCR)、盐酸米托蒽醌(MTO)的复方脂质体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方法:采用pH梯度法合并逆相蒸发制备同时包结VCR、MTO的复方脂质体;用Sephadex G-5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HPLC同时测定VCR和MTO的包封率;以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复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及Z-电位;透射电镜观测形态;体外释放实验考察复方脂质体的释药特性。结果:所制备复方脂质体VCR的包封率为95.77%,MTO的包封率达99.53%;平均粒径为72.22 nm,Z-电位为-30.97 mV;外观圆整而均匀;体外释放结果复方脂质体中VCR的T1/2为6.82 h,对照溶液中VCR的T1/2为1.70 h,MTO在288 h仅释放了0.05%,对照溶液中MTO在12 h释放完全。结论:采用pH梯度法结合逆相法可制得同时包结VCR和MTO的复方脂质体,且包封率高、粒径小,体外释放证实复方脂质体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