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48篇
  免费   14799篇
  国内免费   7717篇
耳鼻咽喉   1200篇
儿科学   1915篇
妇产科学   753篇
基础医学   7939篇
口腔科学   2560篇
临床医学   14993篇
内科学   10836篇
皮肤病学   1199篇
神经病学   3162篇
特种医学   5765篇
外科学   10708篇
综合类   37650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4953篇
眼科学   1726篇
药学   16259篇
  215篇
中国医学   15233篇
肿瘤学   5970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2110篇
  2023年   2312篇
  2022年   4768篇
  2021年   5816篇
  2020年   5087篇
  2019年   2900篇
  2018年   2796篇
  2017年   3775篇
  2016年   2933篇
  2015年   5362篇
  2014年   6735篇
  2013年   8601篇
  2012年   11815篇
  2011年   12768篇
  2010年   11637篇
  2009年   10149篇
  2008年   10316篇
  2007年   9774篇
  2006年   8794篇
  2005年   6777篇
  2004年   4663篇
  2003年   3769篇
  2002年   3066篇
  2001年   2718篇
  2000年   1891篇
  1999年   659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mg·kg-1·d-1×7)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 L·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浓度800mg·m L-1)按40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各时间点(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情况。结果 1各组实验动物存活情况,正常对照组30只最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2各组爬杆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3各组悬挂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个月时P0.05,3、4个月时均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4各组游泳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2个月时均P0.05,3、4个月时P均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2个月时均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结论 "抗帕颗粒"对MPTP诱发的C57BL/6小鼠PD模型行为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起效较慢,至2-3个月左右开始显现疗效;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足量、足程等问题,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性、持久性。另外,"抗帕颗粒"对游泳动作的改善相对较慢,需要更持久、更足量的治疗,显示中药制剂作用的缓慢性和局限性,提示联合使用多巴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PD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医疗保险状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选择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静脉内溶栓治疗指征的AIS患者293例,根据患者的医疗保险状态分为医保组256例和非医保组3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疗保险状态与选择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医保组静脉内溶栓177/256例(69.1%);非医保组静脉内溶栓30/37例(81.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36)。医保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合并有高血压病史(P=0.040)、冠心病史(P=0.008)和既往脑卒中史的比例更高(P=0.002),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01),住院总费用增高(P=0.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P0.001)、血脂异常(P=0.00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P0.001)、发病至来院时间长(P=0.006)是AIS患者选择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中,医保组与非医保组的溶栓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612)。结论年龄轻、高NIHSS评分、发病时间短且伴有血脂异常的AIS患者更倾向于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是否有医疗保险不影响患者对静脉内溶栓治疗的选择;无论是否有医疗保险,患者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开始时间相似;有医疗保险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总费用更高。  相似文献   
993.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54-year-old man with incessant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efractory to antiarrhythmic drugs. Multiple concealed accessory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antegrade triple AV nodal pathways were documented by a series of successful catheter ablations and detai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After the left-wall accessory pathways were abolished with two courses of multiple low energy shocks, another two accessory pathways, one near the os of coronary sinus and the other near the site of the His bundle, were documented by programmed premature ventricular stimulation. This was followed by a third course of shocks to the os of coronary sinus for ablating posteroseptal AP and a fourth course of shock to proximal His bundle for control of SVT with a septal accessory pathway as a retrograde limb and AV nodal pathways as an antegrade limb. Without medications, the patient has remained asymptomatic even during 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over a follow-up period of 36 months. His ECG showed sinus rhythm with persistence 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分析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老年巨大切口疝患者36例,使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其中肌鞘前修补(Onlay法)12例,肌肉与肌肉间修补(Inlay法)5例,肌肉后腹膜前修补(Sublay法)19例.结果 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6例,均为Onlay法,9例有不同程度异物感,但不妨碍日常生活.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可取得满意疗效,采用妥善的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核因子NF-κB活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治疗组(DM)及舒洛地特治疗组( DMS).非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12周后杀检,测定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胆固醇;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和结构,计算平均肾小球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CP-1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NF-κB活性.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及DMS组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显著升高(均P< 0.01);DMS组与DM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DM组及DMS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白蛋白显著升高(均P<0.01).与DM组比较,DMS组血肌酐[(39.1±0.88) μmol/L比(41.0±2.16) μmol/L,P<0.05]、尿素氮[(9.12±1.06) mmol/L比(9.87±0.19) mmol/L,P<0.05]、24h尿白蛋白[(19.92±0.96) mg/24 h比(25.99±0.52) mg/24 h,P< 0.01]均显著降低.与NC组比较,DM组平均肾小球体积显著增加[(7.47±1.11)×105 μm3比(4.22±1.09)×105μm3,P< 0.01];DMS组平均肾小球体积[(6.64±0.71 )×105 μm3,P<0.05]较DM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MCP-1表达显著升高[( 12.17±1.94 )/HPF比(1.19±0.70)/HPF,P<0.01];与DM组比较,DMS组肾组织MCP-1表达[(9.22±1.61 )/HPF,P<0.01]显著降低,但仍高于NC组(P<0.01).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NF-κB活性显著升高[(0.89±0.07)比(0.24±0.03),P<0.01];与DM比较,DMS组肾组织NF-κB活性[(0.27±0.01),P<0.01]显著降低,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防治作用,抑制NF-κB活性及MCP-1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前路手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骨质破坏累及2个椎体6例(T9、T10 1例,T10、T11 2例,T12、L1 1例,L2、L3 2例),累及3个椎体3例(T10~T12 1例,T7~T9 1例,L2~L4 1例)。所有病例椎旁脓肿均累及3个椎体以上。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术前后凸Cobb角5°~45°,平均28.3°±13.5°;VAS评分3~8分,平均6.0±1.2分;ODI 50%~95%,平均(68.6±17.6)%。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入院时为不完全性瘫痪行急诊手术,4例术前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四联(HRZE)抗结核治疗1周后效果欠佳即行手术治疗,4例术前采用HRZE抗结核治疗2周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或MRI,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ml,平均900ml。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行修补,1例未行修补;2例术后切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7例Ⅰ期愈合。1例左侧L3、L4神经根损伤,术后1周左股四头肌肌力3级,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针灸、理疗对症处理,术后12个月时随访股四头肌肌力4级。随访12~20个月,平均17个月,脓肿完全吸收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恢复至5°~15°,平均10.3°±3.3°;1例术前ASIA B级患者恢复至D级,余8例均为E级;ODI降至1%~3%,平均(2.8±0.9)%;VAS降至0~1分,平均0.6±0.5分。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40岁,已婚,因车祸致双侧大腿离断伴疼痛出血8h入院。入院查体:推入病房,急性痛苦貌,右下肢大腿上段离断伤,宽约4cm挫伤坏死皮肤相连,伤口深达骨质,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肌肉及骨膜不规则挫伤,毁损严重,骨折端毁损。左下肢大腿中上段不全离断伤,仅股外侧肌群、坐骨神经及后外侧部分皮肤相连,伤口深达骨质,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肌肉及骨膜不规则挫伤、毁损严重,骨折端粉碎伴大段骨质缺损。伤口创缘不整齐,创缘颜色暗淡血运欠佳,伤口周围轻微红肿,伴活动性出血,皮肤肌肉挫伤毁损严重,伤口周围压痛不适,伤口内污染严重,左下肢肢端颜色苍白,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左侧会阴部见一长约6cm皮肤挫裂伤,深达皮下,伴活动性渗血,伤口周围轻微红肿,压痛明显。辅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再植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前臂掌侧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处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的远侧断端,治疗13例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男11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4.5岁。左侧7例,右侧6例。完全离断8例,不全离断5例。急诊再植10例,按常规步骤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探查修复3例。结果:13例拇指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拇指外形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指,良3指,差1指。指腹两点辨别觉58mm,平均6.5mm。结论: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远端的方法修复拇指动脉,行复杂拇指离断再植,手术体位舒适,不影响手部血供,扩大了再植适应证,提高了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CT三维重建区分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显示二者区别并测量数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CT重建扫描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结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6±7.57)岁。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用"圆心法"测量扭转角,直接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结果: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头颈中心轴线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测量结果为(13.326±6.085)°;扭转角是股骨颈截面的长轴面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测量结果为(31.335±2.079)°。两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是股骨上段完全不同的两个角度参数,前倾角是线与面的夹角,角尖朝向外下,扭转角是面与面的夹角,角尖朝向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