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19篇 |
免费 | 556篇 |
国内免费 | 4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92篇 |
妇产科学 | 57篇 |
基础医学 | 462篇 |
口腔科学 | 188篇 |
临床医学 | 1046篇 |
内科学 | 596篇 |
皮肤病学 | 46篇 |
神经病学 | 112篇 |
特种医学 | 291篇 |
外科学 | 539篇 |
综合类 | 1947篇 |
预防医学 | 823篇 |
眼科学 | 133篇 |
药学 | 781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43篇 |
肿瘤学 | 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265篇 |
2014年 | 329篇 |
2013年 | 438篇 |
2012年 | 655篇 |
2011年 | 704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573篇 |
2008年 | 608篇 |
2007年 | 642篇 |
2006年 | 592篇 |
2005年 | 489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RASSF1A蛋白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ASSFl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蛋白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RASSF1A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表达,在BTCC组织中表达率为30.4%(7/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在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0.9%(14/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份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3份同时伴有RASSFIA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lA基因启动子在BTCC组织中发生异常甲基化,使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推测RASSFIA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52.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Ⅱ型14例15髋,ⅠⅡ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9例下肢短缩3~6 cm.术前Harris评分(41.19±10.13)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50 min,输血2~4 U.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无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下肢延长2~6 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术后Harrs评分(84.71±9.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 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53.
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学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结构和转归.方法用12只白色小家猪制作常规间断扩张(CITE)和持续恒压扩张(CPTE)动物模型,取纤维包膜做测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CPTE纤维包膜的组织厚度和收缩率明显小于CITE组(P<0.05).纤维包膜有4层结构,其中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另含有发育良好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皮瓣移植后,皮瓣侧纤维包膜大部退化,弹力纤维层和纤维板层仍存.创基侧的纤维包膜则基本完全退化.结论纤维包膜具有收缩和供血能力.去纤维包膜可减轻皮瓣回缩,但制作较大的扩张皮瓣最好保留纤维包膜.扩张器底部的纤维包膜可不处理.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方法:对34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金属支架内引流和外引流5组,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病变分型,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生存时间,根治性切除组3.3年,姑息性切除组平均20个月,胆肠内引流组平均13个月,金属支架内引流组平均12个月;外引流组6.3个月;总并发症23.5%,手术死亡率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选择性和肝段切除是更适合的,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金属支架内引流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肾癌相关新基因GYLZ-RCC18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GYLZ-RCC18在肾癌和正常肾细胞系中的表达,将第一编码区起始处的20个碱基的反义和正义寡核苷酸导入肾癌细胞系GRC-1,连续观察对肾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死亡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GYLZ-RCC18在肾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细胞系;导入GYLZ-RCC18反义寡核苷酸后,GRC-1细胞的核分裂可明显减少,导致GRC-1细胞死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并可特异诱导GRC-1连续凋亡。结论:GYLZ-RCC18是肾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其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通过抗癌细胞死亡和凋亡机制对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出现首发症状后48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41例(轻型29例、重症12例)及对照组11例,在入院时、24h、48h及72h取尿样测定TAP浓度,同时对每个患者在入院后48h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入院时重症组尿TAP值(95nmol/L)高于轻型组(20nmol/L,P<0.005)及对照组(15nmol/L,P<0.005)。入院时尿中TAP值≥35nmol/L预测SA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7%和91.7%,而APACHEⅡ≥9诊断SA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仅为72.7%和75.0%。90%的患者可通过TAP预测AP的严重程度,而APACHEⅡ评分仅能对73%的患者进行正确评价。结论 首发症状出现后48h内入院的AP患者尿中TAP浓度可早期预测SAP。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检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房水蛋白浓度,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了解手术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血-房水屏障的影响,评价术后前房炎性反应的特点。方法对24例(26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及60例(6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应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前房蛋白浓度。结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7、30、90d术眼房水的平均光粒子数分别为(25.12±11.62)、(6.94±0.34);(44.70±11.12)、(26.27±1.37);(31.69±10.12)、(13.96±1.05);(27.59±11.55)、(9.07±0.43)及(23.88±10.43)、(7.16±0.27)photon counts/ms,其中术后1d、7d、30d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引起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损伤,但在术后短期内可得到重建。超声乳化手术对这类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阻钉技术对交锁髓内钉断钉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长骨干骨折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34岁。其中股骨骨折26例,胫骨骨折30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中部横断骨折10例,中部短斜形骨折11例,中部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20例,远、近1/3骨干骨折15例。前期32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组),后期24例中部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及远、近1/3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配合阻钉固定骨折(组)。结果获随访12~21个月,平均16个月。组3例患者骨折未愈合,其中1例股骨中部长斜形骨折主钉在骨折线附近断裂,另2例胫骨远1/3骨折主钉在靠近骨折端的第1个锁钉孔处断裂;其余患者术后6~12个月获骨性愈合,但骨折处出现较多骨痂。组患者于术后3~8个月获骨性愈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断钉发生。结论阻钉技术配合交锁髓内钉应用可明显增强骨折断端稳定性,减少断钉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与幽门区局部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变化对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冷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对照组10只,溃疡组30只,用于观测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第2部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组10只(L—NAME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10只(生理盐水组),用于观测幽门区局部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分别检测各组胃内胆汁酸浓度、胃黏膜溃疡指数(Guth评分)以及胃内pH值,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溃疡组应激结束后1h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和pH值均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4h胃内溃疡指数达到峰值(P〈0.01)。L-NAME组的胃内胆汁酸浓度、溃疡指数及一氧化氮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P〈0.05),而胃内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与胆汁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5,F=12.55,P=0.017)。结论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变化与胆汁的返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NAME的幽门区局部干预使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幽门松弛程度降低,胆汁返流量也随之减少,进而降低溃疡指数,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小剂量纳洛酮静脉注射未能减轻吗啡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后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加用小剂量的纳洛酮对镇痛效果、吗啡用药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下肢骨科手术92例,在所有入选病人中,有3例结果显示可疑而退出.所有病人都在L2~3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立即开始PCIA.依用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组:Ⅰ组(29例),吗啡复合纳洛酮1组,两药浓度比为1 600:1;Ⅱ组(32例),吗啡复合纳洛酮2组,浓度比为2 000:1;Ⅲ组(28例),单纯吗啡作为对照.各组静脉泵中的吗啡浓度相同为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80 mg吗啡.镇痛泵的设定参数为:PCA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8 min,无背景剂量.记录术前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记录启动PCA泵前后病人的SpO2,术后2、6、24 h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和各处理药物的用量.结果 根据实际进入的89例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无论在吗啡的消耗量还是在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58.6%、65.6%和64.2%,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1%、34.3%和35.7%,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41.3%、40.6%和42.8%,另外各组需要应用补救药物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术后吗啡PCIA治疗药液中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对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