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目的 研究claudin-1在大肠癌中的作用,构建包含claudin-1基因编码区域的重组质粒.方法 从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620用Trizol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T4连接酶进行连接:将PCR产物插入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载体,然后转染进人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结果 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序列正确,在SW480中主要为膜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claudin-1/pEGFP-C1重组质粒,并能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82.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极高, 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手段, 亟需高质量研究突破诊疗瓶颈。本文回顾了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胆囊癌研究相关文献, 对临床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 详细介绍了胆囊癌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及危险因素、新兴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学类型新分类、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及系统性综合治疗动态。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更有效的胆囊癌诊治方法, 为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导入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的靶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h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h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urvivin;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pRNAT-U6.1/Neo-survivin导入到大肠癌细胞SW480中;用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分别采用肿瘤侵袭粘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pRNAT-U6.1/Neo-survivin对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 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而且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480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减少.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SW480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因而survivin影响SW480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肾去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DCM组(10只)及RDN组(10只),利用高脂高热量饲料+链尿佐霉素(streptozo...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紫杉醇衍生物GT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测定GT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考察GT对Hep-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MTT实验显示GT对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当GT作用细胞后,在光镜下能观察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如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成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断片化、凋亡小体形成等。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可见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并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小峰”。结论:GT对Hep-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与紫杉醇基本相同,可使细胞分裂阻滞于G2/M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
柔肝法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体会江阴市中医院(214400)李景翔,龚伟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其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是外科临床一个常见而且棘手的难题。由于肝胆管结石部位较深且不易确定,手术清除不彻底、易遗漏;或由于术中受病情、麻醉、手术时间等影响,而难...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穿刺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的223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1例,女性82例,年龄67.3岁(范围:28~93岁)。每例患者抽取胆汁3~5 ml,送至检验科细菌培养室,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前、后两组,前组(n=124)的收治时间为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后组(n=99)的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率变化趋势。采用WHO细菌监测网提供的WHONET软件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不同时间段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胆管炎患者14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3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8株(26.1%),革兰阴性菌269株(71.5%),真菌9株(2.4%)。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屎肠球菌(49.0%,48/98)、粪肠球菌(20.4%,20/98)、铅黄肠球菌(7.1%,7/98);革兰阴性菌中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33.5%,90/269)、肺炎克雷伯菌(13.8%,37/269)、铜绿假单胞菌(13.0%,35/269)、鲍曼不动杆菌(12.6%,34/269)、阴沟肠杆菌(4.8%,13/269)。2009年至2019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革兰阳性菌(前组∶后组为25.3%∶28.2%)与革兰阴性菌(前组∶后组为74.7%∶71.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85.7%,84/98)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33.5%,90/269)为主。前组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革兰阴性菌比例为7.8%(11/142),后组为18.1%(23/127),比例较前5年上升10.3%;铜绿假单胞菌在前组中比例为16.9%(24/142),后组为8.7%(11/127),比例下降8.2%;其余菌株变化不显著。常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前组:0/15~4/13,后组:55.0%~70.0%;χ2=3.996~16.942,P=0.000~0.046);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较高,但在前、后两组中的耐药率无较大变化;铜绿单胞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升有降;大肠埃希菌的总体耐药率较平稳,呈轻度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09年至2019年各种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是最主要病原菌,感染比例无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比例大幅上升,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8.
癌症疼痛的“阶梯治疗”与“非阶梯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疼痛是癌症病人常见症状之一,而药物止痛是缓解癌症疼痛的主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三阶梯治疗”法使用止痛药物,疼痛大都可以缓解。本文报道15例癌痛患者应用“三阶梯治疗”的效果,并与18例非三阶梯治疗者作一比较。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自1991年3月~11月本院收  相似文献   
89.
目的考察8种不同规格鹿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并对8种不同规格鹿茸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按鹿角的生长特点,加工方式等筛选8个不同规格的鹿茸药材,分别制得不同规格鹿茸的大鼠含药血清,以上述血清对BMSCs细胞进行培养,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成蛋白2(BMP-2)、骨钙素(BGP)分泌量,分别采用SPSS 17.0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鹿茸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BMSCs增殖有促进作用,且鹿茸蜡片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鹿茸含药血清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ALP、BGP、BMP-2蛋白酶分泌。以"补肾健骨"功效对不同品质鹿茸进行排序,结果表明8种不同规格鹿茸药材样品的品质评价结果与传统鹿茸药材品质划分相符合。结论本方法及模型可用于鹿茸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0.
目的:考察鹿茸不同组分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明确鹿茸健骨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并探讨其健骨作用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468 mg·kg~(-1)),补佳乐组(80 mg·kg~(-1)),鹿茸多糖组(50 mg·kg~(-1)),鹿茸多肽组(175 mg·kg~(-1)),鹿茸多糖多肽组(50 mg·kg~(-1)+175 mg·kg~(-1))。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骨密度仪检测大鼠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T),骨形成蛋白-2(BMP-2),Smad1,Smad5,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等指标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5,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P 0. 05),骨组织中BALP,OT,BMP-2,Smad1,Smad5,Runx2活性明显降低(P 0. 05),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5,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骨组织结构破坏;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糖组、鹿茸多肽组、鹿茸多糖多肽组可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 0. 05),促进骨组织中BALP,OT,BMP-2,Smad1,Smad5,Runx2活性(P 0. 05);上调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5,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P 0. 05),预防骨组织破坏。结论:鹿茸不同组分对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与上调BMP-2/Smad1,Smad5/Runx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