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对临床学科PBL病例有效性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PBL病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12个班进行PBL教学,采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PBL病例的有效性。结果:76.6%的教师认为病例设计很好或较好,但只有54.0%的学生对病例设计满意或比较满意,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前临床PBL病例编写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提高临床PBL病例编写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我国高校附属医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发展现状。方法 2019年12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我国近189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的全科住培开展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机构设置、师资、培训形式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2010年、2017年和2019年我国内地高校开展全科住培的数量分别为35所、68所和117所, 全科住培基地数量分别为42所、88所和169所。高校开展全科住培最多的是华东地区(35所), 最少为西北地区(9所)。2019年, 1 929名临床基地全科医学科指导医师中, 有472人(24.5%)参与过教学文章的发表, 304人(15.8%)参与过教学课题开展, 543人(28.1%)具有累计3个月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经历;169家全科住培基地中, 91家(53.8%)基地理论教学只采用讲授法, 80家(47.3%)基地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形成性评价。结论高校附属医院全科住培发展迅速, 但仍存在全科住培尚未完全普及、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不均衡、指导医师缺乏社区实践经历、社区指导医师缺乏教学研究经历、缺乏形成性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背景 近年来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迅速,但尚缺乏针对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全面调查。目的 了解我国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开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于2019年12月,向我国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的教务处发放调查问卷(n=189),问卷内容包括各高校的全科医学教学机构设置、师资及课程设置情况,于2020年6月回收问卷。为比较不同类型院校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情况的差异,将高校分为综合院校、单科院校(医学院或药学院)、中医院校、独立办学院校4类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75份,应答率为92.6%。2019年,设立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机构的高校有150所(85.7%);全国高校共有全科师资3 371名,其中59.8%(2 016/3 371)在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工作;142所(81.1%)开设了全科医学选修课或必修课;68所(38.9%)高校开设了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毕业实习;22所(12.6%)高校开设了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毕业实习。在4类高校中,综合院校和单科院校附属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的比例均>90.0%,中医院校的设置比例为70.0%(7/10),独立办学院校的设置比例仅为63.3...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构建一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选择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临床专家作为德尔菲法函询对象。拟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结果 21名专家全部完成了两轮德尔菲咨询。两轮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21/21)。第一轮函询专家的置信职业行为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分的W值分别为0.182和0.173(均P<0.05),第二轮函询专家的置信职业行为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分的W值分别为0.167和0.152(均P<0.05)。第二轮德尔菲咨询结果显示,全部14个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得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分。初步构建了12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指标和42个观测评价要点,并确定了各置信职业行为在不同阶段的预期置信级别。结论 初步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一种新型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