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早期骨肉瘤患者行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早期骨肉瘤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及手术治疗,36例(94.7%)患者行保肢手术;同时治疗前后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 手术后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平均(191.7±107.0)u/L)]较介入治疗前[平均(1129.1±572.3)U/L)]明显降低(t=10.290,P<0.01).随访12~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9%、50%;肿瘤复发及转移率为24%.结论 对早期骨肉瘤患者行动脉栓塞联合化疗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减轻复发和转移,保留患肢;碘油作为栓塞材料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转移性肿瘤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的患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43例);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或不适宜开放手术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83例)。采用VAS评分、ECOG分级、Frankel分级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功能状况和脊髓功能进行评价;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X线、CT或MRI检查,每次随访均进行疼痛、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PVP组治疗112个椎体,基本无出血,中位手术时间50 min;术后2 d时VAS评分即有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个月;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时有显著降低;除了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44/112)外,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开放手术组中位手术时间160 min,中位出血量1 000 ml;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降低;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有显著降低;术前41例有脊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6例术后Frankel分级得到提高(87.8%);40例运动功能不完全丧失患者中有29例完全恢复(76.3%)。术后12例出现并发症(27.9%),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 :对脊柱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方式的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 总结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病损15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1例行全关节置换术,骨折14例行半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68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功能评估表评估术后肩关节功能.定期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假体的稳定性和有无松动.结果 术后肩关节无痛12例,活动后疼痛3例,经休息后疼痛消失,无静息痛.平均疼痛评分4.3分.平均前屈90°,外展86°,外旋35°,内旋至L3水平.肩关节周围各组肌力评分4~5分.12例能较好地完成梳头和穿衣动作,1例较困难,2例不能完成.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征象,无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病损能较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6.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外渗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37例,57个椎体.椎体肿瘤15例,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椎体血管瘤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5例;创伤性压缩性骨折7例.结果 2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其中渗入椎管内1例,椎间隙3例,椎体侧方1例,穿刺部位软组织3例,椎旁静脉14例.2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术后短期内恢复.随访1~6个月,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某些椎体病损的有效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的措施包括术前确认椎体后缘是否完整,注意穿刺技术、操作程序、注入骨水泥的量和粘稠度. 相似文献
27.
PLGA缓释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缓释材料以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孔径和孔隙率、体内降解时间与骨骼自身修复时间相仿、可以附载生长因子等优点,逐渐成为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PLGA缓释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材料更好适应骨生长以及材料中生长因子如何使用这两个方面,认为可缓释多种生长因子的PLGA缓释材料将会成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 62例(62节)单一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机下,24节椎体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38节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椎体前、中柱高度恢复程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进行手术疗效比较.结果 术后1d、3个月时,两组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d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早期VAS评分的改善双侧组优于单侧组;中期VAS评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9.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30.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透明质酸钠和保留硬膜外脂肪预防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价值. 方法 2000年7月~2001年10月将300例行ME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保留硬膜外脂肪,应用透明质酸钠;B组不用透明质酸钠、不保留硬膜外脂肪. 结果 A、B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2个月和44个月,A组优良率为98.6%(144/146),B组优良率为93.8%(135/144)(χ2=4.731,P=0.030).A、B两组分别有4例和6例术后疼痛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发现硬膜外粘连情况:A组0级3例,1级1例;B组2级2例,3级4例(P=0.005). 结论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和保留硬膜外脂肪能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