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等剂量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方法 前瞻性入选20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泰嘉组(123例)及波立维组(81例),在急诊室给予300 mg负荷剂量,序贯75 mg/d,随访3~28个月,观察急性、亚急性、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的联合终点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以及出血等相关副作用的影响.结果.泰嘉组和波立维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波立维组有2例心源性死亡,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及心脏破裂;两组靶血管重建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0和0.921,P值分别为0.989和0.337);两组之间累积MACE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绘制K-M曲线,经Log Ran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10).结论.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42.
43.
本文采用Wagner简化后的心电图QRS记分法对26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分析标准者205例,最高积分29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天的QRS积分与严重并发症无关;第三天和第七天的QRS积分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相关,记分>3者预后不良,积分越高预后越差。认为此法简便、无创,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长(单个支架长度≥30 mm)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植入长DES的冠心病患者575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替罗非班加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组385例(三联组),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组190例(双联组)。比较两组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急性心肌梗死(AMI)、紧急靶血管重建(UTVR)和死亡。结果术后随访30 d,三联组MACE发生率低于双联组(P=0.003),其中三联组支架内血栓、AMI、UTVR发生率均低于双联组(P分别为0.006、0.007、0.007)。两组资料行Kaplan-Meier分析示三联组MACE发生率低于双联组(P=0.001)。两组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424、0.255)。结论长DES植入患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30 d MACE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概率。  相似文献   
45.
米杰  齐向前 《山东医药》2012,52(42):93-95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1]。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血管夹层,挤压正常管腔,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导致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甚至猝死[2]。SCAD患者中女性多发,约占75%,是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张凯  刘连友  齐向前 《山东医药》2012,52(16):80-81
目的探讨非传统危险因素血清尿酸(SUA)、总胆红素(T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又分为药物治疗组59例和介入治疗组161例。分别测定各组SUA、TBIL和FIB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SUA、FIB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TBIL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SUA越高,FIB越高,TBIL越低,冠心病的患病率越高(P<0.05)。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SUA、TBIL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UA、FIB水平升高和TBIL水平下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存在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或胆红素代谢紊乱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药物和行为干预,有可能会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唐洁  苏彬  陈涛  米杰  张健  齐向前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1):957-960,F000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对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M—DiI标记体外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BM—MNCs),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h及6周时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m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移植后6周,观察CM—Dil标记的BM—MNCs在心肌内的分布,检测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梗死边缘区和梗死中心区均可见CM—DiI标记的细胞;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压比对照组显著降低[(5.1±3.07)mmHgVS(11.67±3.42)mmHg,P〈0.01,1mmHg=0.1333kPa],移植组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1±0.89)L/minvs(2.39±0.43)L/rain,P〈0.05];BM—MNCs移植后6周,移植组有明显的血管新生,移植组梗死边缘区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9.32±2.47)vs(9.47±1.28),P〈0.01],梗死区血管数量移植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44±0.51)VS(3.07±03),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8.
熊国均  齐向前 《山东医药》2011,51(21):47-48
目的探讨临床评分、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以CT肺动脉血管造影作为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诊断试验常见评价指标,评价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D-二聚体检测以及这两种临床评分方法与D-二聚体检测相结合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02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高度可能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2%、100%,低度可能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88.1%,且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低度可能与血浆D-二聚体阴性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和97.3%。临床评分和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Wells评分为0.817,改良Geneva评分为0.850,D-二聚检测为0.773,除改良Geneva评分和D-二聚体检测ROC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外(Z=2.369,P=0.018),其余两两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可以对急性肺栓塞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两者之间的预测价值相似。Wells评分、改良Geneva评分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安全且实用的管理肺栓塞疑似患者的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PTH)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TH合并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组)11例,分期行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分期手术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GC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两种治疗策略的效果。结果同期手术组术后GCS评分提高7例(64%),分期手术组术后GCS评分提高18例(72%)。两组在手术前后GC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出现术后发热7例(63.6%),分期手术组4例(16.0%);分期手术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手术组(P〈0.05)。结论 PTH合并颅骨缺损者优先考虑分期手术,且不同损伤类型的病人应采用不同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探讨其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411例,青年(年龄≤44岁)组73例,平均(404-5)岁;老年(年龄〉160岁)组338例,平均(684-6)岁。记录既往病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3.54-1.3)年。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X^2=28.064)、体质量指数(t=2.528)高,有吸烟史(X^2=21.150)、饮酒史(X^2=20.244)、家族史(X^2=5.695)以及有过劳过激诱因者比例(X^2=11.482)和血甘油三酯浓度(t=4.302)显著升高,而高血压病史(X。=4.471)、脑卒中病史(X^2=5.412)、有前驱症状者比例(X^2=5.654)、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837)及尿酸浓度(t=3.757)显著降低(P〈0.001或P〈0.05)。青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45.2%与25.1%,X。=11.800,P〈0.001),前降支最易受累(58.9%与40.5%,)(2=8.232,P〈0.01)。随访期间,青年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低于老年组(0与7.4%,X^2=4.527,P〈0.05)。结论吸烟、饮酒、肥胖、家族史、血脂异常是青年组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多以过劳、过激为诱因,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少,以前降支病变、单支病变多见,远期预后良好,应积极早期行PCI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