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336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7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现况。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安徽省2009-2016年乙肝病例数据;通过检测乙肝核心抗原IgM(IgM against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IgM)对2013-2016年6个监测点乙肝病例分类进行订正,比较全省和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2013-2016年6个监测点报告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115例(2.09%)、5 273例(95.73%)、120例(2.18%);订正后分别为88例(1.60%)、5 406例(98.33%)、4例(0.07%)。6个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2.45/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36/10万;同期全省从4.53/10万下降到2.41/10万。2013-2016年6个监测点2000年后出生人群(〈15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维持在0.13/10万以下,1986-199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最高(1.19/10万),之后逐渐降低到0.29/10万;同期全省2001-2005年出生人群发病率最低(0.28/10万),1986-199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最高(5.60/10万)。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使急性乙肝得到了有效控制。HBc-IgM检测可指导乙肝监测和分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本院近3年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自动快速监测与检出率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VITEKAMS-32的药敏卡GNS-120对本院2002-2004年细菌室分离出的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快速监测,用标准扩散纸片法进行验证;采用K-B法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结果:自动快速监测法与标准扩散纸片法相比,敏感性为98.73%、特异性为100%;ESBLs检出率大肠艾希氏菌2002年为26.47%、2003年为30.00%、2004年为40.35%,肺炎克雷伯菌2002年为12.68%、2003年为18.46%、2004年为26.15%,两种菌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ESBLs的自动快速监测法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对细菌产ESBLs检测,产ESBLs大肠艾希氏菌菌株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产ESBLs细菌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勃起功能能障碍(ED)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和骨科男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组患者的ED发生率,分析E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ED的患病人数为107人,患病率为65.64%,骨折患者中ED的患病人数为16人,患病率为9.09%,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836,95%CI=1.174-5.677)、糖尿病病程(OR=1.511,95%CI=1.121-4.582)、周围神经病变(OR=1.366,95%CI=1.082-3.794)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118,95%CI=1.047-3.637)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E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视网膜病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背景:纳/微米尺度的拓扑结构可影响细胞在基体上的黏附和增殖。 目的:改变制备条件,考察表面图案化聚(甘氨酸乙酯-丙氨酸乙酯)膦腈(PGAP)膜的表面性质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PGAP溶于氯仿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在25 ℃、20%或80%湿度下浇铸成膜。采用SEM、AFM、XRD和水接触角进行表征,通过体外培养,采用黏附、增殖和细胞形态等评价膜表面特性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高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图案化表面,溶液浓度升高使图案化结构变得更加规整。溶液质量浓度120 g/L时,可得到一种蜂巢结构表面,但当其升至160 g/L后,反而不利于图案化表面的形成。高湿度环境下得到的膜表现出极性磷和氮原子在表面富集的现象。这些特性使表面图案化的PGAP膜更易于吸附蛋白质,从而使成骨细胞更易在其上黏附,增殖速度更快,细胞铺展状态也更好。说明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是一种简便、可用于控制PGAP膜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维生素A、D、E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大开元琅东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9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不良组,n=37)和正常妊娠结局组(正常组,n=53)。收集妊娠期间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维生素A、D、E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维生素A、D、E是不良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维生素A、D、E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691、0.797、0.784;三者联合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AUC为0.906,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为83.02%。结论 维生素A、D、E联合使用在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为医护人员识别不良妊娠的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um, RPE) 细胞的促增生和促移行作用。方法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RPE细胞中分别加入1、2、10、50、100 μg/L不同浓度的HGF,四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测定促细胞增生情况; 采用RPE细胞损伤愈合模型,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2、10、50、100 μg/L 不同浓度的HGF,培养20 h后计数进入刮痕区的细胞,观察HGF对RPE细胞移行的作用。结果HGF浓度处于10 ~100 μg/L时对RPE细胞具有促增生作用(P<0.05或P<0.01), 增生率为18.2 %~34.8 %,其中浓度为50 μg/L作 用3 d达到最大促增生效果(P<0.01),增生率为32.8 %;HGF可明显促进RPE细胞移行,促移行能力分别为113.0 %(10 μg/L), 91.7 %(50 μg/L) 和50.3 %(100 μg/ L )。浓度自2 μg/L开始出现促细胞移行作用(P<0.05),促移行能力为9.3 %。结论HGF可促进RPE细胞增生和移行,是RPE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和强力的促移行因子。(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307-310)  相似文献   
997.
胸腺肽对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小儿常见病,其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健康,因此,临床上防治小儿RRTI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观察了胸腺肽对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50只,每只随机选取1眼向玻璃体腔内注入100×103CFU·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悬液建立眼内炎模型.建模成功后24 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1 mL的空白纳米粒(20 g·L-1)、无菌生理盐水、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药(4.4 g·L-1)和NV-PNIPAAm-PEO(20 g·L-1).于给药后第1、2、3、7、14、21、28、42天分别进行临床炎症评分、眼部A/B超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眼内炎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D组和E组炎性反应较A组、B组和C组轻(P<0.005);E组与D组在术后21 d内无差异,21 d后E组玻璃体腔混浊程度较D组明显减轻(P<0.005).眼部A/B超检查,术后7 d之后A组、B组和C组可见玻璃体内团块状回声伴点状或短线状回声点;D组在42 d后仍可见玻璃体腔轻度混浊;E组注药后7-14 d可见玻璃体内点线状回声,回声强度较同时期A组、B组和C组弱,21 d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组织病理学检查见A组、B组和C组眼球结构被破坏,D组近后极部视盘前方玻璃体腔内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组眼球结构正常,未见典型炎性细胞.结论 NV-PNIPAAm-PEO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细茵性眼内炎疗效确切,与单纯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相比,具有缓释及药效持久等特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H19靶向调节miR-107通过Notch通路对肺癌的侵袭迁移的影响情况。方法:qPCR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不同肺癌细胞中H19的表达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H19后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沉默H19后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19与miR-107的相互作用;qPCR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不同肺癌细胞中miR-107的表达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H19后miR-107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沉默H19后miR-107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检测沉默H19后miR-107对肺癌成瘤大小以及体积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沉默H19后Notch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H19表达明显增高;肺癌细胞A549中H19表达水平最高;沉默H19可以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H19能与miR-107的3′UTR特异性结合;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miR-107表达明显降低;沉默H19后,抑制miR-107可以促进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与H19-siRNA组相比,H19-siRNA+miR-107-inhibitor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都明显增大。沉默H19后Notch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相应下调。结论:H19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19可以靶向调节miR-107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当外周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L时 ,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白细胞的主要成份是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尤以粒细胞为主 ,故大多数情况下 ,白细胞减少是粒细胞减少所致。当粒细胞计数低于1 5×10°-1 8×10°/L时 ,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下降 ,中性粒细胞下降到20 -30 %以下 ,其计数少于0 5×10°-1 0×10°/L时 ,临床上表现发热 ,感染症状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是粒细胞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 ,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中医认为 ,本病多为气血亏虚、脏腑受损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