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正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可引起地方性传染疾病--类鼻疽病,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由皮肤伤口接触、吸入或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水或尘土而受感染。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部,常造成肺炎、肺部空洞,也可能侵犯肝、脾、肾、皮肤等器官,本病平均潜伏期为9~21d,也有长达数月或数年者[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感染表现极为相似,极易出现误诊。其主要流行区域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52.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2例,按住院号单复数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实行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2.7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能促进医护合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53.
目的:观察应用壮药三联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替消唑注射液静脉滴注,康妇消炎栓1枚塞肛,频谱治疗仪照射下腹部,3个月为1疗程;观察组采用壮医三联疗法治疗:内服盆炎清1号、壮药灌肠、壮药烫疗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三联疗法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治疗方面,有改善症状快、副作用小以及标本兼治、简、便、廉、验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4.
白细胞介素-17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RANKL、OP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与正畸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体外建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系.以不同水平(0、5、10、20、40 ng/mL)的IL-17作用HPDLF 24 h.采用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RANKL和OPG的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1)在0 ng/mL组中,HPDLF表达RANKL、OPG.(2)0~20 ng/mL各组中,HPDLF中RANKL的mRNA、蛋白表达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3)5~20 ng/mL各组中,OPG的mRNA、蛋白表达量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性.(4)0~20 ng/mL组中,RANKL/OPG的mRNA、蛋白的比值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无IL-17刺激时,HPDLF可表达RANKL、OPG.IL-17能够促进HPDLF表达RANKL,同时抑制HPDLF表达OPG,上调RANKL/OPG的比值.  相似文献   
255.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西藏人民医院(高海拔地区医院)与重庆大坪医院(低海拔地区医院)临床NICU患儿血培养阳性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结果 2015年西藏人民医院NICU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18.4%),大肠埃希菌18株(17.5%),肺炎克雷伯菌14株(13.6%%),溶血葡萄球菌14株(13.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株(11.7%);重庆大坪医院N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19.7%),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7株(17.2%),溶血葡萄球菌18株(11.5%),肺炎克雷伯菌14株(8.9%),鲍曼不动杆菌14株(8.9%).西藏人民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较高,重庆大坪医院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较高,两家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大坪医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西藏人民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海拔环境因素对N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56.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S100b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院内52例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以循环恢复时间超过48 h的14例患者为生存组,而48 h内循环未恢复的38例患者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P-selectin、E-selectin和S100b变化规律.结果 复苏后30 min时,患者的血清P-selectin在死亡组高于生存组[(357.1±109.7)ng/mL vs(264.8±5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E-selectin在生存组30 min[(52.5±11.8)ng/mL vs(52.5±11.8)ng/mL]、12 h[(50.1±7.4)ng/mL vs(92.8±16.3)ng/mL]和24 h[(65.0±10.8)ng/mL vs(119.0±9.3)ng/mL]均低于死亡组(P<0.05),而生存组S100b血清水平在12 h[(0.67±0.11)ng/mL vs(1.21±0.32)ng/mL]和24 h[(0.39±0.06)ng/mL vs(0.84±0.07)ng/mL]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粘附分子P-selectin、E-selectin和S100b的变化对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7.
秦菊  黎敏  江滨 《陕西中医》2022,(8):1143-1146
四君子汤作为传统经典中医方剂之一,为益气健脾之基础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医学强调“脾主肌肉”,脾运健旺,则肌肉得以生长,创面则趋于修复。四君子汤有健脾胃、益正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抗菌消炎、促进细胞增殖及抗衰老等效能,凸显出四君子汤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四君子汤相关中英文文献,对四君子汤有效化学成分及促进创伤修复的效应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了四君子汤在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细胞及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相关作用机制,旨在为其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及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8.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民参保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险机制,以筹定支的费用补尝原则,支付方式的变革等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规范并制约着医患行为<'[1]>.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制度中各方利益的交汇点,面临已经动态化的医疗环境及服务对象,势必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59.
川芎嗪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造模后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60rain观察三组大鼠的血清CK、AST、LDH水平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CK、AST、LDH指标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同治疗组相比,CK、AST、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60.
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敏  吕传柱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77-1279
目的 观察院前猝死患者在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CPR)的结果。方法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资料完整的、资料出处为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有各项比较标准的8篇文献资料,共得到6504例院前CPR。首先确定作者所收集资料的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然后计算不同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的平均成功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独立型的院前CPR成功率最高。指挥型的院前CPR成功率较院前型的更高。依托型和指挥型之间以及依托型和院前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任何本领域的研究都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大力推广Utstein注册研究管理。专职化院前急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