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带蒂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9-2003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38例、直用带蒂胃壁片2例及肝圆韧带脐静脉片2例修复肝总管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术后无明显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访40例6个月至14年,2例因术后胆管炎发作,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肝圆韧带脐静脉片及带蒂胃壁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外科手术、肝动脉介入栓塞(TAE)及保守治疗等方法共收治3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结果:①临床表现:突发右上腹痛、晕厥、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征象;不同程度的贫血;收缩压低于90mmHg(63.9%)。B超和/或CT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腹腔积液;诊断性腹穿,有25例抽出不凝固血。②手术治疗组:急诊肝癌切除21例、肝动脉结扎 缝合止血3例,单纯缝合填塞止血3例,均达到止血目的,6例术后肝功能不全,4例右胸腔积液;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肝功能恢复后行二期肝癌切除。0.5、、1、2、3年生存率为77.8%、59.3%、40.7%、18.5%。③介入治疗组: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7例手术后出血完全控制,1例出血控制后2天再出血行开腹手术填塞止血。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肝功能不全。④保守治疗2例,1例保守1周后行肝癌切除,1例恶化出院。结论:诊断性腹穿及肝胆B超、CT检查是肝癌破裂出血诊断治疗的关键;对肝功能尚可,癌肿估计可切除,中重度或难以纠正休克者应急诊手术治疗;肝功能损害不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术治疗32例PHC合并PVTT患者,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5例合并门静脉高压联合行断流术、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术。总结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50例单纯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并发症:9例肝功能不全,3例术后肝断面出血、5例右胸腔积液、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恢复良好。③疗效与预后:随访2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4.6%、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提高生存期意义重大;门静脉取癌栓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和/或脾切除、脾动脉结扎术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于难以切除的PH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44.
从1990年10月~1993年5月,我科对32例中晚期肝癌病人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待瘤体缩小后行二期手术,手术切除率为81%。该治疗为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开辟了一条有意义的途径。一、临床资料行二期切除的中晚期肝癌32例,其中男30例,女2例;年龄32岁~56岁。本组7例二期手术前经腹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其中3例并行肝动脉结扎,25例经股动脉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  相似文献   
45.
结石性肝胆管狭窄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对结石必肝胆管狭窄91例,根据肝胆管狭窄不同情况采取肝胆管切开置管扩张术,带蒂胆囊壁片修复,肝胆管盆与空肠吻合及肝叶切除等多种术式,相应处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83例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病例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结石广泛分布于肝内及肝外胆道。12%(10/83)合并胆管癌。残余结石率为28.9%。肝叶切除42例,肝叶切除 胆肠吻合8例,胆肠吻合8例,胆管切开取石引流25例,脾切除 门奇断流13例。肝叶切除组优良率(90%),肝叶切除 胆肠吻合组优良率(87.5%),胆管切开取石引流组78%,胆肠吻合组75%,肝叶切除、肝叶切除 胆肠吻合组优良率高于单纯切开、胆肠吻合组;但各组在并发症率及残余结石率统计学上差别无显著性。脾切除 门奇断流组在并发症和优良率上与未行脾切除 门奇断流组统计学上差别无显著性。结论(1)肝叶切除去除病灶,纠正胆管狭窄是处理肝胆管结石,缓解肝硬化的有效方法。(2)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肝功能较好者可在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同期做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47.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2年Sanes报道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以来,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一直是临床肝胆疾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献报告肝胆管结石症中并发肝胆管癌约占总病例数的0.36%~10.6%,本院10年来统计的比例为6.01%。由于该病发生在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8.
腺岛素瘤较为罕见,1983~1988年我们收治6例并经病理证实,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8例;年龄30~59岁;从发病到确诊最短2个月,最长12年。临床症状符合 Whipple 三联症。6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性昏迷,发作性抽搐及其它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4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2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以来 ,共进行171例 ,其中发生术中胆囊床出血 (出血量超过 5 0ml) 2 9例 ,占17.0 %。 2 9例中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 2 8~ 73岁 ,平均 42 .5岁。病程 1~ 18年 ,平均 6年。慢性胆囊炎伴结石 2 8例 ( 2例合并息肉 )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结石 1例。LC术中胆囊床出血量为 5 0~ 10 0ml 2 5例 ,15 0~ 2 0 0ml 2例 ,超过 3 0 0ml 2例(其中 1例发生出血性休克 )。 2 9例中因胆囊床较粗血管出血11例 (变异血管直径为 1~ 4mm ) ,其中中转开腹 2例 (为迷走胆囊动脉出血 ) ,单纯钛夹止血 6…  相似文献   
50.
肝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检测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TRAP法分别检测2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12例肝硬变组织、6例腺瘤样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2例原发性肝癌中有2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0.9%;22例癌旁组织中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63.6%;12例肝硬变组织中有10例阳性,阳性率为83.3%;6例腺瘤样增生组织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