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人肝胆管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在肝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实验组:56例肝胆管癌,男女比例为1.48∶1,平均年龄(50.9±10.7)岁。其中肝门部胆管癌25例,肝内胆管癌31例;管状腺癌36例,乳头状癌13例,粘液腺癌7例;高分化39例,中低分化17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30例。(2)对照组:50例肝胆管结石症,15例正常肝内胆管(外伤性肝破裂、肝血管瘤)。所有标本均取自福建协和医院外科1989~1998年间手术切除肝组织,常规固定,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备染。2.方法:免疫组化SP…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α1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5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1次,2周后改为隔日1次,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44例,应用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的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V DNA阴转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3.18%、63.64%、70.45%和86.36%、13.64%、11.36%。结论α1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其HBeAg阴转率及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组,但因本组例数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3.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胃癌出血等,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的关键。泮托拉唑为第3代质子泵抑制剂,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我院应用大剂量泮托拉唑持续静滴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肝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近13年来19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发现肝内胆管结石18例,胆肠吻合口狭窄5例、左肝管口狭窄11例、右肝管口狭窄6例、左肝外叶萎缩7例、右肝后叶萎缩2例。原肠肠吻合口呈T形5例、倒Y形2例。上行肠袢30、60cm各1例、居于结肠前位4例。合并胆管癌3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的术式,并注意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是预防肝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中央型微小肝癌是由于癌灶小(直径<2cm)且位置深在,术中肉眼或手触摸难以发现,给手术切除癌灶带来诸多困难。应用术中B型超声,对中央型微小肝癌癌灶的定位及指导切肝范围具有重大意义。我院自1991年8月至1998年9月手术切除中央型微小肝癌23例,取得...  相似文献   
3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腹部大手术。我院1978~1991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胆空肠吻合法改进41例,胰瘘与死亡率均较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1例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壶腹痛24例,胰头癌12例,十二指肠癌2例,胆管下端癌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32岁。1.2 手术方法改进:41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在主胰管缝挂一细线作标志,胰断面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以免漏出胰液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首先将近端空肠于结肠后拉上与胆总营行端端细针细线间断单层缝合,吻合口上方胆管内置一“T”型管,下臂较长,通过吻合口达空肠腔内,以便术后引流胆  相似文献   
37.
以往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极少合并甲状腺癌(甲癌)。我院从1976年至1988年共施行甲亢手术325例,病理检查结果,11例合并甲癌占3.4%,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症状、体征和化验。本组女性9例,男性2例,年龄16~53岁,平均36.7岁。11例发病时有消瘦、心悸、怕热、多食、性情急躁等甲亢表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10例,可们及结节4例,呈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突眼8例,其中恶性突眼1例。实验室检查:T_3,T_4或~(131)I测定,基础代谢检查均增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检查6例增高1例。本组伴周期性麻  相似文献   
38.
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2002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33例,应用肝圆韧带修复肝总管狭窄2例。结果 35例术后无明显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狭窄。术后30例(30/35)随访2个月至12年,仅有2例因术后胆管炎发作,经非手术治愈,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及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性,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9.
乙型肝炎病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活动状态的影响及HBV的活动状态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肝功能近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BV DNA定量PCR及生物化学方法检测68例HBsAg均为阳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近期(1个月)HBV DNA的拷贝数,了解HBV活动状态及术前、后近期肝功能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治疗后,HBV活跃程度明显增强,HBV拷贝数明显增加,术后组较术前组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手术治疗前不同的HBV活跃程度可显著影响治疗后近期肝功能变化,随着HBV活跃程度增强,手术治疗后近期肝功能受损程度也显著增强(P<0.01)。结论:肝癌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显示手术治疗促使HBV复制,HBV复制又导致肝功能的明显损害,HBV活跃程度将对肝癌的手术治疗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强调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同时,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疗效,要注重术前对HBsAg阳性的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HBV DNA拷贝数<500的患者),加强营养保肝治疗,提高肝脏储备,尽可能降低HBV活性,术后要密切监测HBV的活性及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入肝胆管多引起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黄疸,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我科同期肝癌住院患者的4.6%,患者一旦出现阻塞性黄疸,病情多迅速恶化,治疗较困难,预后很差。我科对23例肝癌侵入肝胆管的患者,采用外科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