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子宫内膜诊刮术结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子宫内膜诊刮术结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1例(单纯子宫内膜诊刮术),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为28例(90.32%),对照组为19例(61.29%),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子宫内膜诊刮术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心理状况,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2.
梁欣  黄锐  吴绮霞 《肿瘤药学》2013,(5):353-35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检查的患者2290例,检测所有患者高危型HPV-DNA的载量并对其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229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占93.58%;Ⅰ期癌前病变占1.83%;Ⅱ期癌前病变占1.62%;Ⅲ期癌前病变占1.79%;宫颈癌占1.18%;537例患者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为阴性。慢性宫颈炎、Ⅰ、Ⅱ、Ⅲ期癌前病变、宫颈癌的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的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35~0.15 pg·mL-1、38.52~0.20 pg·mL-1、516.89~3.88 pg·mL-1、420.82~16.66 pg·mL-1、1243.81~14.53 pg·mL-1。与宫颈炎患者比较,Ⅰ、Ⅱ、Ⅲ期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的病毒负荷量显著升高(P<0.05)。Ⅰ期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毒负荷量显著低于Ⅱ、Ⅲ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李富林  黄栋强  黄锐 《肿瘤药学》2013,(5):382-384,398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晚期膀胱癌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的治疗方式为全身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全身化疗加丝裂霉素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不良反应可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分析6例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后颅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髓母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囊性改变,大部分肿瘤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的后颅窝肿瘤有其好发部位,MRI可显示各种肿瘤的不同特征,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是诊断后颅窝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增强扫描能提高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65.
胡守力  高春阳  李坤  黄锐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42+2249
我科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45例60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均在60岁  相似文献   
66.
黄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862-2863
目的研究血栓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市温江区中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仅给予血栓通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GS)250mL内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0~14d;治疗组33例,给予血栓通10mL加入5%GS 250mL和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GS 250mL内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0~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对照组有效率为83.87%,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6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以上者15例,不足50%者7例。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简单、有效、其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乙烯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乙酸乙烯酯的理化性质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和《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和测定方法的要求,以5%(V/V)对苯二酚-乙醇溶液浸渍的活性炭管采集空气中乙酸乙烯酯,二硫化碳解吸,毛细管色谱柱(DB-FFAP)分离,气相色谱-FID检测器测定;以色谱峰出峰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乙酸乙烯酯在9.30~120.90μg/ml范围内显现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为0.15 mg/m3;解吸效率为94.97%~96.45%;相对标准偏差为0.30%~0.52%。结论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使用二硫化碳溶剂解吸代替热解吸,简化样品处理技术并缩减成本,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乙烯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70.
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家庭医生团队“过劳”现象屡屡出现,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感可能会提高隐性缺勤水平,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如何避免其高隐性缺勤的发生,预防和控制职业倦怠是关键所在。目的 探讨重庆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5-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重庆市8 171支家庭医生团队中随机选取593支团队的全部成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量表(MBI-GS)和斯坦福隐性缺勤中文版(SPS-6)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4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 433份,回收率为95.95%。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各条目均分为(2.55±1.17)分,情感衰竭维度为(2.48±1.49)分,去人性化维度为(1.89±1.53)分,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为(2.47±1.64)分。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为78.93%(10 603/13 433),高隐性缺勤发生率为46.30%(6 219/13 433)。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最高学历、所在机构、平均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择业主要原因、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职业倦怠的团队成员隐性缺勤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是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 (P<0.01)。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和职业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关联关系依然存在,且OR值相对稳定。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和隐性缺勤存在密切关联,即职业倦怠对隐性缺勤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职业倦怠程度越高,隐性缺勤发生率越高,且这种关联不会因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及职业因素的改变而不同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