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18篇 |
免费 | 1745篇 |
国内免费 | 10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7篇 |
儿科学 | 235篇 |
妇产科学 | 133篇 |
基础医学 | 1418篇 |
口腔科学 | 279篇 |
临床医学 | 4339篇 |
内科学 | 2828篇 |
皮肤病学 | 286篇 |
神经病学 | 457篇 |
特种医学 | 10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2557篇 |
综合类 | 9181篇 |
预防医学 | 3609篇 |
眼科学 | 164篇 |
药学 | 3617篇 |
67篇 | |
中国医学 | 3574篇 |
肿瘤学 | 8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2篇 |
2023年 | 758篇 |
2022年 | 810篇 |
2021年 | 1094篇 |
2020年 | 932篇 |
2019年 | 760篇 |
2018年 | 735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624篇 |
2015年 | 718篇 |
2014年 | 1544篇 |
2013年 | 1380篇 |
2012年 | 1530篇 |
2011年 | 1607篇 |
2010年 | 1558篇 |
2009年 | 1630篇 |
2008年 | 1501篇 |
2007年 | 1573篇 |
2006年 | 1457篇 |
2005年 | 1409篇 |
2004年 | 1440篇 |
2003年 | 1327篇 |
2002年 | 1097篇 |
2001年 | 1125篇 |
2000年 | 904篇 |
1999年 | 743篇 |
1998年 | 644篇 |
1997年 | 529篇 |
1996年 | 502篇 |
1995年 | 510篇 |
1994年 | 481篇 |
1993年 | 348篇 |
1992年 | 326篇 |
1991年 | 288篇 |
1990年 | 275篇 |
1989年 | 255篇 |
1988年 | 228篇 |
1987年 | 209篇 |
1986年 | 154篇 |
1985年 | 171篇 |
1984年 | 161篇 |
1983年 | 156篇 |
1982年 | 133篇 |
1981年 | 104篇 |
1980年 | 72篇 |
1979年 | 36篇 |
1978年 | 15篇 |
1965年 | 24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犬肾去交感神经对长期快速右房起搏后心房基质和心房颤动﹙AF﹚诱发的影响。方法 20 只犬分为假手术组﹙n=6﹚、右房起搏﹙RAP﹚组﹙n=7﹚和肾去交感神经﹙RSD﹚组﹙n=7﹚三组。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后程控关闭起搏器;RSD 组先行双侧肾交感神经消融,经 6 周恢复后植入起搏器;RAP 组和 RSD 组快速起搏﹙400 ~450 次 / 分﹚右房 5 周。所有犬在试验开始时和终点进行血压测量及电生理检测;处死动物后迅速取左房组织,检测组织心房利钠肽﹙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及组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Bax、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蛋白表达。结果 RSD 组犬肾动脉消融 6 周后﹙植入起搏器前﹚收缩压较消融前显著降低﹙P=0. 001﹚;右房起搏5 周后 RSD 组和 RAP 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 05﹚,且 RSD 组收缩压较 RAP 组更低﹙P =0. 036﹚。与假手术组和 RSD 组相比,RAP 组起搏 5 周后诱发的 AF 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 〈0. 05﹚。RAP 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明显缩短﹙P=0. 002﹚,而 RSD 组 AERP 的缩短无显著性﹙P =0. 087﹚。与假手术组比较,RAP 组犬左房的 ANP、AngⅡ和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而在 RSD 组其升高的趋势明显减缓﹙P〈0. 05﹚。与 RAP 组相比,RSD 组犬左房的 Caspase-3、Bax、MMP-9 和 TGF-β1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 Bcl-2 和 TIMP-1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肾去交感神经可抑制长期快速右房起搏后 AF 的诱发和心房基质改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异源表达在卵母细胞上的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2、4阻断的电药理学特性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HCN2、4的mRNA显微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后,利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呈浓度依赖性阻滞表达在爪蟾卵母细胞上HCN2、4通道,药物半量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12±0.05 mg/ml和0.25±0.01 mg/ml。银杏叶提取物对HCN2、4通道阻断的阻断作用是不可逆的,经过15-20 min药物洗脱,阻滞的HCN电流部分并没有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只能恢复大约55%-75%。在-110 mV时银杏叶提取物对激活时间常数的值明显增大,对HCN2通道从504.6±39.8 ms(n=8)增为588.4±21.7 ms(0.03 mg/ml,n=8,P〈0.05),1176.4±57.3 ms(0.3 mg/ml,n=8,P〈0.05);对HCN4通道从1330.5±59.8 ms(n=8)增为1973.1±83.6 ms(0.03 mg/ml,n=8,P〈0.05),而银杏叶提取物对HCN电流的去激活时间常数并未明显改变。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不可逆的作用于HCN2、4通道,且对HCN4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HCN2通道,减慢了通道的激活动力学,而对通道的去激活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一种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并含人类基因内参检测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目前发现的所有来源的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方法 针对登革病毒3′端非编码区和基孔肯雅病毒结构蛋白E2-6K-E1区以及人体各类组织细胞中均能稳定表达的RNAse P基因,设计了3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1套能同时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及含有人类基因检测内参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并对临床发热病人标本进行了应用评估。结果 该方法对检测体外转录合成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RNA的灵敏性可达最低每个反应10~100拷贝,对检测登革1型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灵敏性分别可达最低每个反应0.1 TCID50/mL和1 TCID50/mL。用20株登革病毒、4株基孔肯雅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盖塔病毒、辛德毕斯病毒各1株进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方法应用于189份发热病人血清标本检测,可准确地鉴定出其中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且所有血清标本均能被内参引物和探针有效地扩增和杂交。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且含人类基因内参检测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多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人早期快速鉴别诊断的有效工具,也可用于蚊媒携带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的高通量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变化,以及大鼠主动脉组织中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对应的受体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炎症因子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实验动物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钙化组,每组8只,钙化组采用维生素D3(300 000 U/kg1次肌肉注射)和尼古丁(25 mg/kg溶于花生油中,早、晚各灌胃1次)诱导大鼠血管钙化模型,用Von Kos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程度,用钙离子测试盒、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测定大鼠主动脉钙含量和ALP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组织炎症因子受体表达。结果Von Kossa染色可见血管钙化模型大鼠主动脉有大量黑色颗粒沉淀。钙化组血管钙含量、AL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2±0.05)μmol/g蛋白vs.(0.23±0.02)μmol/g蛋白,P〈0.01;(170.70±14.04)U/g蛋白vs.(110.30±14.05)U/g蛋白,P〈0.01]。钙化组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和MCP-1)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0±0.14)mg/L vs.(1.69±0.24)mg/L,P〈0.01;(182.80±4.48)ng/L vs.(153.10±4.28)ng/L,P〈0.01;(83.07±2.37)ng/L vs.(70.52±2.12)ng/L,P〈0.01]。与正常组相比,血管钙化模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的炎症因子相应受体(IL-6受体和MCP-1受体)的表达亦同步上调。结论钙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主动脉相应受体表达上调,提示炎症因子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老年结肠癌患者树突细胞(DC)免疫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和化疗基础上给予DC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4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0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的DC免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清除效果,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获得较单纯术后化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者PD-1表达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阳性百分比为2.5±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0.1%,P<0.001);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百分比为2.6±0.7%,与缓解期比无统计学差异(3.4±0.8%);16例女性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百分比为3.5±0.7%,亦略高于6例男性患者的1.3±0.3%,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2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率增加,PD-1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籍汉族α-地中海贫血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在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上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CR-SBT),对广西梧州籍汉族117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LA-A、B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应用Arlequin V3.5软件,以最大似然法分析单倍型频率。结果在117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共检出高分辨HLA-A等位基因17个,HLA-B等位基因33个。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A*11:01(27.35%),B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B*40:01(15.38%)和B*46:01(14.96%)。频率最高的HLA-A-B单倍型有A*33:03-B*58:01(11.49%)、A*02:07-B*46:01(8.33%)、A*11:01-B*40:01(6.34%)。连锁不平衡最显著的单倍型是A*33:03-B*58:01、A*02:07-B*46:01、A*74:02-B*51:01、A*02:03-B*38:02、A*11:02-B*27:04。结论广西梧州籍汉族α-地中海贫血患者HLA-A、B等位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其双座位单倍型具有地区性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不均一性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联系.方法 30只兔经Ian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分别在基线、PKC激动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100 nmol/L)及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500 nmol/L)状态下,应用程控刺激(S1S2)及动态S1刺激记录心室10个局部位点的动作电位时限(APD)、有效不应期(ERP)以及交替和VA发生阈值,分析APD及ERP的空间离散度(COv).同时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心室各点PK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 应用PKC激动剂可导致各记录位点APD及ERP发生不均一性缩短,使离散度指标COV-APD90和COV-ERP显著增大(P<0.05),左心室较明显(COV-APD90:0.05±0.01比0.08±0.03,P<0.01;COV-ERP:0.05±0.01比0.09±0.03,P<0.01).在PKC激动剂作用下,VA诱发率较基线状态下显著升高(86.7%比40.0%,P<0.05),并且各点发生APD交替现象和VA的阈值明显降低(P<0.05).但PKC抑制剂可减小复极离散度以及升高交替和VA阈值,并使之恢复至基线水平.分析各点PKC亚型表达发现PKC-α和PKC-β的mRNA表达存在空间差异性,且该特征与PKC激动剂灌注前后APD及ERP差值的标准化比值呈现相似分布趋势.结论 PKC激活导致心室空间电生理特征的不均一性主要归因于PKC亚型的差异性分布,为VA的发生提供了潜在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链霉素耐药相关的潜在蛋白。 方法 以药物敏感株(01105)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结合Nano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仪(LC-MS-M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并相对定量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与链霉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02166菌体蛋白。 结果02166菌株分别与01105菌株和H37Rv菌株比较差异表达蛋白为153个和130个,02166菌株与01105菌株和H37Rv比较差异表达蛋白均为86个(共同差异表达蛋白)。差异表达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布广泛,相对分子质量从7.63~326.22,等电点从3.74~12.48,其主要参与中间代谢、呼吸作用和脂类代谢。共同差异表达蛋白:9个核糖体蛋白(Rv0056、Rv0651、Rv0652、Rv0701、Rv0719、Rv1630、Rv2785c、Rv2909c和Rv3458c)在02166菌株中表达下调;5个蛋白(Rv0234c、Rv2466c、Rv2626c、Rv2986c和Rv3118)在02166菌株中呈显著差异表达,其中琥珀酸半醛脱氢酶(Rv0234c)和假定未知蛋白(Rv2466c)在02166菌株中表达上调倍数>1.2,DNA结合蛋白HU同系物hupB(Rv2986c)、假定未知蛋白(Rv2626c和Rv3118)在02166菌株中表达下调倍数<0.5。 结论iTRAQ发现了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或链霉素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