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119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农民工的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现普遍认为流动人口是AIDS由高危人群传入一般人群的桥梁人群[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流动人口达1.2亿多,而其中8 000万人是农民工[2]。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居无定所、收入不充裕,工作环境较差,易发生高危行为(如卖淫、嫖娼、多性伴侣及静脉吸毒等),且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欠缺,这些都使他们更易成为HIV的感染者和传播者[3]。另外有些农民工可能来自一些AIDS高发地区,如果他们继续流动,可以促使HIV的蔓延与传播。近些年已有研究者将…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主动预控技术在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0月31日在围产门诊建档且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管理;将2018年11月1日~2019年8月31日在围产门诊建档且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实验组,接受有利于母乳喂养行为的主动预控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肿胀情况、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乳房中重度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主动预控技术对母婴分离产妇施以母乳喂养管理,可明显缩短泌乳始动时间,降低乳房肿胀度,提高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收治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与恶化组;重点分析病程超过1周的122例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后方程,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感染与非乙肝病毒感染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应用核苷类药物的乙肝相关肝衰竭自行停药者预后差(P<0.05).恶化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生率高于好转组(P<0.05),基线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好转组(P<0.01),基线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对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NR及HE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t(P) <0.1648者,恶化的可能性为95.1%;INR< 1.75者,好转可能性为76.6%.结论 乙肝相关肝衰竭自行停用核苷类药物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ALB、INR、Hb、PLT、SBP、HE、HRS的发生影响肝衰竭预后.INR及HE是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器官捐赠的主要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综述。影响器官捐赠的主要因素有传统观念、脑死亡、组织协调和器官捐赠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索SDF1 3’A、CCR2 64I、-2 5 18MCP 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按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对 12 1例SLE病人分组 ,探索SDF1 3’A、CCR2 64I、-2 5 18MCP 1基因多态性与自身抗体、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性。结果 SDF1 3’A、-2 5 18MCP 1、CCR2 64I基因多态性与SLE自身抗体的产生均无关。而有关节炎病人中 -2 5 18MCP 1G/A基因型频率高于无关节炎病人 (Pc =0 .0 18,OR =3 .0 8,95 %为 1.2 7~ 7.5 7)。三种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血清中IgG、IgA、IgM、C3 、C4、ESR水平和SLE DAI间均未见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2 5 18MCP 1基因多态性与SLE病人的关节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6.
1983~1985年对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了胸腺肽、六合氨基酸、血制品,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综合疗法。1986年以来,本协作组采用以肝细胞生长素为主的多种疗法,本文对其各自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2008~ 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对2008~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41.51/10万;死亡60例,年平均死亡率0.35/10万;病死率0.14%.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二者占发病总数的77.56%.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疟疾、麻疹是沿淮某市传染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查检表在肿瘤病房留置针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质控)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外周留置针置入和日常维护集束化查检表进行护理质控。比较2组护士静脉留置针规范化使用情况,包括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比较患者因留置针并发症(静脉炎或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因静脉炎和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查检表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推动护士同质化、规范化操作行为,可有效降低肿瘤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9.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丙型肝炎临床病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引物特异PCR法对沈阳地区83例各型丙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旨在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表明:HCV-Ⅱ型感染占57.3%(51/89)、HCV-Ⅲ型感染占28.1%(25/89)、Ⅱ/Ⅲ混合型感染占13.5%(12/89)、未分型占1.1%(189);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HCV-Ⅱ型感染分别占62.5%、35.5%、66.7%、85.7%、90.9%及100%,而HCV-Ⅲ型感染分别占25%、46.7%、8.3%、0%、9.1%及0%。提示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Ⅲ型及Ⅱ/Ⅲ混合型,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SARS之后《传染病防治法》的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又称传染性非典性肺炎。2 0 0 3年春 SARS的突然袭击 ,震惊了国人 ,也震惊了世界 ,使政府更加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作为医务工作者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教育必不可少。基于上述背景 ,我校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 ,加强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为正确评估实际教学效果 ,我们对该批毕业生在学习前、后对《传染病防治法》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我校毕业生按专业进行按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