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0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690篇
内科学   358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2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4篇
综合类   1516篇
预防医学   45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578篇
  9篇
中国医学   714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52例,应用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临床用药为伊立替康,观察组临床用药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血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癌胚抗原、糖链抗原242、基质金属蛋白酶2、脂肪酸合酶、神经纤毛蛋白-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46%、(5.09±0.98)ng/mL、(15.12±3.18)IU/mL、(55.69±7.58)ng/mL、(3.84±2.37)mg/L、(10.14±1.41)μg/mL、15.3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24;t=7.681,P<0.001;t=4.710,P<0.001;t=2.853,P<0.001;t=3.620,P<0.001;t=7.780,P<0.001;χ2=4.591,P=0.032...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胃功能出血复发。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诊治的66例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33例行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相关指标、胃肠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胃功能出血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93%,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χ2=5.3455);研究组的PGⅠ、HCT、PGⅡ、HGB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t=16.1895;7.7500;11.7296;4.5027);研究组的GSRS和GIS评分分别为(17.06±3.15)分、(12.53±3.8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t=15.8734;12.2252);研究组无复发低于对照组18.1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24%(P<0.05,χ2=4.2429;4.5833)。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姜黄素和索拉非尼联合应用对人肾癌786-O 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 MTT 法观察姜黄素和索拉非尼对人肾癌细胞786-O 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姜黄素及索拉非尼能抑制人肾癌786-O 细胞株的增殖,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两者作用人肾癌786-O 细胞株48 h 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分别为29.2μmol/ L、6.5μmol/ L。姜黄素6.25μmol/ L、12.5μmol/ L、25μmol/ L、50μmol/ L 与索拉非尼1.5μmol/ L、3μmol/ L、6μmol/ L、12μmol/ L、联合24 h、48 h、72 h 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索拉非尼、姜黄素组( P ﹤0.05)。结论姜黄素在体外对人肾癌786-O 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索拉非尼对人肾癌786-O 细胞株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miR-30a-5p对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miR-30a-5p的表达;将Hep-2细胞分为NC组(转染miR-30a-5p mimics阴性对照)、miR-30a-5p组(转染miR-30a-5p mimics)、anti-NC组(转染miR-30a-5p inhibitor阴性对照)和anti-30a-5p组(转染miR-30a-5p inhibitor),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 V-FITC/PI 双染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细胞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0a-5p和SOX9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表达量(1.00±0.10)相比,喉癌组织中miR-30a-5p的表达水平(0.37±0.03)显著降低(P <0.05)。与NC组相比,miR-30a-5p组细胞活性(48小时:0.42±0.03 vs 0.58±0.04)降低,细胞克隆数(75.36±6.85 vs 136.25±10.50)降低,细胞凋亡率[(23.86±2.21)% vs(9.95±1.16)%]升高(P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OX9-WT质粒的Hep-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 <0.05),而转染SOX9-MUT质粒的Hep-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变化。anti-miR-30a-5p组对He p -2细胞的作用与miR-30 a -5p组相反。结论  miR-30a-5p可能通过靶向下调SOX9抑制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模拟桥脑小脑角入路显微解剖的方法,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动脉的解剖关系.方法采用2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两侧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或血管接触的机率相同(P>0.05),但以小脑上动脉为主.三叉神经与矢状面成角12°±3°,与冠状面成角75°±5°,与水平面成角9°±3°.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开展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或其它桥脑小脑角手术提供了一定的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嗅觉障碍不仅影响气味的识别,还会影响记忆、食欲、免疫和情感的体验,而且可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生。嗅觉障碍病因众多,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局限。本文通过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嗅觉障碍的相关研究文献,探析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诊疗思路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求为临床医生治疗嗅觉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介绍浙派医家盛燮荪的针灸腧穴理论创见。盛老阐述五体刺法理论,不仅可应用于形体病证,也可用于脏腑病证,尤其骨边刺法对针灸治疗痛证具有指导意义;完善"上补下泻"针法,充实针刺补泻理论;提出腧穴变通取用论、腧穴穴组现象及横向组合应用,强化针刺感应,促进针刺调气,提高临床疗效;首创针灸处方配穴"主、客、辅、应、俞、募、奇"七字诀,使针灸诊疗模式更加简明更具可操作性,对针灸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老年肺癌患者医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老年肺癌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开胸手术是最为疼痛的手术之一。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所导致的并发症,我们进行肋间神经冷冻与硬膜外置泵镇痛的临床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我院常规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5.5岁。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组,  相似文献   
110.
由于受解剖知识和科技的局限,古代医学家对肿瘤的认识和诊治尚难系统深入。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也没有与现今肿瘤完全一致的专一确切称谓,各种名称散在于多种经典和后世著述中,其总的称谓有瘤、积、息积、恶肉、瘪肉、癌、岩等,具体称谓则不计其数。命名角度和依据各不相同,或从病因,或依病机,或据症状,各树一帜。但有的称谓却闪灼着古人惊人的智慧,隐示其天才的设想。笔者从中医经典著作、历代著述入手,以“考据文字,寻名责实,贯通医理”的研究方法,对古籍中恶性肿瘤之各种称谓进行文义考析,以期阐发中医对肿瘤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