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考察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组织损害程度、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全负重功能训练时间等指标。患者术后随访1年,评估术后3、6、12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组织损害程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B组(P<0.05);全负重功能训练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害小、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陈旧性OVCF接受改良PVP治疗的25例(36个节段)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PVP技术治疗陈旧性OVCF可很好地重建病变椎体高度,其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边和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随访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复查X片测量腰椎水平位移和矢状面位移;采用UCLA标准评价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术后3月和1年两组融合率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无退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X片主要表现为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椎间隙高度和水平位移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即出现椎间隙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年椎间隙高度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可获得较好的脊柱稳定性,并减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