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综合类 | 4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金标记免疫染色观察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与E.coliJ5细胞的相互作用俞晓峰曹军田李豫川黄策(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应用胶体金标记物免疫染色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抗细菌脂多糖(LPS)中核心糖脂域单克隆抗体(McA... 相似文献
62.
单克隆抗体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检测粪便中痢疾杆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试剂,建立了直接用于快速检测粪便中福氏痢疾杆菌的一种新方法即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SPASE)。检测210份疑似细菌性痢疾患者粪便标本的结果证明,用常规培养法检测阳性者,SPASE法检测均阳性,两类方法的符合率为81.9%;常规培养法阳性率43.3%而SPASE法则为61.5%(P<0.001)。SPASE法全过程仅需2.5~3小时,可检出103~104个/ml细菌,这种快速免疫法不仅能检出完整的细菌,而且也能检出其裂解产物,从而证实了SPASE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且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加之实验程序简单,甚适于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63.
采用细菌混合胃膜素(mucin,Mu)、血红蛋白(Hemoglubin,Hb)感染小鼠,建立小鼠Mu/Hb感染模型,并在此模型中评价了内毒素核心精脂单克隆抗体(3H_42F_7、2D_6E_7)抗S.minnesota野生菌的保护效果。Mu和Hb本身对小鼠无致病作用,然而与攻击菌混合感染小鼠,能显著增强攻击菌毒力,降低攻击菌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在本次实验中使S.minnesoat野生茵LD_(50)降低了2000倍。在该模型中,3H_42F_7抗体表现良好抗S.minnesota野生菌感染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2D_6E_7抗体未显示有明显保护性(P>0.01),提示Mu/Hb感染模型适用于评价内毒素核心糖脂抗体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64.
抗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单克隆抗体 ( Mc Ab)在临床治疗败血症休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传统的抗体制备技术在获得这样的自身组分的人源 Mc Ab时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抗 TNF- α Mc Ab的研制现状 ,并分析了噬菌体抗体技术在制备人源抗TNF- α Mc Ab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65.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细菌内毒素核心糖脂单克隆抗体(MAb)具有明显降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病死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中和内毒素毒性部位,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在研究中出现的不一致结果则可能主要由于研究方法学上的差异所致。目前这类MAb作为防治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方法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66.
临床化验和食品卫生检验的自动化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检出技术。其中一种崭新的有应用潜力的技术途径是相干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即用相干光学系统对输入函数(如细菌细胞的负像)实行傅氏变换的运算。 相似文献
67.
黄策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3,(3)
作者证明了玻片固相抗体吸附免疫荧光技术(SPAI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了使SPAIF的操作程序标准化,改进其技术性能,本文对SPAIF的主要试验条件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8.
69.
在细菌学快速诊断技术中,如何从杂菌和杂质的混合体中将所要检查的菌种(目的菌)挑选出来,乃是首要的关键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问题。差速离心和微孔薄膜过滤技术只能达到浓缩的目的,选择性增菌培养也只能相对地使目的菌呈优势生长,都不能解决杂菌杂质的去除问题。免疫吸附剂技术的发展,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Коникова氏等利用抗体致敏红血球结合离心沉淀,可使炭疽杆菌等四种细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 探讨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75例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分析脂肪增多部位、形态特征以及硬膜囊盲端位置和受压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硬膜外脂肪均呈绫带状,位于硬膜囊腹侧72例,背侧3例。轻度21例,仅2例(9.5%)硬膜囊受压,矩形1例,不规则1例,盲端随机位于S1椎体节段平面。中度31例,14例(45.2%)硬膜囊受压,不规则8例,“Y”形4例,三角形2例,24例(77.4%)盲管位于S1中部至L5下缘平面。重度23例,硬膜囊均明显受压(100.0%),表现为“Y”形9例,不规则形7例,星形3例,点线形3例,三角形1例,19例(82.6%)盲端约平于L5下缘平面。结论 腰5/骶1节段不同程度硬膜外脂肪增多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分级越高,硬膜囊受压比例越高,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示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