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经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的“全身CT、MRI诊断和神经介入学习班”被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经过规范或非规范的专业培训,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部分非高等院校毕业的但...  相似文献   
72.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其中10个病灶有明显水肿。MRI对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比CT更有效、MRI示大部分病灶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了CT和MRI误诊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3.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DSA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中的DSA形态学征象。材料和方法:纠集经IADSA为颅内AVM的183例DSA片,分析颅内AVM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浅部位者占68.9%;体积为0~30mm^3者占79.3%;严重盗血者占19.7%;发现与颅内AVM相关的动脉瘤占16.9%;发现中央静脉引流及混合静脉引流者共53.0%;有引流静脉狭窄者占8.2%。结论:颅内AVM多位地表浅部位;体积多在0~30mm^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MDS)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其缺陷,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 20例患者的21个动脉瘤中,7个动脉瘤采用MDS栓塞治疗,1采用GDC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除1例患者栓塞后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的20个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后3个月DSA随访,13个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动脉瘤部分闭塞。结论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可靠,危险性小,是目前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5.
听神经瘤CT和MRI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比研究MRI与CT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就50例手术病理证实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前MRI及CT检查资料,对比观察肿瘤结构(囊变,出血,钙化,肿瘤血管、包膜…)及周围解剖改变(内听道扩大,三叉神经受压、脑干受压移位,四脑室变形…)在两法中的不同显示率及比较两法对病灶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不同准确率.结果:CT对听神经瘤诊断的敏感性(检出率)为88%,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8%.MRI则分别为96%.94%、94%.在定位和定性诊断中,MRI较CT为好。对病变周围结构改变的观察以及微小听神经瘤的显示,MRI优点更为明显.结论:分析了MRI和CT漏、误诊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听神经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6.
本院自1993年11月至1994年4月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例。其中4例穿刺成功,1例失败,1例于术后2月余复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手术后出现一过性肝性脑病症状。门静脉压力从术前35.5±3.3cmH_2O降至术后的24.3±4.5cmH_2O,术后测压显示门腔静脉压力差为8.4±0.7cmH_2O。术后1个月食管钡餐随访,食管静脉曲张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作者认为: TIPS操作较外科手术简便,适应证广,降低门脉压力可靠,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此外,内支架的选择对防止TIPS术后分流道狭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7.
髓内脂肪瘤的MRI诊断二例黄祥龙,邓刚,沈天真,陈星荣髓内脂肪瘤发病率极低,其MRI表现国外仅见少数报告。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就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脂肪瘤报告如下:[例1]男性,18岁,双下肢麻木无力、排便障碍、行走不便6天急诊入院。查体:颅N征...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颅底骨源性良性及瘤样病变的MRI表现并与CT和病理对照研究。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骨源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21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黏液性纤维瘤4例,骨化性纤维瘤3例,骨瘤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9例),全部行MRI检查(14例增强检查),7例CT检查。结果:绝大多数病变均有清晰的边界,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增强后呈周边及不均匀强化。MR对钙化和骨质破坏的显示不如CT敏感。结论:MRI对颅底骨源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79.
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是近十年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进展。目前微弹簧圈种类主要有 2种 :一种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 ,另一种是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别采用GDC和MDS共栓塞治疗了 3 0例动脉瘤患者 ,3 1个动脉瘤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了随访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3 0例动脉瘤患者中 ,男 1 9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4 5岁 ( 1 9~ 65岁 )。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1 2个 ( 1例患者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 ) ,前交通动脉瘤 5个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5个 ,颈内动脉C1 2段动脉瘤 6个 …  相似文献   
80.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出血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年龄、性别、大小、部位、供血动脉条数、引流静脉数目等与出血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静脉畸形。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分别作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本组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经统计学(X2检验)提示:1.年龄与出血有显著关系,但与性别无关系。2.小型颅内动静畸形出血危险性明显高于大型者。3.深部者出血危险性高于半球者。4.引流静脉条数少者出血危险性大于引流静脉条数多者。5.供血动脉条数多少与出血无明显关系。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除了与年龄、大小、部位、引流静脉条数多少有关外,体力活动、情绪波动、大小便时血压升高均可能导致出血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