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97篇 |
免费 | 1948篇 |
国内免费 | 12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8篇 |
儿科学 | 290篇 |
妇产科学 | 150篇 |
基础医学 | 1724篇 |
口腔科学 | 309篇 |
临床医学 | 5054篇 |
内科学 | 3341篇 |
皮肤病学 | 321篇 |
神经病学 | 511篇 |
特种医学 | 11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719篇 |
综合类 | 10580篇 |
预防医学 | 4156篇 |
眼科学 | 178篇 |
药学 | 4210篇 |
82篇 | |
中国医学 | 4092篇 |
肿瘤学 | 9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4篇 |
2023年 | 859篇 |
2022年 | 936篇 |
2021年 | 1265篇 |
2020年 | 1044篇 |
2019年 | 877篇 |
2018年 | 863篇 |
2017年 | 552篇 |
2016年 | 733篇 |
2015年 | 830篇 |
2014年 | 1808篇 |
2013年 | 1607篇 |
2012年 | 1772篇 |
2011年 | 1872篇 |
2010年 | 1845篇 |
2009年 | 1898篇 |
2008年 | 1821篇 |
2007年 | 1856篇 |
2006年 | 1653篇 |
2005年 | 1660篇 |
2004年 | 1667篇 |
2003年 | 1521篇 |
2002年 | 1228篇 |
2001年 | 1273篇 |
2000年 | 1042篇 |
1999年 | 809篇 |
1998年 | 723篇 |
1997年 | 588篇 |
1996年 | 556篇 |
1995年 | 553篇 |
1994年 | 500篇 |
1993年 | 376篇 |
1992年 | 347篇 |
1991年 | 319篇 |
1990年 | 312篇 |
1989年 | 257篇 |
1988年 | 249篇 |
1987年 | 230篇 |
1986年 | 171篇 |
1985年 | 195篇 |
1984年 | 184篇 |
1983年 | 187篇 |
1982年 | 157篇 |
1981年 | 118篇 |
1980年 | 74篇 |
1979年 | 41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16篇 |
1965年 | 26篇 |
1959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探究清热利湿祛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祛瘀汤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评价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前列腺液中WBC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86%,较对照组的73.68%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IEF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NIH-CPSI评分及QOL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前列腺液WBC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液中SIg A及Ig G含量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利湿祛瘀法可显著改善慢性前列腺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其局部炎性反应,并可有效降低其前列腺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调节局部免疫应答,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2.
蔡连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先兆流产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肾不足,或兼有阴血亏虚,脾虚则胎失所养,肾虚则胎失所系,阴血虚则灼伤胞络,以致胎漏或胎动不安,治疗以补肾健脾、清热安胎为基本大法,自拟补肾安胎方为基础方,临床衷中参西,用药灵活,重视孕前调理以预培其损,注重心理疏导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90岁以上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90岁以上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女35例;年龄90~99岁,平均92.3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15例,Ⅲ型32例,Ⅳ型17例。合并3种以上合并症者37例(57.8%)。受伤至入院时间2 h~8 d,平均65 h。入院后检测血红蛋白86~152 g/L,平均117 g/L;白蛋白31.3~42.0 g/L,平均36.2 g/L。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28例,Ⅲ级23例,Ⅳ级13例。谵妄患者18例(28.1%)。其中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出院后1年,若患者死亡则以死亡为终点,观察记录患者出院后死亡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筛选死亡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住院时间2~49 d,平均19.4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10.1个月。30 d死亡率10.9%(7/64),1年死亡率23.4%(15/64)。其中死于心力衰竭5例,呼吸衰竭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SA分级、合并症、入院后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是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ASA分级Ⅲ、Ⅳ级、合并症≥3种、血红蛋白120 g/L是老龄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合并症,纠正营养状况,加强多学科协作,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调查ICU护士和普通病房护士对ICU转出患者交接班认知现状,为有效实施ICU转出患者延续护理服务及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三甲医院107名ICU护士和373名普通病房护士在转出患者在认知、态度、执行过程中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发现护士ICU护士和普通病房在交接班时对于患者的一般信息、生命体征、专科病情交接、心理情况、药物交接、医院感染交接、患者物品交接等方面,认知有不同;普通病房护士和ICU护士对ICU转出患者交接时的药物、管道和皮肤的交接方面均认为非常重要。结论针对ICU护士和普通病房护士的不同培训需求,应提供不同的系统、规范化的培训。 相似文献
55.
一、临床资料该患者女性,41岁。平素对染发剂等化学物质过敏,因宫外孕行甲氨碟吟治疗,以每日20mg,肌肉注射,连用5日。总量为100mg,于用药第5日出现咽痛、口腔粘膜多处溃疡、发热、体温38℃以上,出现以颈部躯干为主的红包充血性皮疹伴搔痒,停药第3日,出现齿龈红肿、口唇及口腔粘膜大面积破溃,声嘶、张口饮水困难,全身皮肤大片红色充血性皮疹呈色素沉着。化验末梢血象白细胞数0.6×10~9/L,中性分叶27%,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21×10~9/L,骨髓像检查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粒细胞增生减低占5%,均为分叶、红系形态比例基本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分布减少。经给予惠尔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氟康唑、头孢吡肟等,体温降至正常,但口腔粘膜溃 相似文献
56.
近30多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中心的作用。对急性创伤患者而言,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中,CT检查由于其突出的空间分辨率、快捷的扫描速度、对形态学细节的精细显示以及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准确反映,已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特别是在腹部创伤领域,不论是显示腹部脏器(实质和空腔脏器)的损伤,还是显示腹膜腔、腹膜后和腹壁的异常,不论是发现创伤改 相似文献
57.
目的:阿司匹林属非甾体类抗炎药,常期以来被认为具有肾毒性。本文选取肾脏疾病中数量较多的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科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CKD3期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指征为轻度头晕及胸闷(包括心电图ST-T改变),且无反指征(如上消化出血和严重溃疡病)。患者随机进入阿司匹林组(100 mg/d)和空白对照组,随访6个月。主要观查血小板聚集功能(ADP诱导法)、血肌酐(Scr)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以及尿蛋白量的变化。结果:最终进入统计的患者为36例(每组各为18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6±9.8)岁,Scr(121.8±26.1)μmol/L,e GFR(53.4±12.3)ml·min-1·1.73 m-2(EPI公式),e GFR(50.5±10.3)ml·min-1·1.73 m-2(MDRD简化公式),24 h尿蛋白(0.748±0.27)g。(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小板计数、血尿素(BUN)、Scr、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24 h尿蛋白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6月两组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EPI和MDRD自身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两组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自身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和6月两组ACR和尿红细胞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月和6月,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月64.6∶74.9,6月61.9∶75.1),P=0.000。(5)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治疗后3月和6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月64.6∶74.4,6月61.9∶74.4),P=0.000,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6)两组治疗后粪隐血均为阴性,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对CKD3期患者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8.
<正>C_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术后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复杂,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该并发症的特点及如何预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本文对近年C_5神经根麻痹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如何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等进行了文献回顾、分析。现综述如下。1 C_5神经根麻痹临床特点及发生率颈前路及颈后路减压术后均会导致C_5神经根麻痹,通常发生于术后24 h~2个月,大部分患者于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50例,活动期31例,非活动期19例,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给予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进行检查,观察所有患者之间的检查结果。结果活动期的患者,IgG和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检查结果中C3和C4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的患者,检查报告中IgG和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之间免疫性各项指标阳性检测对比,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给予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有效的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且对预后有一定的检测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0.
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E复合β┐地中海贫血3例报告赵应斌黄紫红(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545001)关键词血红蛋白Eβ-地中海贫血电泳1病例1.1病例1,女,7岁。贫血6年余,于1991年11月来院就诊。患儿曾在外院作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发现快速HbH区带,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