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14+113
19世纪末,实验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医学教育的兴起与传播。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萌发时期。早在1900年,一位叫亨比·色古利的先生和98岁的亚瑟西·威廉, 相似文献
33.
34.
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3):20133
雅礼协会定址湖南湖南,为中国的一个省,虽在内地,却南邻广东,北靠湖北,可从汉口进入长江,其南通北达地理位置和2100万人口的拥有量,使其成为雅礼协会后来立足发展的最有希望的理想之地.湖南传教情况的改善比中国其他地方要晚几十年.20世纪初,湖南的排外情绪一直妨碍着西方传教士和中国信徒定时举行宗教活动.虽然哈蓝·比奇赞扬长沙的整洁繁荣,但在其他一些美国人看到的却是高耸城墙里面的窄街. 相似文献
35.
36.
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5):20135
到长沙,胡美等按照雅礼协会的计划就是要办一所医科大学。但最早开业的却是一家医院--雅礼医院,这其中的缘由,我们在后面将会有详尽的叙述。
还是回到湘雅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人物胡美身上,从1905年来长沙,胡美为实现在中国办学办医的宏大梦想开始了他的一步步计划。
第一步,过语言关和了解中国人习俗。胡美1905年来长沙后,即拜杨熙少老先生为汉语教员,在风光秀丽的江西庐山牯岭苦学汉语。直到1906年夏,他的汉语口语能力,已经达到与国人自由交谈的水平。期间,按照杨先生的要求以及入乡随俗的做法,师生两人翻遍了在中国很有历史来头的百家姓一书,依照Edward Hume英文姓名的谐音,取汉语名叫胡美,使他在后来与国人交往时,能流利地介绍到:“敝姓胡,叫胡美,你称我胡先生或胡医师都可以。”杨熙少能成为胡美的汉语教员,这得益于杨熙少中青年时期,任职上海翻译馆,主持《圣经》的翻译。杨、胡结缘,使杨的下一辈有6人成了湘雅的学生,其中还有一位国内著名的医学科学家、临床细胞学专家杨大望教授,就是杨熙少的女儿。 相似文献
还是回到湘雅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人物胡美身上,从1905年来长沙,胡美为实现在中国办学办医的宏大梦想开始了他的一步步计划。
第一步,过语言关和了解中国人习俗。胡美1905年来长沙后,即拜杨熙少老先生为汉语教员,在风光秀丽的江西庐山牯岭苦学汉语。直到1906年夏,他的汉语口语能力,已经达到与国人自由交谈的水平。期间,按照杨先生的要求以及入乡随俗的做法,师生两人翻遍了在中国很有历史来头的百家姓一书,依照Edward Hume英文姓名的谐音,取汉语名叫胡美,使他在后来与国人交往时,能流利地介绍到:“敝姓胡,叫胡美,你称我胡先生或胡医师都可以。”杨熙少能成为胡美的汉语教员,这得益于杨熙少中青年时期,任职上海翻译馆,主持《圣经》的翻译。杨、胡结缘,使杨的下一辈有6人成了湘雅的学生,其中还有一位国内著名的医学科学家、临床细胞学专家杨大望教授,就是杨熙少的女儿。 相似文献
37.
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4):20134
胡美等奉命来长沙哈蓝·比奇决定选定长沙兴医办学后,再次从中国致信正在印度孟买行医的爱德华·胡美(Edward Hume)来华工作:请赶快到中国来吧,这里比印度更需要你!……你在孟买所做的任何事业,决不能和在长沙的机遇相比.……湖南省虽然到现在还被认为是排外的,但是现在因通商条约的签订,外国人已经能来居住和工作.这里的人们很有知识,大部分受过教育,富有创造能力;无疑的,他们会欢迎一位西洋医生来创办一所新式医院的.不要多久,你就可以在湖南创办一所医科大学,这里才是你应该工作的地方,希望你立刻就来. 相似文献
38.
39.
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8):824-824
1910年,胡美已在湖南生活了近5年.雅礼医院的工作人员从最初的3人,增加医、护、工各一人后,变成了6人.胡美主持雅礼医院也已经4年多,但除他与侯医师之外,医院里再没有一位受过现代医学系统教育的人可以与他商量医务上的事情,他深感业务人员的缺乏.1910年2月,他们新增了一位重要人物——颜福庆博士.这是一个不但对湘雅发展至关重要,更对现代医学教育影响深远的人物.在我们接下来的故事集中会有他大量的故事出现. 相似文献
40.
黄珊琦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4,(1)
医院开业数周后的某天,胡美来到街对面的雅礼大学堂,在校内消息栏上,看到了报纸上刊发的一则消息,在感谢雅礼医院的标题下,有如下叙述:宝南街杨老娭(匏),年已70,由于阴阳失调,长期患病,曾遍请城内名医诊治,也拜过城内庙宇中的得道高僧、各位菩萨,终未能解除疾患.不久前,病家经友人介绍,把杨娭=送到西牌楼雅礼医院,外国医生为她开刀治疗,手术时她没有感到任何痛苦,现已痊愈.杨氏全家不胜感激之至,特此致谢.这封信登在当时发行的日报上,胡美读后颇感欣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