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42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801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57篇
  10篇
中国医学   337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峰、二尖瓣A峰,并根据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脏输出指数、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二尖瓣E峰/二尖瓣A峰(E/A)比值,分析tHcy与上述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CAPD组和对照组平均血浆t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D组和对照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心脏输出指数,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A比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Hcy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05、0.387,均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A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52、-0.396,均P<0.01).这种相关性在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剔除了性别、年龄、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等因素影响后仍然存在.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高Hcy血症可能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常见诱因,探讨SIRS与ACLF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3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SIRS分为SIRS组(282例)和非SIRS组(211例),分析SIRS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转归;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诱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CLF患者SIRS发生率57.20%。引起SIRS最常见诱因为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且与预后明显相关(OR分别为4.355和3.557,P<0.05)。SIRS严重者,病死率高(P<0.05)。结论感染与消化道出血是ACLF发生SIRS的最常见诱因,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纪辉  匡玉庭  黄燕 《江苏医药》2012,38(17):2061-2063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脾切组(332例)和非脾切组(264例);对2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为A级(72例)、B级(146例)和C级(52例),分析其病死率和再出血时间。结果整体资料的脾切组病死率5.30%,低于非脾切组的16.27%(P<0.0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脾切组(137例)病死率2.19%,低于非脾切组(133例)的12.78%,且再出血时间较非脾切组延长[(39.28±24.75)个月vs.(14.83±11.82)个月](P<0.01)。Child A和B级患者脾切组病死率低于非脾切组(2.6%vs.11.4%)(P<0.05)。结论脾切除术加断流术可明显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肺结节病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治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3例肺结节病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3例为I期,9例为Ⅱ期,1例为Ⅲ期;8例曾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2例曾误诊为肺癌。13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0.5~1.0mg/(kg·d)并逐渐减量治疗。治疗1个月后,5例胸腔积液消失,4例明显减少;3个月后13例患者胸腔积液均消失,3例留有胸膜肥厚。结论肺结节病出现胸腔积液的机制不明,有症状的伴有胸腔积液的结节病患者需要行激素治疗。结节病并胸腔积液确诊依赖胸膜、肺、支气管活检,结合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照研究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与开放性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手术后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组患者34例,行开放性取石术对照组患者26例,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统计指标的差异。结果护理组平均手术时间(63.21±6.72)min,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22±1.28)min,平均住院时间(3.4±1.8)d,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对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眩晕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1.53 mg/kg灌胃治疗)、实验组(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141.7 mg/kg灌胃治疗),每组10只;将切除的一侧横突间骨翼置入骨膜下椎动脉内侧,以复制VBI眩晕模型;连续给药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环磷酸腺苷(cycli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ET-1、TXB2、6-Keto-PGF1α、cAMP含量以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VBI眩晕的治疗作用与降低血浆ET-1和cAMP含量,恢复TXB2/6-Keto-PGF1α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相关表面分子CD35与疟疾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西地区少数民族人群曾经感染或者正在感染疟疾的587例患者(疟疾易感组)和560例健康成年人(非易感组)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的表达水平,以探讨疟疾感染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疟疾易感组红细胞CD35平均荧光强度为(60.81±29.73),明显低于非易感组的(67.93±25.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935,P=0.000)。结论桂西地区少数民族疟疾易感人群中,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与疟疾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疟疾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干姜、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荜茇、荜澄茄、花椒、胡椒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期观察温中散寒药的温胃、护胃作用,探讨温中散寒药的作用机制与药效本质。 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15个组: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组、干姜组、肉桂组、丁香组、吴茱萸组、小茴香组、高良姜组、荜茇组、荜澄茄组、花椒组、胡椒组、石膏组、黄连组。灌服知母水提液17.5 g·kg-1,2次/d,连续2 d建立大鼠胃实寒证模型。附子组13.5 g·kg-1,干姜、胡椒组8.1 g·kg-1,肉桂、吴茱萸组4.1 g·kg-1,丁香、荜茇、荜澄茄组2.7 g·kg-1,小茴香、高良姜、花椒组5.4 g·kg-1,石膏组54 g·kg-1,黄连组4.5 g·kg-1,2次/d,连续3次。肉眼观察胃黏膜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根据胃组织病理改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果: 肉眼观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表面颜色灰暗、皱缩、无光泽,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与模型组比较,10个温中散寒药组的胃黏膜均有所改善。光镜下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除高良姜组外其余9个组均能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P<0.05或P<0.01);10个温中散寒药组均能明显减少胃黏膜腺体的破坏(P<0.01)。 结论: 10味温中散寒药通过改善大鼠胃黏膜的破坏从而发挥其治疗胃实寒证的药效。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优选壳聚糖在艾可胶囊提取液中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澄清工艺的研究,。结果:艾可胶囊提取液最佳澄清工艺为药液比1:5,搅拌时间10min,温度60℃,壳聚糖加入量14mL/100mL。结论:采用此工艺芍药苷、柴胡皂苷a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成本低,适合于医院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