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38篇
  2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中风先兆是中风出现的早期征兆,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的眩晕、肢体麻木、语言蹇涩、视物模糊、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嗅觉异常等。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病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其致病机制有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研究表明本病发病后2~7d内为中风的高危期,若能在此期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就能有效预防中风病的发生。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先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莎  李金香  旷惠桃  章薇  黄洁  陈成  石文英 《新中医》2018,50(1):108-111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养血通痹汤内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中药养血通痹汤水煎内服。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2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结束时,2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疗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总有效率相当;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ESR、CRP数值。  相似文献   
13.
黄洁  梁雨露 《当代医学》2013,(35):24-26
目的评价主动脉根部结构测量的可靠性。方法同一名医生在不同时间段先后3次,分别对11名受试者的主动脉瓣环部、主动脉窦部、主动脉弓的横径进行测量,以及3名医生在不同时间段,各自分别对11名受试者的主动脉瓣环部、主动脉窦部、主动脉弓的横径进行测量。结果对同一名医生在不同时间段先后5次的检测结果重复试验的可信度进行方差检验,其内部相关一致性分别为0.96、0.69、0.56(P〈0.05)。对5名医生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重复试验的可信度进行方差检验,其内部相关一致性0.82、0.95、0.90(P〈0.05)。结论多名医生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的主动脉根部结构测量数据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横县ABO溶血、G6PD缺陷及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所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检测G6PD缺陷采用NBT法,ABO溶血病采用免疫学三项试验.黄疸干预标准采用2001年全国新生儿黄疸推荐方案.结果98例可明确病因,以G6PD缺陷最多见.42例(42.9%)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78.3%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与其他组相比,p<0.001.70.6%ABO溶血病在生后48小时内住院,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峰值在<72小时也以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最高,p<0.05.11例并发核黄疸,9例为G6PD缺陷,1例为G6PD缺陷合并ABO溶血病.结论横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49.6%为G6PD缺陷所致.11例核黄疸中10例与G6PD缺陷有关.72%G6PD缺陷时黄疸多在48小时内出现.但生后两日内住院率低.36例ABO溶血病中,19例合并G6PD缺陷,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时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显黄占78.9%,小于72小时血胆红素值226.71±103.19μmol/L.ABO溶血病出现黄疸早,但黄疸程度不如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  相似文献   
15.
16.
正炎症可促进缺血性组织损伤并恶化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αβ和γδT细胞都是已经明确的脑卒中组织损伤介导因子,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脑卒中早期T细胞激活和脑卒中发生的作用仍不清楚。方法:在实验性脑卒中小鼠模型中,研究者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根据细胞表面标志物、发育标志物表达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确定浸润DC亚群的免疫表型。采用条件性DC删除,骨髓嵌合小鼠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受体缺失小鼠进一步研究DC的功  相似文献   
17.
峰值摄氧量(PVO_2)是评估可活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有效的量化指标。既往PVO_2评估CHF患者预后的节点是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之前经临床验证的。药物和器械治疗等新近治疗方法明显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现代药物和器械治疗CHF后PVO_2等预测预后节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综述,以满足临床的CHF患者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选择的需要。多项临床数据表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CHF患者预测不良预后的节点PVO_2=14ml/(kg·min)不变;而对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CHF患者,PVO_2预测其不良预后的节点变为12 ml/(kg·min)。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PVO_2评估CHF患者预后的节点无影响。根据12 ml/(kg·min)PVO_214ml/(kg·min)评估的中危分层CHF患者,需进一步使用心力衰竭生存评分(HFSS)模型进行评估。对于青少年CHF患者,峰值摄氧量预计值百分比(%p PVO_2)可作为补充评估措施。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6例怀疑鼻腔内NK/T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7例反复活检5次以上,并临床观察12个月以上,排除该病;19例确诊为NK/T细胞型淋巴瘤.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53.3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添加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拟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患者50例,按局麻药配方不同分为5组:R组(对照组,0.5%罗哌卡因20 mL,n = 10);R+LDEX组(0.5%罗哌卡因 + 1 μg/kg DEX共20 mL,n = 10);R + HDEX组(0.5%罗哌卡因 + 2 μg/kg DEX共20 mL,n = 10);R + LDXM组(0.5%罗哌卡因 + 4 mg DXM共20 mL,n = 10);R + HDXM组(0.5%罗哌卡因 + 8 mg DXM共20 mL,n = 10)。  结果  与其他组比较,R + LDEX组和R + HDEX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缩短(P < 0.05);与R组比较,4个实验组均显著延长阻滞作用时间(P < 0.01);术后12、24 h VAS评分和自控镇痛使用次数4个实验组明显低于R组,(P < 0.001);阻滞后5 min R + HDEX组患者HR降低,并持续至30 min(P < 0.05);R + LDEX和R + HDEX组在阻滞后5、10、15 min SBP、DBP和MAP升高(P < 0.05);注射局麻药后5 min,R + LDEX和R + HDEX组患者出现BIS降低并持续至30 min(P < 0.001),R + HDEX组BIS降低较R + LDEX组更为明显。  结论  局麻药添加DEX和DXM均能显著延长臂丛神经阻滞作用时间;DEX可以缩短肌间沟臂丛阻滞起效时间并引起血压一过性升高;DEX呈剂量依赖性的产生中枢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贝凡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比较评价两种选择性 β1受体阻断剂 (贝凡洛尔 美托洛尔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两组服用贝凡洛尔 10 0mg~ 2 0 0mg d或美托洛尔10 0mg~ 15 0mg d ,每日分二次治疗共 8周 ,根据需要 4周末调整剂量。分别比较两组药前、后第 2、4、6、8周末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口服盐酸贝凡洛尔 (10 0~ 2 0 0mg d ,分两次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9± 6 .4mmHg、7.9± 7.1mmHg、10 0± 8.2mmHg、11 0 0± 8.2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8.8±11.4mmHg、10 6± 12 0mmHg、8.6± 14 .2mmHg、10 3± 14 .8mmHg。美托洛尔组 (10 0~ 15 0mg d ,分两次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1± 9.2mmHg、7.7± 8.6mmHg、10 4± 7.9mmHg、10 7± 8.4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7.1± 13.9mmHg、7.5± 13.3mmHg、10 9± 13.2mmHg、11.3± 13.9mmHg。服药前后降压值两组内比较均P =0 0 0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凡洛尔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70 97%需要服用 2 0 0mg d。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基线下降 ,贝凡洛尔组于治疗 4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 ,美托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