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小鼠基础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每只小鼠每天灌胃3 mg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20 mg利血平制备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动物模型,连续给药21d。于造模当日开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药物,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1d。测给药前后体重、体温、心率和耗氧量。断头采血,取血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取血清用RIA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含量。结果:10g/kg、20g/kg和30g/kg六味地黄丸对体重、体温和心率均有明显作用;使存活时间延长,耗氧量降低;血浆cAMP水平下降,血清T3、T4、FT3、FT4含量下降。结论:六味地黄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肾阴虚证所致基础代谢增强有一定调节作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相似文献   
32.
2002年4月-2008年4月,笔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86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3.
文章通过对中医临床研究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顺应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依据中医信息医学特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临床研究,依托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构建信息开发与共享技术平台,重构中医临床研究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改变当前中医临床研究现状,保证中医临床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4.
黄江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169-2169
患者,女,61岁,入院诊断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不满意,拟行L4~5,L5~S1椎间盘摘除术。既往体健,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除外椎间盘突出症专科情况外余正常。医院常规五项(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生化全套、大便常规)正常,生化:TP 64.85 g/L,ALB 38.77 g/L,GLB 26.08 g/L, PA 284.8 g/L,CO226.32 mmol/L,GLU 5.02 mmol/L。胸部X线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良好,弥散功能正常。平车入室,体温36.6℃,双肺呼吸音清,BP 123/70 mm Hg,P 80次/min。建立双静脉通道,快速诱导插管全身麻醉,具体用药:咪达唑仑、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得普利麻。诱导平稳,调整体位,生命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术中第一瓶液体为乳酸钠林格,手术进行到暴露椎板时,正好输入琥珀酰明胶约50 mL左右,出现SpO2降至90%,BP 53/30 mm Hg,气道压力增高,肌松不够,给予地塞米松10 mg,人工通气,症状未缓解,停止手术,转变体位,见全身血管性水肿,即停用琥珀酰明胶(约入100 mL)。进行抗过敏性休克治疗,肾上腺素气管给药1 mg,甲泼尼龙80 mg多次间断应用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适度扩容,多巴胺及间羟胺维持BP 90/50 mm Hg,同时分别给予异丙嗪25 mg、葡萄糖酸钙10 mL、奥美拉唑40 mg静脉输注,头部降温保护。自主呼吸恢复后,双肺听及水泡音,出现泡沫痰,随即给予吗啡及速尿应用情况好转,继续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BP 90/50 mm Hg、SpO297%,急查血气pH 7.33、PaCO235 mm Hg、PaO285 mm Hg,及生化CO219.42 mmol/L、ALP 32.22 U/L、TP 33.94 g/L、ALB 20.81 g/L、GLB 13.13 g/L、PA 170 mg/L、GLU 11.18 mmol/L。送ICU继续治疗,3 d后患者情绪稳定,对答切题,血管性水肿症状逐渐改善,15 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5.
20 0 2年 2月 2 4日~ 3月 2日 ,环江县川山镇下丰村坡楼屯出现一起以发热、出疹为主 ,伴有咳嗽、流涕、结膜炎等卡他症状的疾病暴发 ,共发病 8例 ,年龄均在 2 0岁以上。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资料分析 ,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是一起成人麻疹暴发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卫生部编制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对所有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及病例分析。1 .2 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1 .3 实验室检查 采病人血清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  相似文献   
36.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对中医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当前中医临床研究的研究方向,基本思路与方法,并总结了中医医院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医学由以往疾病的医学向人的健康的医学倾斜,并将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8.
张德新  黄江荣 《陕西中医》2006,27(3):321-322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毛囊、皮脂腺。在青春期多见,中医又名“肺风粉刺”。患者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挑治、挤压,很容易形成疤痕,甚至造成局部感染。因具有反复发作性,可出现各种类型的损害,如丘疹、脓疱、脓肿,愈后形成瘢痕等。笔者曾侍诊于王鹏导师(湖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王鹏教授在临床中按本病的特点总结出治疗本病的三法,结合外用解毒疗疮之法,内外结合治疗痤疮疗效高,副作用少,易于服用,特别适用于青少年痤疮。慕名来诊者众多,现将王鹏教授内外合治辨治本病的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9.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与支持,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深入探讨“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技术标准分类研究”课题组从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解毒扶阳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高糖模型(模型)组,模型+二甲双胍(降糖)组,模型+解毒扶阳(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按60 mg·kg-1剂量尾静脉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动物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当日各给药组大鼠分别ig给予药物治疗,每日1次,连续12周。每10 d称量各组动物体重1次;给药最后1 d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瘦素(LEP)、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解毒扶阳方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血清LEP与模型组比较,试药3个剂量组均显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ISI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IL-1具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解毒扶阳方对TNF-α含量有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CRP也有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血糖、LEP、INS、IL-1、IL-6、CRP、TNF-α含量升高,均有一定调节作用,使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解毒扶阳方对T2DM所致炎症因子含量升高以及糖代谢紊乱,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