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经自体富血小板治疗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伤口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后,在不同时间取肉芽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TGF-β1浓度变化,并与溃疡愈合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GF-β1在APG治疗后第15天达到浓度值最高,糖尿病足溃疡面积在APG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TGF-β1与溃疡面积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r=-0.923,P<0.01)。结论 TGF-β1水平升高可能是APG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及血白蛋白浓度进行分析,研究其与疗效关系。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0例重症DKA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低蛋白血症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20例重症DKA中,低蛋白血症与患者血糖下降时间、酮体消失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过程中球结膜是否水肿有明显的独立相关性(P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了解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发生的性质与范围,分析产生粘连的原因,为临床上指导肌腱松解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9例157指不同部位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松解手术病例,观察肌腱粘连发生的性质、范围。结果 98.9%Ⅰ、Ⅱ区肌腱修复后产生腱鞘内广泛粘连,95.6%Ⅳ区肌腱损伤后产生滑液囊内广泛粘连,其余Ⅰ、Ⅱ区或Ⅳ区肌腱修复后发生自I区至Ⅴ区的更加广泛粘连;Ⅲ区与Ⅴ区肌腱修复后粘连发生在Ⅲ区或Ⅴ区局部。结论 外源性愈合机制导致肌腱缝合部位紧密的瘢痕粘连;血液渗出与术后制动导致腱鞘或滑液囊内的广泛粘连。彻底的肌腱松解术应该解除上述两部分粘连。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及注射装置对1型糖尿病( T1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在中山市登记的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的血、尿标本;比较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笔式注射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和混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注射器组的HbA1c水平。结果:共调查168例T1DM患者,其中43例(25.6%)达到相应年龄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笔式注射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和混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注射器组患者的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胰岛素用量呈正相关,与体质指数(BMI)、就诊次数、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病程、年龄呈负相关( P<0.05)。结论:参与调查的T1DM患者血糖控制差;选择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及注射装置对血糖控制无影响;适当增加患者体质量、增加就诊次数及血糖监测频率有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6.
人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1Na,K-ATP酶、Ca-ATP酶及糖原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失神经支配人体骨骼肌酶和糖原改变。方法  16例不同时间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a,K ATP酶和Ca ATP酶含量 ,电镜和PAS染色观察糖原分布改变并测定糖原含量。结果 人体骨骼肌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 ,Na ,K ATP酶和糖原含量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而Ca ATP酶在失神经 2个月内下降约 1/ 3,3个月后一直维持在正常值的 30 %~ 4 0 %。PAS染色显示人体骨骼肌失神经后出现PAS染色阴性细胞 ,其数量在 3~ 6个月时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在PAS染色切片中 ,居中肌细胞核主要在阴性肌纤维中出现。结论 Ca ATP酶活性变化规律说明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长期存在 ,PAS染色阴性细胞可作为反映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再生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7.
应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是近 10余年骨科领域的新技术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与临床应用方便、可靠等优点 ,目前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逐渐为骨科与手外科医生所接受。 1998-2 0 0 3年笔者应用三种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7例 8指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手指外伤软组织缺损病人 ,进行 8例岛状皮瓣修复 ,男性 ,年龄 2 5 .4± 4 .2岁 (2 0~ 39岁 ) ,均为皮肤软组织缺损 ,伴有或不伴有指骨骨折。电锯、电刨伤 5例 ,机器轧伤 2例。拇指指腹损伤 3例 ,食指末节指腹损伤 1例 ,食指中节掌侧损伤并环指中节指背损伤…  相似文献   
28.
29.
Fastin骨锚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Fastin骨锚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撕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撕脱患者采用Fastin骨锚进行修复重建.对踝关节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 术后11例踝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3例功能部分受限、偶有疼痛,1例关节例僵硬、疼痛严重行关节融合术.结论 Fastin骨锚用于修复与重建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0.
Gamma钉与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Gamma钉与重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过程、并发症与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4月,髓内固定手术治疗83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Gamma钉固定治疗55例,重建钉固定治疗28例,患者平均年龄75.8岁(61~89岁),开始负重平均时间3.3个月(0.5~8.0个月),平均随访19.2个月(6~3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过程、并发症与临床疗效。结果:重建钉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比Gamma钉固定组长(P=0.047;P〈0.001),术中出血量比Gamma钉固定组多(P=0.011)。8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19.2个月(6~35个月)。术后1年内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心肌梗死等,Gamma钉固定组与重建钉固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本组83例患者的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断裂;两种髓内固定方法总体优良率83.1%,Gamma钉固定组与重建钉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5.5%与78.6%,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428)。结论:Gamma钉与重建钉都适合于治疗转子间骨折,对于不能早期负重功能锻炼的老年患者,Gamma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与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