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及癌胚抗原含量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细胞株SW480常规培养于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在37℃,5%CO2中贴壁培养。分别给予阿司匹林0、2.5mmol/L、5.0mmol/L、10.0mmol/L,于加药后2、4、6天微粒子捕捉免疫法测定癌胚抗原(CEA);四甲基谷氮唑蓝实验(MTT)法测定SW480生长抑制率。结果:阿司匹林能减少CEA的生成,对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在观察的药物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共抑制最高达78.72%。结论:阿司匹林能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CEA可能是监测结肠癌发生、发展、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率及不典型病例的增多,常常在临床引起漏诊和误诊。我们总结12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艾滋病患者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9~65岁,平均(46.2±6.3)岁,病程3周至1年,承认有不洁性交史的患者4例,吸毒史3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清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试验及广西疾病防治中心确认试验确诊。消化系统为主要症状:单纯性腹痛2例,单纯性腹泻2例,腹痛腹泻5例,腹胀伴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1例,吞咽困难1例。肝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对于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1例疑似小肠疾病且行DBE检查的患者。记录检查所见、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31例患者共行257次小肠镜检查,包括经口检查112例,经肛检查93例,双向入镜检查26例。小肠疾病检出阳性率64.9%(150/231)。其中,非特异性肠炎33例,占总病例数的14.3%,克罗恩病27例(11.7%),溃疡19例(8.2%),血管病变13例(5.6%),间质瘤12例(5.2%)。腹痛104例,确诊62例,阳性率59.6%(62/10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4例,确诊63例,阳性率67.0%(63/94)。所有患者中,有1例出现小肠穿孔,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DBE对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高,相对安全可靠,对临床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庞家武  黄杰安 《内科》2008,3(3):362-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白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86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86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35例(40.7%);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者69例(80.2%);腹水细菌培养53例阳性8例(8.39%),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左氧氟沙星,有效率70.9%。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要综合分析;符合诊断标准者或疑诊者,选用头孢三代和左氧氟沙星抗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医学博士生的综合素质与医学科技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即将来临,现代技术在高速度、高起点、短周期、综合化和大科学体系中发展。这些特征在医学发展上尤显突出,现代医学发展已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从而带动了医学各领域的发展,加速了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治疗的12例经CT及超声内镜诊断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并接受STE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过程,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病灶位于食管,1例病灶位于贲门.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其中11例病灶均由STER一次性完整切除,1例因病灶粘连明显,手术难度大,剥离出血多,耗时长,为保证病人安全仅部分切除肿物.病灶长径0.8~5.0 cm,平均2.2 cm,从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为45~240 min,平均107 min.术中1例发生皮下及纵隔气肿、气腹,全组病例均无出血、黏膜层破、气胸等并发症.全组均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1例追加外科手术.11例患者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提示为平滑肌瘤,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11例患者出院后1~3月内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复发,1例失访.结论 STER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的一种微创、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一次性大块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其近期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消化道隆起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中两组器械刀使用的效果。方法:本组63例拟行ESD术 的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1例,术中器械刀使用Hook刀+IT刀;B组32例,术中器械刀使用Dual刀,其它ESD术操作步骤完全相同。结果:A组31例患者共31处隆起病变,30处病变能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96. 8%,手术 时间:65-176 min,平均(121±25. 28)min,并发症:出血29. 0%(9/31),穿孔3. 2%(1/31),综合评估A组治疗效果好12例, 良好9例,差10例。B组:32例患者共犯处隆起病变均能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手术时间:48-118 min,平均(87. 7± 15. 67)min,并发症:出血6.3%(2/32),穿孔0%,综合评估B组治疗效果好24例,良好6例,差2例。两组手术时间相比:B组比A组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比A组少(P 〈0.05)。两组病变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器械刀使用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ESD术中使用Hook刀+1T刀相比,使用 Dual刀可以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的影响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2.5、5.0、10.0mmol/L)的阿司匹林干预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MTT比色法观察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透射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结果: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基因表达,提高Bax基因表达,阿司匹林上述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此外,高浓度阿司匹林可导致细胞坏死。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拮抗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增殖作用,通过调控Bcl-2、Bax等基因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阻滞细胞周期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NF113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根据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通过R语言评价RNF113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价值。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应用TCGA数据集对RNF113A进行生存分析。此外,通过基因集浓缩分析(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检测RNF113A的功能作用。结果 RNF113A在结直肠癌样本中显著上调。RNF113A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M分期、病理分期、性别、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类型显著相关。RNF113A表达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间期(PFI)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NF113A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RNF113A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潜在诊断标志物。GSEA揭示,RNF113A可能参与多种途径,包括真核生物翻译延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等。此外,RNF113A与Th2细胞、T辅助细胞、Tcm、T细胞、Th1细胞和pDC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长约4~6m,位置深,腹腔内活动度大,且小肠疾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普通胃肠镜难以到达小肠,小肠钡剂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腹部CT诊断小肠疾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低.因此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