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序贯式动脉重建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 36例 (4 7条下肢 )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经验。对 47条下肢行动脉重建术后 ,踝肱指数增加了 (0 35± 0 12 ) ,近期通畅率 10 0 %。死亡 2例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年内通畅率 89 2 % ,5年通畅率 70 2 %。说明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流出道和流入道 ,使移植血管和流出道血管相匹配 ;使用“共同流出道技术”和“生物复合移植物”能增加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生长抑素8肽类似物奥曲肽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诱导的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DNA合成、IGF-I表达的影响。采用[^3H]胸腺嘧啶核糖核苷(TdR)掺入法分析奥曲肽对PDGF-AA和IGF-I诱导VSMCs DNA合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奥曲肽对PDGF-AA和IGF-I诱导VSMCs IGF-I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清与IGF-I使VSMCs的[^3H]-TdR掺入增加,1nmol/L以上浓度的奥曲肽对此有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血清和IGF-I能刺激VSMCs的IGF-I合成,10nmol/L奥曲肽与血清及IGF-I混合培养,IGF-I的灰度值分别升高16.0%和13.3%。说明奥曲肽能抑制血清和IGF-I诱导的VSMCs的DNA合成,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能抑制血清和IGF-I诱导的内源性IGF-I表达。  相似文献   
33.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6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及颜色、两上肢脉搏及血压、上下肢血供及末梢循环、肢体肌力变化、胸背部疼痛及神经反射。结果:移植物置入成功率为98.46%,术中输血量平均为93.5ml。心电监护平均48h,其中52例入ICU病房,平均监测19h。胃管留置平均3h,尿管平均留置16h。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2例、胸骨后疼痛5例、左上肢乏力3例、血小板降低64例、术后发热58例、切口渗血或血肿5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一定特殊性。该术式虽属微创手术,但术后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分支动脉闭塞及移植物引起的胸痛、大量X射线引起的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等,应掌握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4.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移植物感染是血管移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目前正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患男性,68岁,因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伴咯血4个月,于2004年7月来我院就诊。胸部X线片示右肺门影增大(图1),遂收入院。查体:体温36.8℃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肺部听诊可闻及两侧吸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及营养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为建立儿科规范化营养管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6 249例住院患儿的入院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资料,将患儿按营养风险程度分为高营养风险组(588例)、中营养风险组(4 330例)、无营养风险组(11 331例),对比各营养风险组患儿的营养评估情况,分析营养风险筛查的评分构成,以及营养风险筛查的开展对营养支持治疗率的影响。结果 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27%(4 918/16 24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37%(4 448/16 249),营养过剩发生率为11.29%(1 834/16 249)。营养评估结果与营养风险程度均存在显著相关性(5岁及以上:rs=0.313,P < 0.05;5岁以下:rs=-0.304,P < 0.05)。不同营养风险组间,各评分项目的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营养风险筛查的开展,患儿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率逐年上升(P < 0.05)。结论 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使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可促进规范化营养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7.
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1 ]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股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 (stent-graft,SG)导入至裂口附近 ,SG释放后将裂口封闭 [2 ]。术中准确判断相关解剖情况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 。现将术中 DSA评估假腔的价值探讨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116例经螺旋 CT或 MRA明确诊断的Stanford B型 TAD患者接受了 EVGE治疗。其中男 9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84岁 ,平均 (5 4 .9± 13.6 )岁。单一裂口 72例 ,多裂口 …  相似文献   
38.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猝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病变,大量尸检结果提示猝死的原因为出现TAD。本文从TAD的临床病理生理的角度,概述了TAD引起猝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术中及术后移植物相关流出道狭窄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间施行AAA EVE术中8例出现流出道狭窄,术后出现流出道狭窄3例,均为放置分叉型移植物。狭窄多发生于分叉起始端(5例)。7例给予球囊扩张,2例置入金属支架,2例股股交叉转流术。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个年,无下肢缺血表现。结论:对于AAA EVE术中及术后移植物相关流出道狭窄,要及时诊断,判明原因,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内漏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瘤腔内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漏状态下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瘤腔内压力的变化。方法 通过建立犬AAA EVE后内漏模型,测定内漏存在前后瘤腔内压力的变化。结果 内漏状态下瘤腔内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而内漏封闭后压力显著下降,且曲线平直。结论 瘤腔内压力曲线可作为评估EVE后瘤壁所受负荷的变化,也可作为判断内漏存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