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63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骨髓瘤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法检测3种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和H929)表面B7-H3的表达水平及45例(46例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及生存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①B7-H3在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0±1.1)%和(79.03±1.2)%,在H929细胞中未见明显表达,约占(4.26±0.2)%;RT-PCR检测到RPMI8226及U266细胞株B7-H3 mRNA产物,在H929细胞株未检测到其产物。②外源IL-6刺激细胞株未见B7-H3分子的上调。③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初诊者B7-H3阳性率为(48.58±33.593)%,缓解者为(22.16±18.853)%,复发者为(57.65±28.296)%,初诊与缓解、缓解与复发者的B7-H3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P=0.004)。④B7-H3高表达较低表达的患者具有更多的骨质破坏(P=0.027),血清钙离子水平显著升高(2.3144±0.44619 vs 2.0948±0.2504;P=0.046)。结论:B7-H3的表达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呈负相关,与骨髓骨质破坏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基线ABL激酶区点突变对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34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口服尼洛替尼400 mg,每日2次,中位随访时间14(1.5 ~50)个月.于治疗前(基线时)及治疗后每6个月检测ABL激酶区点突变,同时评估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疗效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34例患者中慢性期13例、进展期21例(加速期11例及急变期10例).慢性期与进展期患者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分别为70%及30% (P =0.027),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分别为70%及20%(P=0.005).慢性期与加速期患者4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8±11.6)%及(20.5±12.9)%(P<0.01).17例(50%)患者基线时检出ABL激酶区点突变.基线时有突变患者完全血液学反应(CHR)、MCyR、CCyR及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分别为56%、43%、37%及31%;无突变患者分别为59%、53%、41%和18%(P值均>0.05).具有体外对尼洛替尼高度敏感性突变[即半数抑制浓度( IC50)≤150 nmoL/L]、体外对尼洛替尼敏感性未知的突变及无突变患者的CHR、MCyR、CCyR率相当,而具有体外对尼洛替尼高度不敏感性突变(即IC5o> 150 nmol/L;Y253H、F359V/C、T315I)的患者CHR和MCyR率仅为17%,6例患者中无一例获得CCyR,治疗24个月内均疾病进展.结论 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可产生持久性疗效,其疗效在CML慢性期优于进展期患者.尼洛替尼对基线时突变为Y253H、F359V/C、T315I的患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3.
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是组成阴茎海绵体的主要功能成分,其表型转化是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因此,探讨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常将平滑肌细胞分为收缩型(分化型)和合成型(未分化型、增殖型或去分化型)两种类型,并发现L转化生长因子(TGF-β)、转录因子E2F1、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TEB2)、胰岛素等因素可能影响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本文就近年来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4.
1病例摘要患者男,73岁。因乏力半年,发现腹部包块、淋巴结肿大2个月,体重减轻8kg,于2007-09-29入院。既往史:10年前及20年前因“右眼泪腺混合瘤”先后2次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史,否认近期感染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可触及淋巴结左颌下2.5cm×5.0cm1枚,右侧颏下3.5cm×2.0cm1枚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组与非aGVHD组肝酶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llo-HSCT患者肝脏酶学的变化情况及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 371例接受allo-HSCT患者中共有158例(41.6%)发生Ⅰ~Ⅳ度aGVHD;中位时间为第29.5天.未发生aGVHD组,ALT、AST、GGT、LDH升高的中位时间均在移植后20 d之内,明显早于发生aGVHD组.发生aGVHD组,AST峰值明显升高,其余肝酶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aGVHD组,AST、GGT、LDH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未发生aGVHD组,ALT、ALP持续时间无差异;ALT、AST、ALP、LDH升高组,aGVHD发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未升高组,但只有ALT、LDH升高进入logistic模型;单纯ALT、LDH升高诊断aGVHD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差;若为移植24 d后ALT及LDH同时升高且持续时间均超过22 d,则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好.结论 肝酶学升高,尤其是ALT、LDH的升高与aGVHD发生相关,但作为aGVHD的诊断指标准确性欠佳;在排除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下,结合肝酶学的动力学特点,肝酶学的升高在诊断aGVHD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6.
氯法拉滨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以及成人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支持治疗以及化疗方案的改进,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8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年DFS率达40%,成人ALL患者长期生存率则低于30%.如何对剩余的患者进一步提高完伞缓解(CR)率以及改善长期牛存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氯法拉滨(Clofarabine)因其在临床研究中的高缓解率以及缓解持续时间长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就氯法拉滨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中药舒肝软坚饮加甘利欣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9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舒肝软坚饮,n=60)、西药治疗组(甘利欣,n=60)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舒肝软坚饮加甘利欣,n=78),疗程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5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西药及中西医结合3种疗法都能降低HA、PCⅢ、CⅣ、LN、TGFβ1,而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作用为最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对抗慢性乙肝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男性生殖道不同部位支原体感染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 收集三组不同部位被支原体感染患者,每组50例.观察三组间正常精液人数和少弱精人数的差异性.结果 睾丸、附睾、精囊和输精管等部位支原体感染组的正常精液人数和少弱精患者人数与前尿道感染组、前列腺部(或以上部位)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附睾、精囊和输精管部感染UU后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0.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免疫: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效乃至唯一根治的手段.异基因细胞的植入、植入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的发生与转归以及原发恶性疾病如白血病的复发,均有其免疫基础.归纳起来,异基因HSCT的临床免疫不外是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对肿瘤、感染及宿主).T淋巴细胞在临床免疫中起核心和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