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黄晋  邱雪立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92-1692
1病例介绍 女性患儿,年龄5个月,因"左小腿红肿、按压后哭闹1个月"于2010年1月入院.患儿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左小腿红肿,按压时哭闹不安,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考虑为外伤,予中草药外敷治疗,症状加重.后改为当地镇医院就诊,摄X线片示骨髓炎,予抗炎等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故家长转住我院.入院体查:左小腿明显红肿,压痛表现,皮温稍高.右下肢伸直位,主动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亦在骨形成与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新血管生成,加速骨形成及重建过程,直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增加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溶骨活性来促进骨形成及增加骨密度,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VEGF对骨形成过程中相关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分析总结,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及骨质疏松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了解东莞市某片区卫生技术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的个人应急处置技能掌握程度及培训需求。
方法 基于所调查片区现有的传染病疫情处置装备配置, 结合问卷调查, 分析东莞市某片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操作技能、演练经历和报告书写现状, 及其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需求。
结果 该片区157名传染病疫情处置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全部纳入调查范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 占84.07%;年龄以中青年为主, 25~34岁占92.35%;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 占91.08%。超过50%的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脚部防护等应急装备; 但只有36.94%的人能熟练使用防护服; 超过50%的人员未掌握人血样本采集的技能; 60.51%的受访者不熟悉疫情报告书写; 80.89%的受访者有去上级机构进行培训的需求。
结论 该片区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和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技能有待提高, 今后需着重加强个人应急处置技能的培训及实践。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东莞市塘厦镇中型垃圾回收站冬季细菌污染情况。 方法 以东莞市塘厦镇数量居多的中型垃圾回收站为研究对象,以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的检测为卫生学指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研究站点;以入选站点全体工人为研究人群,检测工人手掌、清洁工具和运输车辆的手掌握持部件表面污染程度,同时检验站内空气及垃圾渗漏液,分析受污染情况。 结果 3家中型垃圾回收站纳入研究范围,对站内物体表面、环卫作业人员手部、回收站空气检测均未发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对站内物体表面检测,电动车垃圾桶检出细菌总数最多为5 cfu/cm2;环卫作业人员手部洗手后细菌总数最高值为9 cfu/cm2,而未洗手前检出细菌总数为250 cfu/cm2。对3个垃圾站点站内值班房、垃圾压缩机、站内工具存放间空气进行检查,发现3个站点中垃圾压缩机中细菌总数污染最严重,A站点15 cfu/cm2,B站点17 cfu/cm2,C站点13 cfu/cm2。垃圾渗漏液细菌总数均高达1 000 cfu/mL。且检出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及霉菌。 结论 冬季环卫作业细菌污染防护重点应在环卫工人手部,并对垃圾渗漏液进行及时处理,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一共1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80个病患。实验组的患者均实施院前急诊急救治疗,而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进医院进行治疗。实验人员要对这两组进行观察。主要观察的是两组患者的症状是否有差别,以及治疗之后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和后遗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实验组进行了急诊急救的治疗,它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要少。并且,这两组的差异十分明显。这个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进行院前急诊急救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备诱导成骨时间更早、成骨量较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多、生物学活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临床骨科创伤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组织工程及骨修复领域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方法:经第一作者检索CNKI数据库及SPRINGERLINK数据库2005至2011年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骨再生、骨组织修复有关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hBMP-2,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repai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骨修复”。共检索出98篇,最终保留30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骼内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量稀少、提取成本高昂,临床应用严重受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显著的成骨诱导能力,在骨组织工程及骨修复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体外试验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供临床应用,其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现已被应用于外科整形手术诱导骨再生,但由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应用多为超生理剂量,故潜在有软组织水肿,皮肤红疹、局部炎症反应、异位骨化和免疫反应等不良后果的危险,所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人体后的安全性研究还须长期密切关注。找到理想的载体,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缓释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应用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8.
背景:镁是可被人体吸收的常量元素,作为医用生物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目的:综述镁及镁合金在骨科应用中的优点、缺点及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2011 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镁离子合金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传统医用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基合金存在生物相容性差、生物力学性能不匹配、需要二次手术等弊端,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可降解性能、生物安全性,并且资源丰富.可在生理电解质环境中通过腐蚀而发生降解的特性,在骨科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对一定量样本的正常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骨形态学测量及相关比值分析研究,并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测量技术,得出膝关节相关参数的正常范围,明确高、低位髌骨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标准体位正常膝关节及KOA患者的X线片影像导入装有Image Proplus软件的电脑中,利用Image Proplus软件测量工具进行膝关节测量。测量指标:髌韧带长度/髌骨纵径,髌骨关节面下缘距胫骨平台距离/髌骨关节面长度,髌骨下缘距间隙距离/股骨髁宽度,髌骨纵径/髌骨关节面高,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采用SPSS 17.0软件对各有关比值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90%医学参考范围为正常参考范围描述。结果 Insall-Salvati法正常髌骨位置90%医学参考范围0.840 194~1.361 644,Blakburne-Peel法正常髌骨位置90%医学参考范围0.684 783~1.216 607。481例KOA中,Insall-Salvati法以正常值0.8~1.2为标准,正常382例(79.42%),低位髌骨18例(3.74%),高位髌骨81例(16.84%),检出异常率20.58%;Blakburne-Peel法以正常值0.8~1.0为标准,正常206例(42.83%),低位髌骨189例(39.29%),高位髌骨86例(17.88%),检出异常率57.17%。Blakburne-Peel法检出异常率较Insall-Salvati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58,P0.001)。结论Blakburne-Peel法对高位髌骨、低位髌骨的检出率较Insall-Salvati法高。  相似文献   
40.
黄晋  罗彩凤 《中国校医》2019,33(3):218-220
目的 系统地梳理流行性脑膜炎球菌感染(以下简称流脑)死亡病例发病特征、诊疗和疫情处置特点,为早发现,早预防,降低死亡率。 方法 对2017年7月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1例B群暴发型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疫点处理。 结果 患者血情标本鉴定为B群脑膜炎双球菌,患者从发病至死亡间隔时间不足24 h。该起疫情通过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未发生其他感染个案及二代病例。 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的流脑暴发型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